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90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口,所述阀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口,所述阀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阀盖,且阀体与阀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阀体内腔内壁靠近进口处设有弹射式的第一阀门组件,所述阀体内腔内壁靠近出口处设有第二阀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解决了现有旋钮式的阀门,控制困难,操作费力,不易确认是否实现开启和闭合,容易造成生产事故,影响生产效率及生产效益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动截止阀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
技术介绍
截止阀的启闭件是塞形的阀瓣,密封上面呈平面或海锥面,阀瓣沿阀座的中心线作直线运动。阀杆的运动形式,(通用名称:暗杆),也有升降旋转杆式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因此,这种类型的截流截止阀阀门非常适合作为切断或调节以及节流用。由于该类阀门的阀杆开启或关闭行程相对较短,而且具有非常可靠的切断功能,又由于阀座通口的变化与阀瓣的行程成正比例关系,非常适合于对流量的调节。气动截止阀一般为全开全闭式。从流量特性考虑,截止阀和球阀具有启闭行程短,速度快,密封可靠,启闭静力矩小等特点。因而两类产品都得到应用。但从可靠性考虑,主流产品仍然是气动截止阀。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截止阀由于旋钮式的阀门,控制困难,操作费力,不易确认是否实现开启和闭合,容易造成生产事故,影响生产效率及生产效益;且旋钮式阀门的施力效果不佳,需要借助额外的工具予以辅助,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解决了现有旋钮式的阀门,控制困难,操作费力,不易确认是否实现开启和闭合,容易造成生产事故,影响生产效率及生产效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口,所述阀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口,所述阀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阀盖,且阀体与阀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阀体内腔内壁靠近进口处设有弹射式的第一阀门组件,所述阀体内腔内壁靠近出口处设有第二阀门组件。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首先将本专利技术中的双阀门气动截止阀与被安装管道固定连接,当所述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开启时,第一阀门组件和第二阀门组件打开,物料通过;当所述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关闭时,第一阀门组件闭合或第二阀门组件闭合,如果出现第一阀门组件损坏的情况下,第二阀门组件可以备用,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阀体内壁的弹簧铰接轴、通过所述弹簧铰接轴固定贴合于阀体内壁的隔板、与所述阀体外壁活动连接的支架组件。隔板通过弹簧铰接轴固定于阀体内壁,弹簧铰接轴使得隔板在未有外力作用下,始终贴合阀体内壁;可以使用支架组件将隔板推移展开至隔板所在的阀体内壁侧的对立侧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外壁的通孔、穿过所述通孔的弯折的支杆;所述通孔处设有褶皱密封套。支杆穿过所述通孔,一部分支杆位于阀体内部,另一部分支杆裸露与阀体外部,褶皱密封套便于支杆转动过程中的位置移动以及防止物料逸出起密封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支杆置于阀体外部的第一支杆单元平行于阀体的外侧面,所述支杆置于阀体内腔的第二支杆单元贴合置于隔板与阀体内壁之间,所述隔板靠近支杆的表面设有便于支杆贴合放置的凹槽。第一支杆单元置于阀体的外侧面,第二支杆单元置于阀体内部,第一支杆单元与第二支杆单元连接处置于褶皱密封套内,第一阀门组件打开时第一支杆单元与第二支杆单元呈Z字形,第二支杆单元与隔板贴合且置于隔板内侧的凹槽内。当第一阀门组件闭合时,手动拉起第一支杆单元呈倾斜状使得第二支杆单元在凹槽内滑移,进而推动隔板展开,直至隔板末端置于阀体内壁的另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杆单元远离第一支杆单元的端面呈光滑圆弧状。圆弧状的设计使得第二支杆单元可以顺滑的推开隔板,减小无端阻力。进一步地,所述隔板靠近支杆的对立面设有便于隔板定位于阀体内壁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阀体内壁相对独立。当第一阀体组件关闭时,使用支架组件使得隔板展开至跟班内壁的限位块处,将限位块推出,隔板末端与阀体内壁限位块的空隙过盈配合,进而使得隔板固定,阀门关闭。限位块与阀体内壁贴合处设有密封圈,保证第一阀门组件开合的准确性,防止物料逸出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适配的橡胶外罩。橡胶外罩用于临时存放被隔板推出的限位块,当开启阀门时,可以直接将橡胶外罩内的限位块推入阀体内壁中,同时将支架组件复位,进而隔板回弹复位,阀门打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部分贯穿于阀体内的手动旋转杆、与所述手动旋转杆固定连接的联轴器、与所述联轴器固定连接的阀瓣。第二阀门组件作为备用装置,防止第一阀门组件出错的情况。