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低噪声高转换增益的上变频混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909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噪声高转换增益的上变频混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跨导单元将中频电压信号(IF+、IF‑)转换为射频电流信号;开关单元在本振电压信号(LO+、LO‑)的开关控制下,将输入跨导单元输出的中频电流信号通过电流换向变频,产生射频电流信号;负载单元将开关单元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射频电压信号,差分射频电压信号(RF+、RF‑)从开关单元和负载单元之间输出。

A Low Noise and High Conversion Gain Upconversion Mix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up-conversion mixer with low noise and high conversion ga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put transconductance unit converts intermediate frequency voltage signals (IF+, IF) into radio frequency current signals; the switching unit converts th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current signals output from the input transconductance unit into radio frequency current signals under the switching control of local oscillation voltage signals (LO+, LO). The load unit converts the current signal from the switching unit to the radio frequency voltage signal, and the differential radio frequency voltage signal (RF+, RF) is output from the switching unit to the load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声高转换增益的上变频混频器
本专利技术为射频集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低噪声高转换增益的上变频混频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以雷达技术为首的军事应用,到以移动通信为主的民用技术,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应用进入人们的眼前。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射频收发前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混频器作为其中的核心模块之一,更对系统性能、成本有深远的影响。在射频发射前端电路中,混频器实现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转换。混频器分为无源混频器和有源混频器。无源混频器没有静态电流流过开关混频级,闪烁噪声较小,且线性度较高,但缺点是无法提供增益,一般在无源混频器后会接跨阻放大器,这会增加设计的复杂度、功耗、面积与成本。有源混频器可以提供增益,典型结构是吉尔伯特双平衡混频器,它具有较好的端口隔离度,且相对于无源混频器后接跨阻放大器具有较小的面积,但缺点是噪声较高、线性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噪声高转换增益的上变频混频器,主要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噪声高转换增益的上变频混频器,采用基于双平衡吉尔伯特混频器结构,包括:输入跨导单元将中频电压信号(IF+、IF-)转换为射频电流信号,采用互补PMOS\NMOS结构,PMOS和NMOS共用直流电流,PMOS管的直流电流注入NMOS管中;开关单元在本振电压信号(LO+、LO-)的开关控制下,将输入跨导单元输出的中频电流信号通过电流换向变频,产生射频电流信号;负载单元将开关单元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射频电压信号,差分射频电压信号(RF+、RF-)从开关单元和负载单元之间输出,采用PMOS做有源负载,并给PMOS栅极单独提供偏置电压。所述输入跨导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M1)与第三晶体管(M3)、第二晶体管(M2)与第四晶体管(M4)组成PMOS/NMOS互补结构,即第一晶体管(M1)与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通过第一电容(C1)并联耦合,共同输入正向中频信号(IF+),第一晶体管(M1)与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共同与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的源极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接地端GND,第三晶体管(M1)的源极接电源VDD;所述第二晶体管(M2)与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通过第二电容(C2)并联耦合,共同输入反向中频信号(IF-),第二晶体管(M2)与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连接,共同与第七晶体管(M7)和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端GND,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接电源VDD。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和第八晶体管(M8);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与正向本振信号(LO+)连接,源极与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连接,漏极与第九晶体管(M9)的漏极连接,并通过第四电容(C4)与第十晶体管(M10)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M6)的栅极与反向本振信号(LO-)连接,源极与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连接,漏极与第十晶体管(M10)的漏极连接,并通过第三电容(C3)与第九晶体管(M10)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与反向本振信号(LO-)连接,源极与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漏极与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与正向本振信号(LO+)连接,源极与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漏极与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连接。