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驳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665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驳接组件。上述的电缆驳接组件包括第一套件、第二套件、软铜线组件以及柔性接驳件;第一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一电缆上;第二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二电缆上;所述软铜线组件包括多股软铜线和两个压接管,两个所述压接管分别与所述多股软铜线的两端连接;所述柔性接驳件包括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柔性套筒部,所述柔性套筒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所述柔性套筒部具有伸缩性;由于柔性套筒部和软铜线组件均为非刚性结构,方便调整接头箱在接头附井里的安装位置,也避免了传统的电缆驳接方法需调整新、旧电缆的角度方能驳接的问题,解决了同轴电缆驳接的便捷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驳接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缆维护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驳接组件。
技术介绍
当一个电缆盘的电缆长度不满足线路的设计要求时,需将两段电缆通过电缆中间接头连接起来使用。在制作电缆中间接头时,为防止电缆运行时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流过大,必须将两段电缆的外护套经某种方式接地,此时需制作接地箱。接地箱的制作需要使用三条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的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线芯、绝缘层、皮和屏蔽线。其中线芯和屏蔽线都是由铜导线组成,使用时,将线芯与一段电缆的金属护套连接,并将屏蔽线与另一段护套连接。绝缘层设于线芯与屏蔽线之间,以免因两段电缆的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不同而导致短路。在制作接地箱时,首先将三相同轴电缆的线芯和屏蔽线分开;然后分别插入对应的孔槽中,使三相的线芯和屏蔽线在接地箱内以设计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以减少感应电流。在电缆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原接地箱安装位置不对等,需对原接地箱进行迁移。接地箱的迁移过程为:首先将原接地箱与外部的同轴电缆切断;然后将接好在新接地箱上的新同轴电缆与旧同轴电缆进行驳接。传统的同轴电缆驳接过程为:首先将新、旧同轴电缆进行开线,开线过程中需将屏蔽线进行编织;然后将新同轴电缆的线芯与旧同轴电缆的线芯进行压接;然后将新同轴电缆的屏蔽线与旧同轴电缆的屏蔽线进行压接。然而,屏蔽线的压接需将编织后的屏蔽线调整角度后才符合压接条件,导致同轴电缆驳接的便捷性较差。此外,传统的同轴电缆驳接方法需分别将新、旧电缆开线40cm,这在原本狭窄的接地井里很难实现,导致同轴电缆驳接的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同轴电缆驳接的便捷性较差和难度较高问题,提供一种电缆驳接组件。一种电缆驳接组件,包括:第一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一电缆上;第二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二电缆上;软铜线组件,所述软铜线组件包括多股软铜线和两个压接管,两个所述压接管分别与所述多股软铜线的两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压接管用于压接于所述第一电缆的线芯上,另外一个所述压接管用于压接于所述第二电缆的线芯上;柔性接驳件,所述柔性接驳件包括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柔性套筒部,所述柔性套筒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所述柔性套筒部具有伸缩性;所述第一连接环用于套设于所述第一电缆上,且所述第一套件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上,使所述第一电缆的屏蔽线压紧于所述第一套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环用于套设于所述第二电缆上,且所述第二套件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环上,使所述第二电缆的屏蔽线压紧于所述第二套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环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件开设有第一套孔,所述第一套孔用于穿设第一电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件开设有第二套孔,所述第二套孔用于穿设第二电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环开设有第三套孔,所述第三套孔用于穿设所述第一电缆;所述第二连接环开设有第四套孔,所述第四套孔用于穿设所述第二电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套件的内壁上形成有与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外壁上设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套件的内壁上形成有与第三斜面相对应的第四斜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套筒部上设有铜编织带层,所述铜编织带层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所述铜编织带层形成有容纳所述软铜线组件的空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套筒部上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裹于所述铜编织带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驳接组件还包括第一螺丝,所述第一套件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丝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驳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螺丝,所述第二套件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环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二螺丝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四螺纹孔内。