一种同轴四余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47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四余度传感器,外壳与中外壳通过螺钉连接,中心轴穿过外壳与中外壳并通过轴承安装,绝缘套管套装于中心轴上,集流环安装于绝缘套管上,电阻体安装于外壳和中外壳的内壁并与集流环和绝缘套管之间存在间隙,绝缘套管能够相对于电阻体旋转,端子组件安装在外壳或中外壳中,上电刷固定于集流环上,下电刷固定于电阻体上,上电刷和下电刷分别与电阻体和集流环对应连接;一个电阻体、一个绝缘套管、一个集流环、一个上电刷和一个下电刷构成一个输出单元,所述同轴四余度传感器包括四个相互首尾连接的输出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四个独立的输出单元,形成同轴四余度传感器,使其满足更多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四余度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同轴四余度传感器。
技术介绍
为保证整机设备的可靠性,传感器使用的场合均会考虑冗余设计,因此双余度甚至更多余度的传感器迫在眉睫,而多余度的线性精度及同步输出精度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输出精度,目前,能形成批产的最多为双余度传感器,且线性精度和同步输出误差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同轴四余度传感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同轴四余度传感器,包括外壳、中外壳、中心轴、轴承、电阻体、绝缘套管、集流环、上电刷、下电刷和盖板,所述外壳与所述中外壳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中外壳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中心轴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中外壳并通过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盖板内,所述绝缘套管套装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集流环安装于所述绝缘套管上,所述电阻体安装于所述外壳和所述中外壳的内壁并与所述集流环和所述绝缘套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绝缘套管能够相对于所述电阻体旋转,所述上电刷固定于所述集流环上,所述下电刷固定于所述电阻体上,所述上电刷和所述下电刷分别与所述电阻体和所述集流环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电阻体、一个所述绝缘套管、一个所述集流环、一个所述上电刷和一个所述下电刷构成一个输出单元,所述同轴四余度传感器包括四个相互首尾连接的所述输出单元。进一步,相邻的所述中外壳之间的间隙为0~0.02mm,所述中外壳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隙为0~0.02mm,所述轴承和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为0~0.01mm,所述中心轴和所述轴承之间的间隙为0~0.006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采用四个独立的输出单元,形成同轴四余度传感器,使其满足更多应用需求;通过将中外壳与外壳之间的间隙、中外壳与盖板之间的间隙、轴承和外壳之间的间隙、中心轴和轴承之间的间隙设计为小于传统间隙的小间隙,提高了传感器的线性精度和同步输出精度,减小了输出同步误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同轴四余度传感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所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同轴四余度传感器包括外壳9、中外壳14、中心轴2、轴承13、电阻体1、绝缘套管8、集流环6、上电刷4、下电刷5和盖板11,外壳9与中外壳14小间隙配合连接后通过螺钉固定,盖板11与中外壳14小间隙配合连接后通过螺钉固定,中心轴2穿过外壳9与中外壳14并通过轴承13安装于外壳9与盖板11内,绝缘套管8套装于中心轴2上,电阻体1安装于外壳9和中外壳14的内壁并与集流环6和绝缘套管8之间存在间隙,绝缘套管8能够相对于电阻体1旋转,端子组件3安装在外壳9或中外壳14中,上电刷4固定于集流环6上,下电刷5固定于电阻体1上,上电刷4和下电刷5分别与电阻体1和集流环6对应连接;一个电阻体1、一个绝缘套管8、一个集流环6、一个上电刷4和一个下电刷5构成一个输出单元,所述同轴四余度传感器包括四个相互首尾连接的所述输出单元;相邻的中外壳14之间的间隙为0~0.02mm,中外壳14与盖板11之间的间隙为0~0.02mm,轴承13和外壳9之间的间隙为0~0.01mm,中心轴2和轴承13之间的间隙为0~0.006mm。图1中还示出了每个输出单元的引线端子7,设于外壳9端面处的开口挡圈12,设于相邻两个绝缘套管8之间的垫圈15,这些均为常规部件。下面以优选的加工方式和具体结构对本技术所述同轴四余度传感器进行具体说明。