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板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99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板防水结构,包括顶板的上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聚氨酯防水层、聚酯布层、第二聚氨酯防水层、第三聚氨酯防水层、油毛毡隔离层、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顶板上设置三层聚氨酯防水层对顶板进行多层防水保护,提高顶板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板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板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地铁车站顶板的防水节点通常为在施工缝(诱导缝)处用低模量聚氨酯密封胶处理,然后加一层聚乙烯薄片,上面再加一层聚乙烯隔离膜,然后再喷涂一层聚脲防水涂料,接着满铺一层沥青油毡隔离层,最后铺设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虽然从理论上讲此节点设计有一定的防水性能,但在实际使用中防水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是只有单层的聚脲防水涂料,在细石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局部损坏,且聚脲防水性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顶板防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顶板的防水性能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顶板防水结构,包括顶板的上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聚氨酯防水层、聚酯布层、第二聚氨酯防水层、第三聚氨酯防水层、油毛毡隔离层、保护层。可选的,所述第一聚氨酯防水层的厚度为0.8~1.2mm。可选的,所述第二聚氨酯防水层的厚度为0.8~1.2mm。可选的,所述第三聚氨酯防水层的厚度为2~3mm。可选的,所述保护层为细石混凝土。可选的,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80~90mm。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顶板上设置三层聚氨酯防水层对顶板进行多层防水保护,提高顶板的防水性能。而且,可以提高顶板的安全性、减少后期的运营成本,且增加对环境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板防水结构的示意图。其中,1-顶板,2-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板防水结构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顶板防水结构,包括顶板1的上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聚氨酯防水层、聚酯布层、第二聚氨酯防水层、第三聚氨酯防水层、油毛毡隔离层、保护层2。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聚氨酯防水层的厚度为0.8~1.2mm,所述第二聚氨酯防水层的厚度为0.8~1.2mm,所述第三聚氨酯防水层的厚度为2~3mm,所述保护层2为细石混凝土且所述保护层2的厚度为80~90mm。在本实施例中,顶板的结构缝间用聚氨酯封堵,结构缝上方先喷1mm厚的所述第一聚氨酯防水层,待干燥后铺设所述聚酯布层,接着分别喷涂1mm厚的第二聚氨酯防水层和2.5mm厚的第三聚氨酯防水层,成型后满铺油毛毡隔离层,最后浇筑8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顶板上设置三层聚氨酯防水层对顶板进行多层防水保护,提高顶板的防水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的上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聚氨酯防水层、聚酯布层、第二聚氨酯防水层、第三聚氨酯防水层、油毛毡隔离层、保护层(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的上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聚氨酯防水层、聚酯布层、第二聚氨酯防水层、第三聚氨酯防水层、油毛毡隔离层、保护层(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氨酯防水层的厚度为0.8~1.2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汪恺史吉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天宇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