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687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且具有主体以及沿长度方向突出于主体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转接片连接于第一极耳并伸出至壳体外,第二转接片连接于第二极耳并伸出至壳体外。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中的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伸出至壳体外,从而充分利用了壳体的顶部在宽度方向上的空间,由此缩短了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在长度方向上对壳体的顶部空间的占用,减少了空间浪费、提高了壳体的空间利用率。其在相同尺寸的壳体下,减小了壳体的顶部尺寸、增大了壳体的中部尺寸,从而壳体的中部能够收容更大尺寸的电极组件的主体,提高了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多功能化发展,其对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在同样的空间内要提供更多的容量。在现有技术中,参照图1至图3,二次电池包括壳体1、电极组件2、第一转接片3以及第二转接片4。电极组件2收容于壳体1,且具有主体21以及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主体21的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第一极耳22与第二极耳23的电极性相反。第一转接片3连接于第一极耳22并伸出至壳体1外,第二转接片4连接于第二极耳23并伸出至壳体1外。第一转接片3和第二转接片4沿长度方向L伸出至壳体1外。在这种结构的二次电池中,由于壳体1的顶部12不仅要收容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还需要在长度方向L上额外预留一定的长度来设置第一转接片3和第二转接片4,从而增大了壳体1的顶部12在长度方向L上尺寸。因此,在相同尺寸的壳体1下,使得壳体1的中部11尺寸对应较小,进而不利于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有效缩短二次电池的壳体的顶部空间的浪费,提高了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且电极组件具有主体以及沿长度方向突出于主体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的电极性相反。第一转接片连接于第一极耳并伸出至壳体外,第二转接片连接于第二极耳并伸出至壳体外。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中的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伸出至壳体外。第一转接片沿宽度方向伸出至壳体外。第一转接片具有:第一连接部,沿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密封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并沿宽度方向延伸;以及第一突出部,连接于第一密封部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转接片的第一连接部位于壳体内并连接于第一极耳,第一密封部密封连接于壳体,第一突出部位于壳体外。第一极耳为平直形,第一转接片沿厚度方向与第一极耳叠置。第一极耳沿长度方向突出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极耳具有:第一平部,沿长度方向延伸;以及第一直部,连接于第一平部并沿厚度方向延伸。第一转接片的第一连接部沿长度方向位于第一直部与主体之间并连接于第一平部。第一极耳还具有:第二平部,连接于第一直部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转接片的第一连接部沿厚度方向位于第二平部与第一平部之间。第二转接片沿宽度方向伸出至壳体外。第二转接片具有:第二连接部,沿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密封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并沿宽度方向延伸;以及第二突出部,连接于第二密封部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第二转接片的第二连接部位于壳体内并连接于第二极耳,第二密封部密封连接于壳体,第二突出部位于壳体外。第二极耳为平直形,第二转接片沿厚度方向与第二极耳叠置。第二极耳具有:第三平部,沿长度方向延伸;以及第二直部,连接于第三平部并沿厚度方向延伸。第二转接片的第二连接部沿长度方向位于第二直部与主体之间并连接于第三平部。第二极耳还具有:第四平部,连接于第二直部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转接片的第二连接部沿厚度方向位于第四平部与第三平部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中的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伸出至壳体外,从而充分利用了壳体的顶部在宽度方向上的空间,由此缩短了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在长度方向上对壳体的顶部空间的占用,进而减少了不必要的空间浪费、提高了壳体的空间利用率。与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技术相比,其在相同尺寸的壳体下,减小了壳体的顶部尺寸、增大了壳体的中部尺寸,从而壳体的中部能够收容更大尺寸的电极组件的主体,由此提高了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壳体。图2是图1的变形例。图3是图2中的电极组件、第一转接片、第二转接片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二次电池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壳体。图5是图4的变形例。图6是图5中的电极组件、第一转接片、第二转接片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二次电池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壳体。图8是图7的变形例。