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薄壁件成型质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053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空薄壁件成型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S2、渗碳;S3、加热;S4、镦粗;S5、挤孔;S6、退火、抛丸;S7、精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预处理实现棒料表面毛刺和氧化皮得到深度处理,避免杂质影响零件质量;通过渗碳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零件的硬度、刚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提高零件的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先挤孔后精加工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薄壁零件的变形。

A 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Hollow Thin-walled Par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forming hollow thin-walled part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steps: S1, pretreatment; S2, carburization; S3, heating; S4, upsetting; S5, extrusion; S6, annealing, shot blasting; S7, finishing.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advanced treatment of surface burrs and oxide scales of bars by pretreatment to avoid impuritie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arts; through carburizing treatment, the hardness, stiffness, wear resistance and fatigue strength of part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the quality of parts can be improved; the deformation of thin-walled parts can be effectively avoided by extruding holes first and fini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薄壁件成型质量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零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中空薄壁件成型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锻造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塑性加工技术不再只局限于对切削毛坯的生产,而是向精密锻造、多向锻造、复合锻造等工艺技术发展,以直接加工出所需锻件,这些方法不仅成本低、能耗低而且材料利用率高、生产率高、可靠性好。锻造技术在国内外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汽车、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在进行锻造加工时,尤其是对于齿轮、轴套等薄壁零件的加工时,往往存在变形严重的技术难题,同时加工出来的零件还存在耐磨性、硬度、刚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空薄壁件成型质量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空薄壁件成型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无裂纹、结疤、折叠及夹杂的棒料置于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去毛刺、除锈,电化学去毛刺、除锈时间1-2min,电解液温度为30-40℃;S2、渗碳经预处理后的棒料置于渗碳炉内,在980-1000℃的温度条件下通入甲醇和煤油进行渗碳,渗碳时间60-90min,以10-2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860-870℃,保温70-120min,棒料出炉并置于淬火装置中油淬,150-160℃回火;S3、加热渗碳后的棒料置于中频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升温速率为100-150℃/min,加热终温为730-750℃;S4、镦粗镦粗前将模具温度预热到300-310℃,采用四柱液压机进行敏粗,得到饼状的胚料;S5、挤孔挤孔前,用于挤孔的模具预热至300-310℃,通过挤孔模具进行挤孔,得到胚件;S6、退火、抛丸胚件在150-180℃的温度条件下退火,使用抛丸清理机,胚件零件表面氧化皮;S7、精加工车床对胚件的内孔进行车削,减少胚件厚度,加热至730-750℃进行淬火,得到最终的零件。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电解液为NaNO3和Na2SO4和混合溶液,NaNO3的浓度为100-110g/L,Na2SO4的浓度为70-90g/L。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渗碳时,渗碳炉内的压力为800-1000Pa,保温时,渗碳炉内压力为500-600Pa。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预处理实现棒料表面毛刺和氧化皮得到深度处理,避免杂质影响零件质量;通过渗碳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零件的硬度、刚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提高零件的质量;本专利技术通过先挤孔后精加工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薄壁零件的变形。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中空薄壁件成型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无裂纹、结疤、折叠及夹杂的棒料置于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去毛刺、除锈,电化学去毛刺、除锈时间1-2min,电解液温度为30-40℃;S2、渗碳经预处理后的棒料置于渗碳炉内,在980-1000℃的温度条件下通入甲醇和煤油进行渗碳,渗碳时间60-90min,以10-2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860-870℃,保温70-120min,棒料出炉并置于淬火装置中油淬,150-160℃回火;S3、加热渗碳后的棒料置于中频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升温速率为100-150℃/min,加热终温为730-750℃;S4、镦粗镦粗前将模具温度预热到300-310℃,采用四柱液压机进行敏粗,得到饼状的胚料;S5、挤孔挤孔前,用于挤孔的模具预热至300-310℃,通过挤孔模具进行挤孔,得到胚件;S6、退火、抛丸胚件在150-180℃的温度条件下退火,使用抛丸清理机,胚件零件表面氧化皮;S7、精加工车床对胚件的内孔进行车削,减少胚件厚度,加热至730-750℃进行淬火,得到最终的零件。所述步骤S1中,电解液为NaNO3和Na2SO4和混合溶液,NaNO3的浓度为100-110g/L,Na2SO4的浓度为70-90g/L。所述步骤S2中,渗碳时,渗碳炉内的压力为800-1000Pa,保温时,渗碳炉内压力为500-600P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空薄壁件成型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无裂纹、结疤、折叠及夹杂的棒料置于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去毛刺、除锈,电化学去毛刺、除锈时间1‑2min,电解液温度为30‑40℃;S2、渗碳经预处理后的棒料置于渗碳炉内,在980‑1000℃的温度条件下通入甲醇和煤油进行渗碳,渗碳时间60‑90min,以10‑2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860‑870℃,保温70‑120min,棒料出炉并置于淬火装置中油淬,150‑160℃回火;S3、加热渗碳后的棒料置于中频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升温速率为100‑150℃/min,加热终温为730‑750℃;S4、镦粗镦粗前将模具温度预热到300‑310℃,采用四柱液压机进行敏粗,得到饼状的胚料;S5、挤孔挤孔前,用于挤孔的模具预热至300‑310℃,通过挤孔模具进行挤孔,得到胚件;S6、退火、抛丸胚件在150‑180℃的温度条件下退火,使用抛丸清理机,胚件零件表面氧化皮;S7、精加工车床对胚件的内孔进行车削,减少胚件厚度,加热至730‑750℃进行淬火,得到最终的零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薄壁件成型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无裂纹、结疤、折叠及夹杂的棒料置于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去毛刺、除锈,电化学去毛刺、除锈时间1-2min,电解液温度为30-40℃;S2、渗碳经预处理后的棒料置于渗碳炉内,在980-1000℃的温度条件下通入甲醇和煤油进行渗碳,渗碳时间60-90min,以10-2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860-870℃,保温70-120min,棒料出炉并置于淬火装置中油淬,150-160℃回火;S3、加热渗碳后的棒料置于中频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升温速率为100-150℃/min,加热终温为730-750℃;S4、镦粗镦粗前将模具温度预热到300-310℃,采用四柱液压机进行敏粗,得到饼状的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应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