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创造性设计有支架组件与隔板相配合的设计,使得旋转支杆中的第一支杆单元既可以实现隔板的展开使得第一阀门组件得以关闭,该设计是竖直面上旋转第一支杆单元,继而驱动第二支杆单元推动隔板至隔板打开,上述设计使得第一阀门组件的操作手法是上下施力,可以使用手臂力量,相较于现有的旋转式阀门是手腕施力,所以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更省时省力,速度更快,使用效果更好;(2)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在隔板对立侧的阀体内壁设有限位块,使得隔板末端可以推动限位块顶替限位块的位置,进而固定于隔板内壁,而限位块置于橡胶外罩内,当第一阀门组件要打开时,直接啊推移橡胶外罩内的限位块实质复位,此时直接组件也以复位,进而隔板在弹簧铰接轴的作用下复位,第一阀门组件打开;(3)本专利技术结构精简,使用弹射式的隔板与支架组件组合方式,使得工作流程顺畅,操作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且双阀门设计,有第二阀门组件备用,更进一步减少工作事故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闭合时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打开时的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阀体,2-进口,3-出口,4-阀盖,5-密封圈,6-弹簧铰接轴,7-隔板,8-通孔,9-支杆,10-褶皱密封套,11-第一支杆单元,12-第二支杆单元,13-凹槽,14-限位块,15-橡胶外罩,16-手动旋转杆,17-联轴器,18-阀瓣。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2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口2,所述阀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口3,所述阀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阀盖4,且阀体1与阀盖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所述阀体1内腔内壁靠近进口2处设有弹射式的第一阀门组件,所述阀体1内腔内壁靠近出口3处设有第二阀门组件。首先将本专利技术中的双阀门气动截止阀与被安装管道固定连接,当所述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开启时,第一阀门组件和第二阀门组件打开,物料通过;当所述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关闭时,第一阀门组件闭合或第二阀门组件闭合,如果出现第一阀门组件损坏的情况下,第二阀门组件可以备用,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阀体1内壁的弹簧铰接轴6、通过所述弹簧铰接轴6固定贴合于阀体1内壁的隔板7、与所述阀体1外壁活动连接的支架组件。隔板7通过弹簧铰接轴6固定于阀体1内壁,弹簧铰接轴6使得隔板7在未有外力作用下,始终贴合阀体1内壁;可以使用支架组件将隔板7推移展开至隔板7所在的阀体1内壁侧的对立侧面。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2,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阀体1外壁的通孔8、穿过所述通孔8的弯折的支杆9;所述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口(2),所述阀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口(3),所述阀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阀盖(4),且阀体(1)与阀盖(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所述阀体(1)内腔内壁靠近进口(2)处设有弹射式的第一阀门组件,所述阀体(1)内腔内壁靠近出口(3)处设有第二阀门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口(2),所述阀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口(3),所述阀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阀盖(4),且阀体(1)与阀盖(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所述阀体(1)内腔内壁靠近进口(2)处设有弹射式的第一阀门组件,所述阀体(1)内腔内壁靠近出口(3)处设有第二阀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阀体(1)内壁的弹簧铰接轴(6)、通过所述弹簧铰接轴(6)固定贴合于阀体(1)内壁的隔板(7)、与所述阀体(1)外壁活动连接的支架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阀体(1)外壁的通孔(8)、穿过所述通孔(8)的弯折的支杆(9);所述通孔(8)处设有褶皱密封套(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式双阀门气动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9)置于阀体(1)外部的第一支杆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正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金诚信筛网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