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液流通道的旋转式磁流变吸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18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液流通道的旋转式磁流变吸振器,主要由弹性套筒、T型套筒、丝杆滚珠副、左端盖、缸筒、左挡板、左组合套筒、右挡板、右组合套筒、线圈绕线架、励磁线圈、右端盖及吊耳等组成。滚珠、丝杆及螺母构成滚珠丝杆副,轴向刚度好、运动平稳、不易磨损;弹性套筒可吸振和蓄能。活塞头部分具有结构紧凑、磁流变液用量少、较大输出转矩等特点。缸筒、左组合套筒、右组合套筒及线圈绕线架之间的环形间隙形成三条液流通道。左组合套筒、右组合套筒由对应的左、右套筒及阻磁环组成,增加了有效阻尼间隙长度。励磁线圈通入电流时,在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其粘度会增大,屈服应力增强,从而产生输出转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悬架等吸振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液流通道的旋转式磁流变吸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流变吸振器,尤其涉及一种多液流通道的旋转式磁流变吸振器。
技术介绍
汽车行驶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颠簸和振动,降低了乘坐舒适性。为了克服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在车辆悬架上都会设置吸振器。磁流变吸振器作为一种新型半主动控制元件,具有毫秒级响应速度、大控制范围和大输出阻尼力等特点,使其广泛用于汽车行业的减振系统。现有磁流变吸振器由于结构限制,不能产生较大的输出阻尼力。要提高磁流变吸振器的最大输出阻尼力,可通过改变缸体内径、减小活塞直径以及减小阻尼宽度等措施来实现。但增大阻尼器缸体内径会导致吸振器整体外形尺寸增大;减少阻尼间隙宽度会显著增加零场时的阻尼力,同时容易导致吸振器久置不用后工作时发生堵塞。现有磁流变吸振器具有结构大、磁流变液用量多、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失控时无法发挥作用、磨损较严重等缺点。弹簧减振主要依靠弹簧的压缩和回弹来消能减振,达到耗减振动能量的目的;其结构简单,减振性能良好,能同时承受静载荷和动态冲击载荷,且便于维护与更换。另外,直动式磁流变吸振器轴向刚度较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磨损较严重,且密封方面比较复杂,增加了吸振器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多液流通道的旋转式磁流变吸振器。滚珠、丝杆及螺母构成滚珠丝杆副,具有轴向刚度好、运动平稳、不易磨损等优点。弹性套筒可吸振和蓄能,保证座椅悬架系统在电流为零时起到一定的缓冲吸振作用。磁流变吸振器活塞头部分主要由左端盖、缸筒、左挡板、左组合套筒、右挡板、右组合套筒、线圈绕线架、励磁线圈及右端盖组成,其中,左组合套筒、右组合套筒分别由对应的左、右套筒及阻磁环组成。活塞头部分具有结构紧凑、磁流变液用量少、不需要气体补偿装置、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等特点。本技术适用于汽车座椅悬架等吸振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左吊环(1)、T型套筒(2)、螺母(3)、滚珠(4)、丝杆(5)、深沟球轴承Ⅰ(6)、左端盖(7)、轴承套筒(8)、左挡板(9)、线圈绕线架(10)、励磁线圈(11)、缸筒(12)、右端盖(13)、深沟球轴承Ⅱ(14)、右吊环(15)、右挡板(16)、套筒Ⅰ(17)、套筒Ⅱ(18)、阻磁环Ⅰ(19)、阻磁环Ⅱ(20)、套筒Ⅲ(21)、套筒Ⅳ(22)及弹性套筒(23);左吊环(1)与T型套筒(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弹性套筒(23)左端与T型套筒右端紧固连接;弹性套筒(23)右端与左端盖(7)左端紧固连接;T型套筒(2)加工成T形圆柱状,右端加工有中心圆形沉孔;螺母(3)与T型套筒(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螺母(3)圆周内表面与丝杆(5)圆周外表面间隙配合;螺母(3)圆周内表面加工有螺旋凹槽,丝杆(5)圆周外表面加工有螺旋凹槽,两者形成螺旋滚道;滚珠(4)均匀分布在螺旋滚道内;深沟球轴承Ⅰ(6)内圈左侧通过丝杆(5)的轴肩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Ⅰ(6)内圈右侧通过轴承套筒(8)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Ⅰ(6)内圈与丝杆(5)圆周外表面过盈配合;深沟球轴承Ⅰ(6)外圈右侧通过左端盖(7)圆形沉孔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Ⅰ(6)外圈与左端盖(7)左端圆形沉孔的圆周内表面过盈配合;左端盖(7)与缸筒(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左端盖(7)右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与左挡板(9)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左挡板(9)圆周内表面与丝杆(5)圆周外表面过盈配合;左挡板(9)右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线圈绕线架(10)左侧通过左挡板(9)环形凸起进行轴向固定;左挡板(9)环形凸起与线圈绕线架(10)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左