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68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壳体、顶盖组件以及集流构件。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内且具有主体、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从主体沿横向的两端伸出。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第一电极端子,顶盖板固定于壳体并覆盖壳体的开口,第一电极端子设置于顶盖板。集流构件电连接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一极耳。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吸液构件,吸液构件收容于壳体内且能够吸收电解液。吸液构件包括基体部和第一延伸部,基体部设置于主体的下侧,第一延伸部与基体部沿横向的一端相连;第一延伸部位于主体沿横向的外侧且与主体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通常包括电极组件和收容电极组件的壳体,在传统的卷绕式电极组件中,正负极耳通常从电极组件的顶部伸出,壳体内的电解液可以从底部浸润电极组件,以延长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为了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现有技术通常选择增大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宽度,同时使正负极耳分别从电极组件沿横向的两侧伸出,以充分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但是,电解液难以从底部浸润电极组件,二次电池经过长期使用后,电极组件内部缺乏电解液,容易出现析锂现象,造成容量衰减,减低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提高电解液的浸润能力,避免析锂,延长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壳体、顶盖组件以及集流构件。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内且具有主体、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从主体沿横向的两端伸出。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第一电极端子,顶盖板固定于壳体并覆盖壳体的开口,第一电极端子设置于顶盖板。集流构件电连接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一极耳。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吸液构件,吸液构件收容于壳体内且能够吸收电解液。吸液构件包括基体部和第一延伸部,基体部设置于主体的下侧,第一延伸部与基体部沿横向的一端相连;第一延伸部位于主体沿横向的外侧且与主体接触。第一延伸部从下侧支撑集流构件。优选地,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具有凹槽,且集流构件的下端插入第一延伸部的凹槽内。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与第一极耳的下端齐平。吸液构件还包括第二延伸部,从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且位于集流构件沿横向的外侧。吸液构件还包括第三延伸部,从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且位于集流构件沿纵向的外侧;第三延伸部沿横向的外端与第二延伸部相连,沿横向的内端与主体接触。吸液构件还包括与基体部相连的第四延伸部,第四延伸部和第一延伸部分别位于主体沿横向的两侧,第四延伸部与主体接触。吸液构件还包括第五延伸部,位于主体沿纵向的外侧且与基体部相连。吸液构件为绝缘的多孔材料,且吸液构件具有弹性。优选地,吸液构件由玻璃纤维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二次电池的注液工序中,注入壳体内的部分电解液被快速吸收在吸液构件内。在二次电池的工作过程中,第一延伸部内的电解液可经由主体沿横向的端面进入电极组件;随着第一延伸部内电解液的消耗,基体部可以将壳体底部存储的电解液传输到第一延伸部中,进而将电解液输送到电极组件中。电极组件在工作中膨胀,膨胀时压缩吸液构件,吸液构件受压并释放出内部贮存的电解液,从而为电极组件提供电解液,提高二次电池的保液能力。总之,通过设置吸液构件,可以提高电解液的浸润能力,避免析锂,延长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吸液构件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吸液构件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吸液构件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吸液构件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极组件51基体部11主体52第一延伸部12第一极耳521凹槽13第二极耳53第二延伸部2壳体54第三延伸部3顶盖组件55第四延伸部31顶盖板56第五延伸部32第一电极端子X横向32第二电极端子Y纵向4集流构件Z上下方向5吸液构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在第一实施例中,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壳体2、顶盖组件3以及集流构件4。壳体2可具有六面体形状或其它形状。壳体2内部形成收容腔,以容纳电极组件1和电解液。壳体2在一端形成开口,而电极组件1可经由所述开口放置到壳体2的收容腔。壳体2可由铝或铝合金等导电金属的材料制成,也可由塑胶等绝缘材料制成。电极组件1收容于壳体2内且具有主体11、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分别从主体11沿横向X的两端伸出。