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及其去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63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及其去磁电路,其中,去磁电路包括去磁支路,泄放负载和开关器件。去磁支路并联于继电器的线圈两端,能够在去磁过程中吸收线圈的剩磁能量。当需要去磁时,通过开关器件的关断使得线圈所在的供电回路断开,则线圈两端的剩磁通过上述去磁支路吸收。由于去磁电路中加入了储能型元件电容,使得电容能够存储剩磁能量,此时去磁电压是电容两端的电压与反向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之和,因此,相比于仅是反向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而言,能够快速去磁,从而可靠消除继电器回跳现象。此外,该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应用场景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及其去磁电路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及其去磁电路。
技术介绍
本技术提到的继电器为机械式结构继电器(带推杆),其在动作和开放过程中产生回跳是继电器的固有属性。之所以产生回跳是因为下述原因:本质上继电器的弹片是一种片状弹簧,而且通常选用弹性比较强的材料以保证可动弹片具有一定的恢复力,以使线圈断电后动静触点可以快速分断,当线圈通电时,通过推杆带动弹片快速运动,当可动触点到达静触点时产生剧烈的碰撞,速度在很短时间内降到零,产生极大的反向作用力,反作用力使弹片反向运动而使可动触点与静触点再次分开,产生一次回跳。此时,由于持续电流存在,线圈断电后仍会保持“剩磁”,这种剩磁和线圈通电时一样,使线圈产生的吸力一直存在,动静触点分开后又迅速闭合,而且线圈吸力远大于弹片的恢复力,经过多次后静止下来,回跳现象停止。在有些电路中,这种回跳现象会使继电器的动静触点产生电弧甚至粘结在一起,造成继电器以及所在电路产生严重的后果。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这一缺点,通常采用在线圈的两端并联一个反向二极管或线圈两端并联一个反向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反向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为串联结构)。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去磁电路。如图1所示,在线圈RLY的两端并联一个反向二极管D1,在线圈RLY和地之间增加一个三极管Q1,通过对三极管Q1的基极输入控制信号,从而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和断开。当三极管Q1断开时,线圈RLY两端产生的反向电动势钳位于反向二极管D1的正向导通电压,从而抑制回跳的问题。但是,由于使用反向二极管D1作为去磁电路时,去磁电压为反向二极管D1的正向导通电压,去磁电压低,去磁慢。由此可见,如何加快线圈的去磁速度,从而克服继电器回跳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继电器的去磁电路,用于加快线圈的去磁速度,从而克服继电器回跳的问题。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该去磁电路的继电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的去磁电路,包括并联于继电器的线圈两端的去磁支路,泄放负载和开关器件,所述去磁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容和反向二极管,所述泄放负载并联于所述电容的两端,用于吸收所述电容释放的电能,所述开关器件设置于所述线圈所在的供电回路,用于根据开关信号导通或断开所述供电回路。优选地,所述泄放负载具体为泄放电阻。优选地,所述开关器件具体为三极管。优选地,所述三极管具体为NPN型三极管,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开关信号的输入端,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线圈和所述反向二极管的阳极组成的公共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优选地,还包括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设置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的前端以作为所述开关信号的输入端。优选地,还包括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还包括上述所述的去磁电路。本技术所提供的去磁电路,包括去磁支路,泄放负载和开关器件,其中,去磁支路并联于继电器的线圈两端,能够在去磁过程中吸收线圈的剩磁能量。当需要去磁时,通过开关器件的关断使得线圈所在的供电回路断开,则线圈两端的剩磁通过上述去磁支路吸收。由于去磁电路中加入了储能型元件电容,使得电容能够存储剩磁能量,此时去磁电压是电容两端的电压与反向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之和,因此,相比于仅是反向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而言,能够快速去磁,从而可靠消除继电器回跳现象。此外,该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应用场景广泛。最后,本技术所提供的继电器,也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去磁电路;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去磁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继电器的去磁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继电器的去磁电路,用于加快线圈的去磁速度,从而克服继电器回跳的问题。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该去磁电路的继电器。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去磁电路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该去磁电路包括并联于继电器的线圈RLY两端的去磁支路,泄放负载(图2中通过泄放电阻R1实现)和开关器件(图2中通过三极管Q1实现),去磁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容C1和反向二极管D1,泄放负载并联于电容C1的两端,用于吸收电容C1释放的电能,开关器件设置于线圈RLY所在的供电回路,用于根据开关信号导通或断开供电回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泄放负载是指能够吸收线圈RLY的电能的所有器件,例如,可以是电阻,为了与其他电阻区别,也称为泄放电阻R1。可以理解的是,电阻作为泄放负载,不仅成本低,而且响应速度也快。可以理解的是,除了电阻以外,其他类型的器件也可作为泄放负载,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线圈RLY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电源正极+VCC连接,第二端通过开关器件接地,当开关器件导通时,线圈RLY的供电回路是导通的,当开关器件断开时,线圈RLY的供电回路是断开的。当线圈RLY供电回路导通时,线圈RLY得电,此时,如果断开供电回路,则线圈RLY两端的反电动势会通过去磁支路释放,这与现有技术是相同的。只不过,本实施例中,去磁支路与现有技术不同。去磁支路中除了反向二极管D1(反向二极管D1的阳极与线圈RLY的第二端连接,反向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线圈RLY的第一端连接),还包括一个电容C1,电容C1的作用是用来快速吸收线圈RLY的剩磁产生的能量并保存,即先充电,然后通过泄放负载泄放,即再放电,具体过程如下:去磁过程:当需要继电器动静触点分断时,给开关器件关断信号使得开关器件断开,此时,线圈RLY产生反向电动势通过反向二极管D1给电容C1充电,将剩磁能量储存于电容C1上,可以理解的是,随着剩磁能量的不断转移,电容C1的电压会逐渐升高,而此时线圈RLY的去磁电压为反向二极管D1的正向导通电压与电容C1的电压之和,从而可以有效加快线圈RLY去磁速度,避免继电器回跳。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线圈RLY的去磁电压在反向二极管D1的正向导通电压基础上,增加了电容C1的电压,因此,能够快速实现去磁。充磁过程:当需要继电器动静触点吸合时,给开关器件导通信号使得开关器件导通此时,线圈RLY所在的供电回路导通,线圈RLY上有电流通过,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的去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于继电器的线圈两端的去磁支路,泄放负载和开关器件,所述去磁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容和反向二极管,所述泄放负载并联于所述电容的两端,用于吸收所述电容释放的电能,所述开关器件设置于所述线圈所在的供电回路,用于根据开关信号导通或断开所述供电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的去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于继电器的线圈两端的去磁支路,泄放负载和开关器件,所述去磁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容和反向二极管,所述泄放负载并联于所述电容的两端,用于吸收所述电容释放的电能,所述开关器件设置于所述线圈所在的供电回路,用于根据开关信号导通或断开所述供电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放负载具体为泄放电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具体为三极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去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具体为NPN型三极管,所述NPN型三极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艺超苏宁焕江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