挡板(9)与套筒Ⅳ(22)通过沉头螺钉进行固定连接;套筒Ⅳ(22)右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套筒Ⅳ(22)环形凸起右侧圆周内表面加工有斜锥面;阻磁环Ⅱ(20)圆周外表面与套筒Ⅳ(22)环形凸起的圆周内表面过渡配合;阻磁环Ⅱ(20)右侧圆周外表面加工有斜锥面;套筒Ⅱ(18)左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阻磁环Ⅱ(20)圆周内表面与套筒Ⅱ(18)环形凸起的圆周外表面过渡配合;套筒Ⅱ(18)、阻磁环Ⅱ(20)及套筒Ⅳ(22)通过沉头孔座螺钉固定连接;缸筒(12)与右端盖(1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右端盖(13)、右挡板(16)及线圈绕线架(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线圈绕线架(10)圆周外表面加工有圆环形凹槽;励磁线圈(11)缠绕在线圈绕线架(10)的圆环形凹槽内;线圈绕线架(10)、右挡板(16)及右端盖(13)分别加工有引线孔,励磁线圈的两根引线依次通过上述引线孔引出;右挡板(16)与套筒Ⅰ(17)通过沉头螺钉进行固定连接;套筒Ⅰ(17)左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阻磁环Ⅰ(19)圆周内表面与套筒Ⅰ(17)环形凸起的圆周外表面过渡配合;套筒Ⅲ(21)右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套筒Ⅲ(21)环形凸起右侧内表面加工有斜锥面;阻磁环Ⅰ(19)圆周外表面与套筒Ⅲ(21)环形凸起的圆周内表面过渡配合;阻磁环Ⅰ(19)右侧圆周外表面加工有斜锥面;套筒Ⅰ(17)、阻磁环Ⅰ(19)及套筒Ⅲ(21)通过沉头孔座螺钉固定连接;深沟球轴承Ⅱ(14)左侧通过丝杆(5)的轴肩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Ⅱ(14)内圈与丝杆(5)圆周外表面过盈配合;深沟球轴承Ⅱ(14)右侧通过右端盖(13)圆形沉孔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Ⅱ(14)外圈与右端盖(13)左端圆形沉孔的圆周内表面过盈配合;右端盖(13)与右吊环(1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活塞头部分主要由左端盖、缸筒、左挡板、左组合套筒、右挡板、右组合套筒、线圈绕线架、励磁线圈及右端盖组成,其中,左组合套筒、右组合套筒分别由对应的左、右套筒及阻磁环组成。线圈绕线架与右组合套筒之间的环形间隙形成第一液流通道,右组合套筒与左组合套筒之间的环形间隙形成第二液流通道,左组合套筒与缸筒之间的环形间隙形成第三液流通道。阻磁环改变磁力线在左组合套筒、右组合套筒的走向,使得磁力线引向缸筒,增加了第二液流通道及第三液流通道的有效阻尼间隙长度。励磁线圈通入电流时,产生垂直于第一液流通道、第二液流通道及第三液流通道的磁场。在磁场作用下三个液流通道处的磁流变液粘度增大,屈服应力增强,从而产生输出转矩。该活塞头部分具有结构紧凑、磁流变液用量少、不需要气体补偿装置、具有较大的输出转矩和较宽的输出转矩范围等特点。(2)本技术的滚珠、丝杆及螺母构成滚珠丝杆副,T型套筒的水平滑动通过该滚珠丝杆副转变成丝杆的旋转运动。滚珠丝杆副具有轴向刚度好、运动平稳、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弹性套筒可吸振和蓄能,保证座椅悬架系统在失控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吸振作用。(3)相比于传统的磁流变吸振器,本技术采用多液流通道方式,在通入相同的电流时,可产生更大的粘滞转矩。本技术吸振器结构紧凑、输出转矩大;同时具有可控范围大、系统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滚珠丝杆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活塞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磁力线分布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有效阻尼间隙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左吊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液流通道的旋转式磁流变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吊环(1)、T型套筒(2)、螺母(3)、滚珠(4)、丝杆(5)、深沟球轴承Ⅰ(6)、左端盖(7)、轴承套筒(8)、左挡板(9)、线圈绕线架(10)、励磁线圈(11)、缸筒(12)、右端盖(13)、深沟球轴承Ⅱ(14)、右吊环(15)、右挡板(16)、套筒Ⅰ(17)、套筒Ⅱ(18)、阻磁环Ⅰ(19)、阻磁环Ⅱ(20)、套筒Ⅲ(21)、套筒Ⅳ(22)及弹性套筒(23);左吊环(1)与T型套筒(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弹性套筒(23)左端与T型套筒右端紧固连接;弹性套筒(23)右端与左端盖(7)左端紧固连接;T型套筒(2)加工成T形圆柱状,右端加工有中心圆形沉孔;螺母(3)与T型套筒(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螺母(3)圆周内表面与丝杆(5)圆周外表面间隙配合;螺母(3)圆周内表面加工有螺旋凹槽,丝杆(5)圆周外表面加工有螺旋凹槽,两者形成螺旋滚道;滚珠(4)均匀分布在螺旋滚道内;深沟球轴承Ⅰ(6)内圈左侧通过丝杆(5)的轴肩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Ⅰ(6)内圈右侧通过轴承套筒(8)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Ⅰ(6)内圈与丝杆(5)圆周外表面过盈配合;深沟球轴承Ⅰ(6)外圈右