主体21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隔开的隔膜。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顺序堆叠并卷绕,以形成果冻卷状的主体21。为了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完全隔开,隔膜沿横向X的宽度大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隔膜沿横向X的两端超出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并形成主体11沿横向X的两个端面。另外,由于主体11沿横向X的端面由隔膜卷绕而成,所以主体11的端面上有很多缝隙,电解液能够经由所述缝隙浸润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例如铝箔)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例如钴酸锂)。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例如铜箔)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例如碳或硅)。第一极耳12连接于正极极片并从隔膜中伸出,第二极耳13连接于负极极片并从隔膜中伸出,其中,第一极耳12可直接由正极集流体裁切而成,第二极耳13直接由负极集流体裁切而成。当然,可替代地,第一极耳12也可连接于负极极片,第二极耳13连接于正极极片。顶盖组件3包括顶盖板31、第一电极端子32及第二电极端子33,顶盖板31固定于壳体2并覆盖壳体2的开口,从而将电极组件1封闭在壳体2内。第一电极端子32和第一电极端子32设置于顶盖板31。集流构件4电连接第一电极端子32和第一极耳12;第二电极端子33电连接于第二极耳13。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吸液构件5,吸液构件5收容于壳体2内且能够吸收电解液;吸液构件5包括基体部51和第一延伸部52,基体部51设置于主体11的下侧,第一延伸部52与基体部51沿横向X的一端相连;第一延伸部52位于主体11沿横向X的外侧且与主体11接触。在二次电池的注液工序中,注入壳体2内的部分电解液被快速吸收在吸液构件5内。在二次电池的工作过程中,第一延伸部52内的电解液可经由主体11沿横向X的端面进入电极组件1;随着第一延伸部52内电解液的消耗,基体部51可以将壳体2底部存储的电解液传输到第一延伸部52中,进而将电解液输送到电极组件1中。电极组件1在工作中膨胀,膨胀时压缩吸液构件5,吸液构件5受压并释放出内部贮存的电解液,从而为电极组件1提供电解液,提高二次电池的保液能力。总之,通过设置吸液构件5,可以提高电解液的浸润能力,避免析锂,延长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壳体2为金属材料,所以电极组件1与壳体2之间需要保留一定距离,以避免电极组件1膨胀时与壳体2接触,防止短路。也就是说,电极组件1处于悬空状态,壳体2无法给予电极组件1和集流构件4有效地支撑。当二次电池振动时,电极组件1和集流构件4的晃动可能会导致集流构件4与第一极耳12的连接处撕裂,造成二次电池失效。而在本申请中,基体部51可以从下侧支撑电极组件1,而第一延伸部52从下侧支撑集流构件4,从而降低集流构件4与第一极耳12的连接处撕裂的风险。参照图2,第一延伸部52的上表面具有凹槽521,且集流构件4的下端插入第一延伸部52的凹槽521内。通过设置凹槽521,可以有效地固定集流构件4,避免集流构件4晃动,提高集流构件4与第一极耳12连接的稳定性。参照图1,第一延伸部52的上表面与第一极耳12的下端齐平,第一延伸部52可以支撑第一极耳12,减少第一极耳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壳体(2)、顶盖组件(3)以及集流构件(4);壳体(2)具有开口;电极组件(1)收容于壳体(2)内且具有主体(11)、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分别从主体(11)沿横向(X)的两端伸出;顶盖组件(3)包括顶盖板(31)和第一电极端子(32),顶盖板(31)固定于壳体(2)并覆盖壳体(2)的开口,第一电极端子(32)设置于顶盖板(31);集流构件(4)电连接第一电极端子(32)和第一极耳(12);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吸液构件(5),吸液构件(5)收容于壳体(2)内且能够吸收电解液;吸液构件(5)包括基体部(51)和第一延伸部(52),基体部(51)设置于主体(11)的下侧,第一延伸部(52)与基体部(51)沿横向(X)的一端相连;第一延伸部(52)位于主体(11)沿横向(X)的外侧且与主体(11)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壳体(2)、顶盖组件(3)以及集流构件(4);壳体(2)具有开口;电极组件(1)收容于壳体(2)内且具有主体(11)、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分别从主体(11)沿横向(X)的两端伸出;顶盖组件(3)包括顶盖板(31)和第一电极端子(32),顶盖板(31)固定于壳体(2)并覆盖壳体(2)的开口,第一电极端子(32)设置于顶盖板(31);集流构件(4)电连接第一电极端子(32)和第一极耳(12);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吸液构件(5),吸液构件(5)收容于壳体(2)内且能够吸收电解液;吸液构件(5)包括基体部(51)和第一延伸部(52),基体部(51)设置于主体(11)的下侧,第一延伸部(52)与基体部(51)沿横向(X)的一端相连;第一延伸部(52)位于主体(11)沿横向(X)的外侧且与主体(11)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延伸部(52)从下侧支撑集流构件(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延伸部(52)的上表面具有凹槽(521),且集流构件(4)的下端插入第一延伸部(52)的凹槽(521)内。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慧金海族金泽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