所述负载单元包括:第九晶体管(M9)、第十晶体管(M10)、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其中,所述第九晶体管(M9)的源极与电源VDD连接,栅极通过第三电容(C3)与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连接,漏极与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连接,并连接正向输出射频电压信号(RF+);所述第十晶体管(M10)的源极与电源VDD连接,栅极通过第四电容(C4)与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连接,漏极与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连接,并连接反向输出射频电压信号(RF-)。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有益效果如下:(1)基于双平衡吉尔伯特混频器结构,在保证优秀的隔离度性能和一定的功耗条件下,优化整体的噪声性能,提高电路的转换增益和线性度。(2)在输入跨导单元采用互补PMOS\NMOS结构,PMOS和NMOS共用直流电流,可以实现在不增加电路功耗的情况下,提高混频器跨导级的跨导值,以此提高转换增益;(3)在输入跨导单元采用的互补PMOS\NMOS结构中,结合了电流注入技术以改善噪声性能。即PMOS管的直流电流注入NMOS管中,从而减小了开关级晶体管的直流电流,从而减小了开关级带来的噪声贡献,降低了整体的噪声系数;(4)在输入跨导单元采用的互补PMOS\NMOS结构中,结合了导数叠加技术以改善线性度。利用PMOS和NMOS的二、三阶跨导(g′m、g″m)分布,通过合理设计偏置和尺寸,使得PMOS和NMOS的g″m部分抵消,从而提高IIP3。(5)在负载单元采用PMOS做有源负载,并给PMOS栅极单独提供偏置电压,通过设置栅极偏置电压,减小了负载级直流压降,并通过电容交叉耦合,将输出射频信号再次放大,进一步提高了混频器转换增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例混频器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例混频器的转换增益的仿真结果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例混频器的噪声系数的仿真结果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例混频器的输入三阶交调点IIP3的仿真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输入跨导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M1)与第三晶体管(M3)、第二晶体管(M2)与第四晶体管(M4)组成PMOS/NMOS互补结构,即第一晶体管(M1)与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通过第一电容(C1)并联耦合,共同输入正向中频信号(IF+),第一晶体管(M1)与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共同与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的源极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接地端GND,第三晶体管(M1)的源极接电源VDD;所述第二晶体管(M2)与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通过第二电容(C2)并联耦合,共同输入反向中频信号(IF-),第二晶体管(M2)与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连接,共同与第七晶体管(M7)和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端GND,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接电源VDD。所述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为PMOS晶体管,其余晶体管均为NMOS晶体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输入跨导单元(M1与M3、M2与M4)采用互补结构,即信号从PMOS与NMOS并联输入,这样的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功耗、增益、噪声、线性度四个方面的性能提升,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主要实现针对一定功耗情况下,噪声和增益的改善:在功耗和增益方面,这是一种电流复用的跨导提升结构,即PMOS与NMOS(M1与M3、M2与M4)共用直流电流,吉尔伯特双平衡混频器的转换增益公式为:其中,Gm为跨导级跨导值,RL为负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声高转换增益的上变频混频器,采用基于双平衡吉尔伯特混频器结构,包括:输入跨导单元将中频电压信号(IF+、IF‑)转换为射频电流信号,采用互补PMOS\NMOS结构,PMOS和NMOS共用直流电流,PMOS管的直流电流注入NMOS管中;开关单元在本振电压信号(LO+、LO‑)的开关控制下,将输入跨导单元输出的中频电流信号通过电流换向变频,产生射频电流信号;负载单元将开关单元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射频电压信号,差分射频电压信号(RF+、RF‑)从开关单元和负载单元之间输出,采用PMOS做有源负载,并给PMOS栅极单独提供偏置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声高转换增益的上变频混频器,采用基于双平衡吉尔伯特混频器结构,包括:输入跨导单元将中频电压信号(IF+、IF-)转换为射频电流信号,采用互补PMOS\NMOS结构,PMOS和NMOS共用直流电流,PMOS管的直流电流注入NMOS管中;开关单元在本振电压信号(LO+、LO-)的开关控制下,将输入跨导单元输出的中频电流信号通过电流换向变频,产生射频电流信号;负载单元将开关单元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射频电压信号,差分射频电压信号(RF+、RF-)从开关单元和负载单元之间输出,采用PMOS做有源负载,并给PMOS栅极单独提供偏置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跨导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M1)与第三晶体管(M3)、第二晶体管(M2)与第四晶体管(M4)组成PMOS/NMOS互补结构,即第一晶体管(M1)与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通过第一电容(C1)并联耦合,共同输入正向中频信号(IF+),第一晶体管(M1)与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共同与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的源极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接地端GND,第三晶体管(M1)的源极接电源VDD;所述第二晶体管(M2)与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通过第二电容(C2)并联耦合,共同输入反向中频信号(IF-),第二晶体管(M2)与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连接,共同与第七晶体管(M7)和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端GND,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接电源VD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为文枭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