侧通过左端盖(7)圆形沉孔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Ⅰ(6)外圈与左端盖(7)左端圆形沉孔的圆周内表面过盈配合;左端盖(7)与缸筒(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左端盖(7)右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与左挡板(9)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左挡板(9)圆周内表面与丝杆(5)圆周外表面过盈配合;左挡板(9)右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线圈绕线架(10)左侧通过左挡板(9)环形凸起进行轴向固定;左挡板(9)环形凸起与线圈绕线架(10)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左挡板(9)与套筒Ⅳ(22)通过沉头螺钉进行固定连接;套筒Ⅳ(22)右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套筒Ⅳ(22)环形凸起右侧圆周内表面加工有斜锥面;阻磁环Ⅱ(20)圆周外表面与套筒Ⅳ(22)环形凸起的圆周内表面过渡配合;阻磁环Ⅱ(20)右侧圆周外表面加工有斜锥面;套筒Ⅱ(18)左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阻磁环Ⅱ(20)圆周内表面与套筒Ⅱ(18)环形凸起的圆周外表面过渡配合;套筒Ⅱ(18)、阻磁环Ⅱ(20)及套筒Ⅳ(22)通过沉头孔座螺钉固定连接;缸筒(12)与右端盖(1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右端盖(13)、右挡板(16)及线圈绕线架(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线圈绕线架(10)圆周外表面加工有圆环形凹槽;励磁线圈(11)缠绕在线圈绕线架(10)的圆环形凹槽内;线圈绕线架(10)、右挡板(16)及右端盖(13)分别加工有引线孔,励磁线圈的两根引线依次通过上述引线孔引出;右挡板(16)与套筒Ⅰ(17)通过沉头螺钉进行固定连接;套筒Ⅰ(17)左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阻磁环Ⅰ(19)圆周内表面与套筒Ⅰ(17)环形凸起的圆周外表面过渡配合;套筒Ⅲ(21)右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套筒Ⅲ(21)环形凸起右侧内表面加工有斜锥面;阻磁环Ⅰ(19)圆周外表面与套筒Ⅲ(21)环形凸起的圆周内表面过渡配合;阻磁环Ⅰ(19)右侧圆周外表面加工有斜锥面;套筒Ⅰ(17)、阻磁环Ⅰ(19)及套筒Ⅲ(21)通过沉头孔座螺钉固定连接;深沟球轴承Ⅱ(14)左侧通过丝杆(5)的轴肩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Ⅱ(14)内圈与丝杆(5)圆周外表面过盈配合;深沟球轴承Ⅱ(14)右侧通过右端盖(13)圆形沉孔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Ⅱ(14)外圈与右端盖(13)左端圆形沉孔的圆周内表面过盈配合;右端盖(13)与右吊环(1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液流通道的旋转式磁流变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吊环(1)、T型套筒(2)、螺母(3)、滚珠(4)、丝杆(5)、深沟球轴承Ⅰ(6)、左端盖(7)、轴承套筒(8)、左挡板(9)、线圈绕线架(10)、励磁线圈(11)、缸筒(12)、右端盖(13)、深沟球轴承Ⅱ(14)、右吊环(15)、右挡板(16)、套筒Ⅰ(17)、套筒Ⅱ(18)、阻磁环Ⅰ(19)、阻磁环Ⅱ(20)、套筒Ⅲ(21)、套筒Ⅳ(22)及弹性套筒(23);左吊环(1)与T型套筒(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弹性套筒(23)左端与T型套筒右端紧固连接;弹性套筒(23)右端与左端盖(7)左端紧固连接;T型套筒(2)加工成T形圆柱状,右端加工有中心圆形沉孔;螺母(3)与T型套筒(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螺母(3)圆周内表面与丝杆(5)圆周外表面间隙配合;螺母(3)圆周内表面加工有螺旋凹槽,丝杆(5)圆周外表面加工有螺旋凹槽,两者形成螺旋滚道;滚珠(4)均匀分布在螺旋滚道内;深沟球轴承Ⅰ(6)内圈左侧通过丝杆(5)的轴肩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Ⅰ(6)内圈右侧通过轴承套筒(8)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Ⅰ(6)内圈与丝杆(5)圆周外表面过盈配合;深沟球轴承Ⅰ(6)外圈右侧通过左端盖(7)圆形沉孔进行轴向固定;深沟球轴承Ⅰ(6)外圈与左端盖(7)左端圆形沉孔的圆周内表面过盈配合;左端盖(7)与缸筒(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左端盖(7)右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与左挡板(9)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左挡板(9)圆周内表面与丝杆(5)圆周外表面过盈配合;左挡板(9)右端面加工有环形凸起,线圈绕线架(10)左侧通过左挡板(9)环形凸起进行轴向固定;左挡板(9)环形凸起与线圈绕线架(10)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左挡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良易锋喻理梵古成黎裕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