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9004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核电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包括:沿周向均匀布置的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沿周向均匀布置的筒体板限位固定块、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基础垫板,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均固定在基础垫板上;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的径向间距固定,径向间距为穹顶半径和筒体半径的差值;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用于固定穹顶径向梁的支撑底部;筒体板限位固定块用于固定弧形筒体板,上述装置通过在以预设的径向距离设置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筒体板限位固定块,从而能够对穹顶拼装和筒体拼装的场地进行整合,消除拼装场地都是相互独立存在所带来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
本技术属于核电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
技术介绍
穹顶和筒体是AP1000机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模块,具有保护和密闭的重要功能。穹顶的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一般都是分片制作再进行拼装。此外,AP1000机组的钢制筒体也需要进行拼装制作。现有技术中,AP1000穹顶拼装平台、筒体的拼装平台以及穹顶和CV筒体的拼装场地都是相互独立的,其中,AP1000的穹顶拼装场地设置在核岛周边。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拼装方案具有一些局限性,例如:穹顶拼装场地设置在核岛周边会占用核岛周边的施工场地,存在交叉施工、影响核岛周边其他项目施工进度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并且还存在地基处理和胎架安拆的问题,具有费时费力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穹顶和筒体拼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穹顶拼装平台和筒体拼装平台单独设立所带来的局限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包括:沿周向均匀布置的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沿周向均匀布置的筒体板限位固定块、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基础垫板,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均固定在基础垫板上;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的径向间距固定,所述径向间距为穹顶半径和筒体半径的差值;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用于固定穹顶径向梁的支撑底部;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用于固定弧形筒体板。可选的,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呈横向U型结构,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钢板、底侧钢板和右侧钢板,所述左侧钢板和右侧钢板呈对称布设,所述底侧钢板位于装置的外侧。可选的,当所述穹顶为AP1000穹顶时,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的个数为32个。可选的,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呈竖向U型结构,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包括前侧钢板和后侧钢板,所述前侧钢板和后侧钢板以筒体厚度为间距呈对称布设。可选的,所述前侧钢板和后侧钢板均为内侧开坡口的矩形钢板。可选的,所述基础垫板设置在环梁或水泥支墩上。可选的,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均固定在基础垫板上具体包括: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筒体板限位固定块均固定在同一块基础垫板上;或者,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筒体板限位固定块分别固定在不同的基础垫板上。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沿周向均匀布置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筒体板限位固定块和基础垫板,并将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筒体板限位固定块以预设的径向间距固定在基础垫板上,由于预设的径向间距为穹顶半径和筒体半径的差值,从而将穹顶拼装场地和筒体拼装场地进行整合,消除相互独立的穹顶和筒体的拼装场地所带来的局限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周向布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穹顶拼装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筒体拼装的立体示意图;1、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2、筒体板限位固定块;3、基础垫板;4穹顶径向梁;5、筒体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进行说明,所述装置包括:沿周向均匀布置的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沿周向均匀布置的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和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基础垫板3;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和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均固定在基础垫板3上;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和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的径向间距固定,所述径向间距为穹顶半径和筒体半径的差值;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用于固定穹顶径向梁的支撑底部;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用于固定弧形筒体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穹顶拼装和筒体拼装采用不同的拼装装置所带来的缺陷问题。而穹顶和筒体均为圆形结构,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将穹顶拼装装置和筒体拼装装置进行合并。为了实现采用一个拼装装置完成穹顶和筒体的拼装,将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以预设的径向间距分别设置在基础垫板3上。其中,径向间距为穹顶半径和筒体半径的差值,从而使得穹顶和筒体能够在同一装置上完成拼装。其中,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可以用于固定穹顶径向梁,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可以固定筒体板,防止穹顶和筒体在拼装的过程中位置发生变动。可选的,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呈横向U型结构,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钢板、底侧钢板和右侧钢板,所述左侧钢板和右侧钢板呈对称布设,所述底侧钢板位于装置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呈现横向的U型结构,所谓横向U型结构指的是:以俯视的角度看向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时,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呈现的是U型结构,并且U型结构的U型口朝向拼装装置的圆心一侧。其中,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由三块钢板组成,分别为左侧钢板、底侧钢板和右侧钢板,此处的左侧、右侧和底侧是从装置外侧的角度看向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时,组成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的三块钢板分别为左侧钢板、底侧钢板和右侧钢板。左侧钢板和右侧钢板呈对称布设,所述底侧钢板位于装置的外侧,从而将穹顶径向梁固定于U型结构内部,更容易将穹顶径向梁固定。如图3所示,为穹顶拼装时的示意图,4表示穹顶径向梁。可选的,当所述穹顶为AP1000穹顶时,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的个数为32个。在本实施例中,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的个数与穹顶所采用的技术要求有关。目前AP1000的穹顶共有32条径向支撑梁,因此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1的个数也设置为32个。可选的,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呈竖向U型结构,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包括前侧钢板和后侧钢板,所述前侧钢板和后侧钢板以筒体厚度为间距呈对称布设。如图4所示,为筒体拼装的立体示意图,5表示筒体板,筒体板固定于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中。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呈现竖向的U型结构,所谓竖向的U型结构是指:以所述装置侧面的角度看向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时,筒体板限位固定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周向均匀布置的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沿周向均匀布置的筒体板限位固定块、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基础垫板,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均固定在基础垫板上;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的径向间距固定,所述径向间距为穹顶半径和筒体半径的差值;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用于固定穹顶径向梁的支撑底部;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用于固定弧形筒体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周向均匀布置的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沿周向均匀布置的筒体板限位固定块、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基础垫板,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均固定在基础垫板上;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和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的径向间距固定,所述径向间距为穹顶半径和筒体半径的差值;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用于固定穹顶径向梁的支撑底部;所述筒体板限位固定块用于固定弧形筒体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呈横向U型结构,所述穹顶径向梁限位固定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钢板、底侧钢板和右侧钢板,所述左侧钢板和右侧钢板呈对称布设,所述底侧钢板位于装置的外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电站穹顶与筒体共用拼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穹顶为AP1000穹顶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宁周建虎蔡俊马占陈龙张炎杨博卢新堂冯飞师峰王新磊姜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华电河北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