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95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46
本申请涉及灯具照明领域,提供了一种筒灯,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形成有出光口;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灯体内,并朝向所述灯体的内壁设置;遮光件,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旁,至少部分所述遮光件阻拦于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出光口之间。本申请所提供的筒灯具备更好的防眩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灯
本申请涉及灯具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筒灯。
技术介绍
筒灯,通常是指灯体内放置光源组件,利用灯体的反光表面反射光源组件所发出的光线,从而发出均匀的光的一种灯具。其中,光源组件通常采用节能灯珠或LED灯珠,而灯体则可以采用反光杯、反光涂层等来帮助反射。通过调整灯体的参数和灯珠的型号、安装位置,可以获得非常灵活的照明效果。通常,用户在目视筒灯的出光口时,往往难以直视灯珠直接发出的高亮度的光线。在灯具领域,人们将这一光线取名为“眩光”,因此如何消除眩光就成为了函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筒灯,包括:灯体,灯体形成有出光口;光源组件,设置于灯体内,并朝向灯体的内壁设置;遮光件,设置于光源组件旁,且至少部分遮光件阻拦于光源组件与出光口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遮光件设置在灯体内的光源组件旁,不覆盖出光口,因此可以仅针对眩光进行消除,不易对筒灯的总体发光强度产生较大影响。可选的,光源组件包括散热器、第一组灯珠和第二组灯珠;其中,散热器包括:第一支撑台,第一支撑台形成有朝向灯体的内壁的第一侧部,第一组灯珠设置在第一支撑台上;第二支撑台,与第一支撑台连接,并形成有朝向灯体的内壁的第二侧部,第二组灯珠设置在第二支撑台上;第一支撑台相对于第二支撑台位于靠近于出光口的位置的一侧。采用两组前后设置的灯珠可以更全面地利用灯体的反射表面,并提高筒灯的发光均匀度。可选的,第一支撑台相对第二支撑台向着灯体的内壁方向凸出,并在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的连接部位形成台阶。当形成台阶时,第一支撑台本身就可以对第二支撑台构成遮挡,可以减小遮光件的所需表面积,提高筒灯的亮度。可选的,第二侧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二侧壁表面,第二组灯珠分布于第二侧壁表面上,第二侧壁表面向着背向出光口的方向倾斜。背向出光口的方向倾斜的第二侧壁表面可以使得设置于其上的灯珠更难以产生眩光,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地利用灯体的反光表面,提高发光均匀度。而进一步可选的,第一侧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侧壁表面,第一组灯珠分布于第一侧壁表面上,第一侧壁表面向着朝向出光口的方向倾斜。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据此可以相互背离,从而使得第一组灯珠发出的光线与第二组灯珠发出的光线的分离度得到提高,进而提高灯体反光的均匀度。可选的,散热器内部形成有导热腔,导热腔贯穿第一支撑台的朝向出光口的表面,以及第二支撑台的背向出光口的表面。在散热器内部形成的导热腔,可以形成类似于烟囱的散热对流,提高了散热效果。此外,可选的,遮光件包括:侧罩,至少覆盖第一支撑台的第一侧部,侧罩的对应于第一组灯珠的部位设置有透光孔。利用侧罩覆盖于第一支撑台的第一侧部,可以减小遮光件的遮蔽面积,提高亮度。同时,将侧罩覆盖在该第一侧部也更易于安装,降低成本。可选的,透光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对应灯珠的宽度。透光孔的深度可选的,透光孔的靠近灯珠一侧的直径小于远离灯珠一侧的直径。由于光线向外照射的过程中逐渐发散,因此如此设置可以更好地在保证遮蔽眩光的前提下减轻对光强的削弱。可选的,散热器内部形成有导热腔,导热腔贯穿第一支撑台的朝向出光口的表面,以及第二支撑台的背向出光口的表面;遮光件还包括:顶罩,覆盖于第一支撑台的朝向出光口的表面,顶罩上开有通风孔,通风孔与导热腔连通。在遮光件上所设置的顶罩可以便于遮光件的固定,同时,顶罩上开有的通风孔也可以更好地改善通风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示意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中未提及的技术特征、连接关系乃方法步骤。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的立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在光源组件附近放大之后的爆炸立体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以剖面示意的光路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在遮光件附近放大之后的爆炸立体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的光源组件和遮光件附近放大之后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灯体;11-出光口;2-光源组件;21-散热器;211-第一支撑台;212-第二支撑台;23-第一组灯珠;24-第二组灯珠;25-台阶;26-导热腔;27-加强筋;3-遮光件;31-侧罩;311-透光孔;32-顶罩;321-通风孔;4-弹簧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筒灯。