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一实施例的电缆驳接组件进行驳接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缆驳接组件的第一套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电缆驳接组件的第二套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电缆驳接组件的柔性接驳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电缆驳接组件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电缆驳接组件的首选实施例。但是,电缆驳接组件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电缆驳接组件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电缆驳接组件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电缆驳接组件100用于对第一电缆10和第二电缆20进行驳接。同时参见图2和图3,电缆驳接组件100包括第一套件30、第二套件40、软铜线组件60以及柔性接驳件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套件30用于套设于第一电缆10上。第二套件40用于套设于第二电缆20上。所述软铜线组件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缆的线芯和所述第二电缆的线芯电连接,使第一电缆的线芯与第二电缆的线芯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接驳件50包括第一连接环52、第二连接环54和柔性套筒部56,所述柔性套筒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所述柔性套筒部具有伸缩性。所述第一连接环用于套设于所述第一电缆上,且所述第一套件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上,使所述第一电缆的屏蔽线压紧于所述第一套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环用于套设于所述第二电缆上,且所述第二套件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环上,使所述第二电缆的屏蔽线压紧于所述第二套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环之间。软铜线组件位于柔性套筒部内。上述的电缆驳接组件,当对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进行驳接时,首先将第一套件套接于第一电缆上,使第一套件预安装于第一电缆上;然后在第二电缆上依次套入第二套件和柔性接驳件;然后分别对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进行开线处理,使第一电缆的线芯和第二电缆的线芯均裸露预定长度;然后通过软铜线组件分别与第一电缆的线芯和第二电缆的线芯连接并压接,确保第一电缆的线芯与第二电缆的线芯电连接的可靠性;然后在所述软铜线组件、所述第一电缆的线芯的裸露处、所述第二电缆的线芯的裸露处绕绝缘带,形成所述第一电缆与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处的内绝缘带缠绕区,确保第一电缆的线芯与第二电缆的线芯的连接处与外界隔绝,使第一电缆的线芯与第二电缆的线芯的连接处不会发生短路的问题;然后移动所述柔性接驳件,使第一连接环滑动至第一电缆的绝缘层上,第二连接环位于第二电缆的绝缘层上,使所述内绝缘带缠绕区位于所述柔性接驳件内,并使所述第一电缆的屏蔽线和所述第二电缆的屏蔽线分别搭在所述柔性接驳件的两端,从而使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驳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一电缆上;第二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二电缆上;软铜线组件,所述软铜线组件包括多股软铜线和两个压接管,两个所述压接管分别与所述多股软铜线的两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压接管用于压接于所述第一电缆的线芯上,另外一个所述压接管用于压接于所述第二电缆的线芯上;柔性接驳件,所述柔性接驳件包括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柔性套筒部,所述柔性套筒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所述柔性套筒部具有伸缩性;所述第一连接环用于套设于所述第一电缆上,且所述第一套件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上,使所述第一电缆的屏蔽线压紧于所述第一套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环用于套设于所述第二电缆上,且所述第二套件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环上,使所述第二电缆的屏蔽线压紧于所述第二套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驳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一电缆上;第二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二电缆上;软铜线组件,所述软铜线组件包括多股软铜线和两个压接管,两个所述压接管分别与所述多股软铜线的两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压接管用于压接于所述第一电缆的线芯上,另外一个所述压接管用于压接于所述第二电缆的线芯上;柔性接驳件,所述柔性接驳件包括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柔性套筒部,所述柔性套筒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所述柔性套筒部具有伸缩性;所述第一连接环用于套设于所述第一电缆上,且所述第一套件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上,使所述第一电缆的屏蔽线压紧于所述第一套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环用于套设于所述第二电缆上,且所述第二套件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环上,使所述第二电缆的屏蔽线压紧于所述第二套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驳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件开设有第一套孔,所述第一套孔用于穿设第一电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驳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件开设有第二套孔,所述第二套孔用于穿设第二电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驳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开设有第三套孔,所述第三套孔用于穿设所述第一电缆;所述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润戈张耿斌石银霞郑志豪刘群李茂臧昱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