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及音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6839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功放电压放大电路、功放负反馈电路、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继电器保护电路、延时驱动电路及静音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能实现当负载短路时,迅速进入过载保护状态,在短路时通过功率场效应管的电流很小,在负载短路解除时自动恢复正常工作,降低功率场效应管损坏的几率,减少维修次数,降低售后成本。

A Power Amplifier Adaptive Overload Protection Circuit and Audio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daptive overload protection circuit for power amplifier, which comprises an input circuit, a power amplifier voltage amplifier circuit, a power amplifier negative feedback circuit, a current sampling detection and driving circuit, a relay protection circuit, a delay driving circuit and a mute circuit. The adaptive overload protection circuit of the power amplifier of the invention can quickly enter the overload protection state when the load is short-circuited, and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powe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s very small when the short-circuited load is removed, so as to automatically resume normal operation,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damage to the powe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reduce the number of repairs and reduce the after-sal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及音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放负载短路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及音响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的功放存在当负载短路时由于保护电路的反应速度不够而导致烧机的缺陷,即使设有压限器,在负载短路时的电流还是很大,容易造成功率场效应管损坏,导致整个功放无法工作,引起机器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其能实现当负载短路时,迅速进入过载保护状态,在短路时通过功率场效应管的电流很小,在负载短路解除时自动恢复正常工作,降低功率场效应管损坏的几率,减少维修次数,降低售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音响系统,其能实现当负载短路时,迅速进入过载保护状态,在短路时通过功率场效应管的电流很小,在负载短路解除时自动恢复正常工作,降低功率场效应管损坏的几率,减少维修次数,降低售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功放电压放大电路、功放负反馈电路、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继电器保护电路、延时驱动电路及静音电路;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输入音频信号,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继电器保护电路与负载连接;所述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反馈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为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静音电路包括:三极管Q50及Q53、场效应管TR1、二极管D78、电容C92以及多个电阻;电阻R202的一端为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202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53的基极且该端还通过电阻R207接地;所述三极管Q5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96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50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0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97与正15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0的发射极与正15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0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78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78的阴极通过电阻R189与负15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8的阴极还通过电容C92接地,所述二极管D78的阴极还通过电阻R135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TR1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TR1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TR1的漏极连接至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延时驱动电路包括:NE555芯片U18、电源模块、多个电阻以及多个电容;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113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还通过电阻R33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还通过电容C20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三引脚连接至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95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和第四引脚,所述电阻R9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六引脚且该端还通过电容C22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五引脚通过电容C24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六引脚与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八引脚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5及滤波电容C12,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源,所述稳压芯片U15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为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滤波电容C12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还与正6V电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包括:光耦合器U12及U13、多个三极管、多个电阻及多个电容;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电阻R124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12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2的基极连接;电阻R149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14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0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0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0的基极通过电阻R123与所述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0的基极还分别通过电阻R138、电容C73与所述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通过电容C70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通过电容C61与所述三极管Q2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2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2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3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2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6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2、Q23及Q24的集电极均与正51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8的基极通过电容C81与所述三极管Q3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8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3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6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37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7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6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8、Q36及Q37的集电极均与负51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3的基极通过电阻R120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6的基极通过电阻140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9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4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电阻R119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4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19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17连接至三极管Q29的基极;电阻R14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7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4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8连接至三极管Q3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9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2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9的基极通过电容C67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9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6的发射极连接至光耦合器U12的第二引脚,所述三极管Q26的基极通过电阻R112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6的发射极,所述光耦合器U12的第一引脚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所述光耦合器U12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12的第四引脚连接至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32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3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2的基极通过电容C75连接至所述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路、功放电压放大电路、功放负反馈电路、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继电器保护电路、延时驱动电路及静音电路;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输入音频信号,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继电器保护电路与负载连接;所述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反馈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为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路、功放电压放大电路、功放负反馈电路、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继电器保护电路、延时驱动电路及静音电路;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输入音频信号,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继电器保护电路与负载连接;所述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反馈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为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音电路包括:三极管Q50及Q53、场效应管TR1、二极管D78、电容C92以及多个电阻;电阻R202的一端为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202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53的基极且该端还通过电阻R207接地;所述三极管Q5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96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50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0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97与正15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0的发射极与正15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0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78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78的阴极通过电阻R189与负15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8的阴极还通过电容C92接地,所述二极管D78的阴极还通过电阻R135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TR1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TR1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TR1的漏极连接至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驱动电路包括:NE555芯片U18、电源模块、多个电阻以及多个电容;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113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还通过电阻R33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还通过电容C20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三引脚连接至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95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和第四引脚,所述电阻R9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六引脚且该端还通过电容C22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五引脚通过电容C24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六引脚与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八引脚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5及滤波电容C12,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源,所述稳压芯片U15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为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滤波电容C12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还与正6V电源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包括:光耦合器U12及U13、多个三极管、多个电阻及多个电容;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电阻R124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12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2的基极连接;电阻R149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14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0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0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0的基极通过电阻R123与所述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0的基极还分别通过电阻R138、电容C73与所述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通过电容C70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通过电容C61与所述三极管Q2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2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2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3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2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6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2、Q23及Q24的集电极均与正51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8的基极通过电容C81与所述三极管Q3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8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3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6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37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7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6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8、Q36及Q37的集电极均与负51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3的基极通过电阻R120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6的基极通过电阻140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9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4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电阻R119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4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19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17连接至三极管Q29的基极;电阻R14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7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4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8连接至三极管Q3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9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2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9的基极通过电容C67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9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6的发射极连接至光耦合器U12的第二引脚,所述三极管Q26的基极通过电阻R112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6的发射极,所述光耦合器U12的第一引脚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所述光耦合器U12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12的第四引脚连接至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32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3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2的基极通过电容C75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3的发射极连接至光耦合器U13的第一引脚,所述三极管Q33的基极通过电阻R150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3的发射极,所述光耦合器U13的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8的基极,所述光耦合器U13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13的第四引脚连接至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26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33的集电极均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9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32的发射极均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常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