在现有技术中,往往会在筒灯的出光口出加装灯罩,利用模糊化和粗糙化的灯罩表面来分散光线,从而减少或消除眩光。然而,采用一体化的灯罩完全覆盖出光口时,具有如下缺点:1、灯罩遮挡了出光口的同时对光线无差别地产生了阻挡,显著地降低了筒灯的发光强度,导致了能量的浪费。2、灯罩包围灯体之后,在灯体内形成了密闭的空间,气流无法流通,导致筒灯散热不佳。有鉴于此,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筒灯,参见图1、图2所示,该筒灯包括:灯体1,灯体1形成有出光口11;光源组件2,设置于灯体1内,并朝向灯体1的内壁设置;遮光件3,设置于光源组件2旁,且至少部分遮光件3阻拦于光源组件2与出光口11之间。其中,灯体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材料,和现有技术的筒灯一致的,可以在灯体1的内壁形成反光表面。这一反光表面可用于反射自光源组件2发出的光线。按照光源组件2的规格、种类上的不同,可以设置对应的驱动电源、线路板等等辅助光源组件2发光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被连接在灯体1的背向出光口11的一侧。另外,在灯体1的两侧也可以对应设置有弹簧卡扣4,以便于固定筒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筒灯所采用的光源组件2所采用的灯珠可以是LED灯珠,以在等量的能耗下提供能高的亮度。其中,各个LED灯珠可以被设置为朝向灯体1的内壁设置,以便使光线得以通过反射而出,避免眩光。而进一步地,所设置的遮光件3可以被同样设置在灯体1内,为了对光源组件2直射出光口11的光线形成有效阻隔,遮光紧可以紧靠光源组件2设置,甚至连接在光源组件2上。其中,遮光件3可被设置为完全地遮蔽光线的形式,也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透过性。接下来,将以一种优选的遮光件3和光源组件2的形态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参见图3、图4所示,光源组件2包括散热器21、第一组灯珠23和第二组灯珠24;其中,散热器21包括:第一支撑台211,第一支撑台211形成有朝向灯体1的内壁的第一侧部,第一组灯珠23设置在第一支撑台211上;第二支撑台212,与第一支撑台211连接,并形成有朝向灯体1的内壁的第二侧部,第二组灯珠24设置在第二支撑台212上;第一支撑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形成有出光口;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灯体内,并朝向所述灯体的内壁设置;遮光件,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旁,至少部分所述遮光件阻拦于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出光口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形成有出光口;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灯体内,并朝向所述灯体的内壁设置;遮光件,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旁,至少部分所述遮光件阻拦于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出光口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散热器、第一组灯珠和第二组灯珠;其中,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形成有朝向所述灯体的内壁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组灯珠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台上;第二支撑台,与所述第一支撑台连接,并形成有朝向所述灯体的内壁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组灯珠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台上;所述第一支撑台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台位于靠近于所述出光口的位置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相对所述第二支撑台向着所述灯体的内壁方向凸出,并在所述第一支撑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台的连接部位形成台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二侧壁表面,第二组灯珠分布于所述第二侧壁表面上,所述第二侧壁表面向着背向所述出光口的方向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远军董洁严中祥颜思良
申请(专利权)人:众普森科技株洲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