图9是图8中的电极组件、第一转接片、第二转接片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壳体233第四平部11中部3第一转接片12顶部31第一连接部2电极组件32第一密封部21主体33第一突出部22第一极耳4第二转接片221第一平部41第二连接部222第一直部42第二密封部223第二平部43第二突出部23第二极耳L长度方向231第三平部W宽度方向232第二直部T厚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参照图4至图9,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包括:壳体1、电极组件2、第一转接片3以及第二转接片4。壳体1形成有收容电极组件2的冲坑,且壳体1具有中部11以及位于中部11长度方向L两侧的顶部12。其中,壳体1可由铝塑膜制成。电极组件2具有主体21以及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主体21的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主体21收容于壳体1的中部11,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分别收容于壳体1的对应一个顶部12。主体21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隔膜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其中,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卷绕成果冻卷状,从而形成电极组件2的主体21。第一极耳22与第二极耳23的电极性相反。具体地,第一极耳22可为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相应地第二极耳23为负极极耳或正极极耳。其中,正极极耳2可由铝制成,负极极耳3可由镍制成。参照图4和图7,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可沿长度方向L位于主体21的同一侧。参照图5和图8,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也可沿长度方向L位于主体21的两侧。第一转接片3连接于第一极耳22并伸出至壳体1外。其中,第一转接片3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一极耳22,焊接后第一转接片3与第一极耳22的焊接位置形成有焊印。第二转接片4连接于第二极耳23并伸出至壳体1外。其中,第二转接片4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第二极耳23,焊接后第二转接片4与第二极耳23的焊接位置形成有焊印。上述所述的焊接方式可为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接或脉冲焊接。其中,在壳体1的封装过程中,为了防止上述所述的焊印上的毛刺刺破壳体1,焊印的外表面粘贴有绝缘胶。并且,为了保证壳体1内部的密封性能,第一转接片3和第二转接片4可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于壳体1。为了充分利用壳体1的顶部12在宽度方向W上的空间,第一转接片3和第二转接片4中的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W伸出至壳体1外,由此缩短了第一转接片3和第二转接片4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在长度方向L上对壳体1的顶部12空间的占用,进而减少了不必要的空间浪费、提高了壳体1的空间利用率。与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二次电池在相同尺寸的壳体1下,减小了壳体1的顶部12尺寸、增大了壳体1的中部11尺寸,从而壳体1的中部11能够收容更大尺寸的电极组件2的主体21,由此提高了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具体地,参照图4至图9,第一转接片3可沿宽度方向W伸出至壳体1外。这里,由于第一转接片3充分利用了壳体1的对应的顶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1);电极组件(2),收容于壳体(1),且电极组件(2)具有主体(21)以及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主体(21)的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第一极耳(22)与第二极耳(23)的电极性相反;第一转接片(3),连接于第一极耳(22)并伸出至壳体(1)外;以及第二转接片(4),连接于第二极耳(23)并伸出至壳体(1)外;其特征在于,第一转接片(3)和第二转接片(4)中的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W)伸出至壳体(1)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1);电极组件(2),收容于壳体(1),且电极组件(2)具有主体(21)以及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主体(21)的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第一极耳(22)与第二极耳(23)的电极性相反;第一转接片(3),连接于第一极耳(22)并伸出至壳体(1)外;以及第二转接片(4),连接于第二极耳(23)并伸出至壳体(1)外;其特征在于,第一转接片(3)和第二转接片(4)中的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W)伸出至壳体(1)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转接片(3)沿宽度方向(W)伸出至壳体(1)外;第一转接片(3)具有:第一连接部(31),沿宽度方向(W)延伸;第一密封部(32),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1)并沿宽度方向(W)延伸;以及第一突出部(33),连接于第一密封部(32)并沿宽度方向(W)延伸;第一转接片(3)的第一连接部(31)位于壳体(1)内并连接于第一极耳(22),第一密封部(32)密封连接于壳体(1),第一突出部(33)位于壳体(1)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22)为平直形;第一转接片(3)沿厚度方向(T)与第一极耳(22)叠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22)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第一转接片(3)的第一连接部(3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22)具有:第一平部(221),沿长度方向(L)延伸;以及第一直部(222),连接于第一平部(221)并沿厚度方向(T)延伸;第一转接片(3)的第一连接部(31)沿长度方向(L)位于第一直部(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