先通过专用模具将DAP模塑料压制成基体并保温后备用,配制专用的端头浆料、电阻浆料后印刷成电阻体1并完成引线粘接、2端铆接工序后备用。再将上述集流环6与绝缘套管8通过邦定胶粘接在一起,将已完成制作的上电刷4通过铆钉铆入集流环6后备用。再将上述精密轴承13通过专用工装压入外壳9,同时将中心轴2装入轴承13,旋转中心轴2应平稳、均匀、无涩感。再将上述已完成引线粘接、2端铆接工序的电阻体1装入外壳9和中外壳14,电阻体1与外壳9和中外壳14的安装孔间隙应小于0.02mm,通过千分表测试电阻体1的表面平等度误差应小于0.03mm。再将上述已粘接集流环6的绝缘套管8装在中心轴2外,通过垫圈调整上电刷4和下电刷5的簧片压力达到规定值,并用邦定胶将第一个绝缘套管8与中心轴2固定。再通过专用工装夹具固定半成品传感器,并通过全自动修刻设备对传感器的第一个电阻体1进行修刻,以保证传感器≦±0.1的线性精度,传感器第一联测试合格后备用。再将上述已粘接电阻体1的第二个中外壳14装入上述已测试合格的外壳9,按上述方法调整簧片压力后不粘接绝缘套管8,然后按上述进行线性修刻、测试合格后,通过专用工装夹具测试、并调节传感器的第一联与第二联之间的同步输出误差,测试合格后用邦定胶将绝缘套管8与中心轴2进行固定;将绝缘套管8与中心轴2固定后对传感器的第一联与第二联之间的同步输出误差进行测定,若同步输出误差较大,便通过调整第二联的中外壳14与外壳9的相对角度以减小同步误差,测试合格后通过螺钉将第二联的中外壳14与外壳9进行固定。再将上述已粘接电阻体1的第三联的中外壳14装入上述已测试合格的第二联的中外壳14,按上述方法调整簧片压力后不粘接绝缘套管8,然后按上述进行线性修刻、测试合格后,通过专用工装夹具测试、并调节传感器的第三联与第一联、第二联之间的同步输出误差,测试合格后用邦定胶将绝缘套管8与中心轴2进行固定;将绝缘套管8与中心轴2固定后对传感器的第三联与第一联、第二联之间的同步输出误差进行测定,若同步输出误差较大,便通过调整第三联的中外壳14与第二联的中外壳14的相对角度以减小同步误差,测试合格后通过螺钉将第三联的中外壳14与第二联的中外壳14进行固定。再将上述已粘接电阻体1的第四联的中外壳14装入上述已测试合格的第三联的中外壳14,按上述方法调整簧片压力后不粘接绝缘套管8,然后按上述进行线性修刻、测试合格后,通过专用工装夹具测试、并调节传感器的第四联与第一联、第二联、第三联之间的同步输出误差,测试合格后用邦定胶将绝缘套管8与中心轴2进行固定;将绝缘套管8与中心轴2固定后对传感器的第四联与第一联、第二联、第三联之间的同步输出误差进行测定,若同步输出误差较大,便通过调整第四联的中外壳14与第三联的中外壳14的相对角度以减小同步误差,测试合格后通过螺钉将第四联的中外壳14与第三联的中外壳14进行固定。最后将盖板11装入第三联的中外壳14中,完成同轴四余度传感器的组装。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四余度传感器,包括外壳、中外壳、中心轴、轴承、电阻体、绝缘套管、集流环、上电刷、下电刷和盖板,所述外壳与所述中外壳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中外壳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中心轴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中外壳并通过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盖板内,所述绝缘套管套装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集流环安装于所述绝缘套管上,所述电阻体安装于所述外壳和所述中外壳的内壁并与所述集流环和所述绝缘套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绝缘套管能够相对于所述电阻体旋转,所述上电刷固定于所述集流环上,所述下电刷固定于所述电阻体上,所述上电刷和所述下电刷分别与所述电阻体和所述集流环对应连接;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电阻体、一个所述绝缘套管、一个所述集流环、一个所述上电刷和一个所述下电刷构成一个输出单元,所述同轴四余度传感器包括四个相互首尾连接的所述输出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四余度传感器,包括外壳、中外壳、中心轴、轴承、电阻体、绝缘套管、集流环、上电刷、下电刷和盖板,所述外壳与所述中外壳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中外壳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中心轴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中外壳并通过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盖板内,所述绝缘套管套装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集流环安装于所述绝缘套管上,所述电阻体安装于所述外壳和所述中外壳的内壁并与所述集流环和所述绝缘套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绝缘套管能够相对于所述电阻体旋转,所述上电刷固定于所述集流环上,所述下电刷固定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刚胡佑朴鲍红军阳洪周俊杨广龙蒋玲吴永胜董晓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