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屏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6231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屏、及显示装置触控屏的制作方法。该触控屏包括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设置的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包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中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在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介质层。该方案中,触控电极位于封装层内部,可以减小触控电极与手指的距离,从而提高了触控灵敏度,并且,这样,封装层不仅具有封装的功能还具有触控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屏及显示装置本专利申请文件是申请日为2016年8月12日,申请号为201610666152.4,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触控屏、显示装置及触控屏的制作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触控屏中,触控灵敏度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影响触控灵敏度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现有的一种触控屏中,制作两层触控电极,在两层触控电极之间有一层介质层,在两层触控电极交叠处的电容和边缘处的电容对触控效果均有影响,尤其是两层触控电极交叠处的电容较大,会降低触控灵敏度;其中,触控电极与另一触控电极交叠处之外称为边缘处;再例如,触控电极距离手指较远,也会降低触控屏的触控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屏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屏的触控灵敏度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触控屏,包括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设置的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包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中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在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介质层。较佳地,所述封装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远离所述介质层一侧的第一阻水层、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远离所述介质层一侧的第二阻水层;所述介质层为平坦层。较佳地,所述衬底基板为柔性基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中,触控电极位于封装层内部,可以减小触控电极与手指的距离,从而提高了触控灵敏度,并且,这样,封装层不仅具有封装的功能还具有触控功能。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屏。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之一;图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之二;图1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之三;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之四;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之五;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之六;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之七;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之八。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提高触控灵敏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屏,包括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的多条沿行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和沿列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以及在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介质层;介质层在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交叠区域的厚度大于其它区域的厚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两层触控电极之间的介质层中,在两层触控电极交叠的区域的厚度比其它区域的厚度大,如边缘处,相应的,所产生的电容就比边缘处的电容小,就减小了对触控效果的影响,提高了触控灵敏度。其中,介质层的具体结构有多种,下面列举其中几种可以实现介质层在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交叠区域的厚度大于其它区域的厚度的结构:较佳地,介质层的上下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平坦,另一个表面具有多个外凸起结构;或者,介质层的上下两个表面均具有多个外凸起结构且上下两个表面的外凸起结构一一对应。相应的,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的交叠区域位于介质层的外凸起结构所在的区域。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参见图1a~图1c:触控屏包括衬底基板001、在衬底基板001上的多条沿行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002和沿列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003,以及在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介质层004。图1a中,介质层004的上表面平坦,下表面具有外凸起结构041,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的交叠区域005位于介质层的外凸起结构041所在的区域;其中的下表面的外凸起结构就用于使得介质层在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交叠区域005的厚度大于其它区域的厚度。图1b中,介质层004的下表面平坦,上表面具有外凸起结构041,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的交叠区域005位于介质层的外凸起结构041所在的区域;其中的上表面的外凸起结构就用于使得介质层在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交叠区域005的厚度大于其它区域的厚度。图1c中,介质层004的上下两个表面均具有多个外凸起结构041且上下两个表面的外凸起结构041一一对应;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的交叠区域005位于介质层的外凸起结构041所在的区域;其中的上下表面的外凸起结构共同用于使得介质层在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交叠区域005的厚度大于其它区域的厚度。以上仅是举例说明了介质层的几种可能的结构,还可以设置成其它的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介质层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外凸起结构位于非像素区域。这样,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成透明电极或者非透明电极均可,可以根据实际工艺进行选择。例如,图2所示的俯视图,第一触控电极002在第二触控电极003上方,实线框示出了像素区域006,虚线框示出了介质层004所在的区域,介质层004的上表面具有外凸起结构,该外凸起结构位于非像素区域,可以由图中第一触控电极002的弯曲位置反映出来,图2中,第一触控电极002与第二触控电极003的交叠区域在非像素区域。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介质层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外凸起结构位于像素区域;相应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这样,可以保证像素区域的开口率。例如图3所示的俯视图,第一触控电极002在第二触控电极003下方,介质层的下表面具有外凸起结构,该外凸起结构位于像素区域006,可以由图中第一触控电极002的弯曲位置反映出来,图3中,第一触控电极002与第二触控电极003的交叠区域在像素区域。由于第一触控电极002与第二触控电极003的交叠区域的厚度大于其它区域的厚度,根据电容相关知识可知,交叠区域的电容C1小于边缘处的电容C2,从而利于提高灵敏度。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案适用于互容式触控屏。较佳地,触控屏可以但不限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或液晶显示器(ThinFilmTransistorLCD,LCD)显示面板。具体实施时,较佳地,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和介质层位于显示面板内部。如果触控屏为OLED显示面板,较佳地,触控屏还包括用于限定出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凹槽作为像素区域的像素定义层,以及位于像素定义层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层;介质层的下表面具有外凸起结构时,介质层的下表面的外凸起结构位于像素区域内,且介质层的下表面的外凸起结构与像素定义层的凹槽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由于像素定义层中有凹槽,在制作过程中,制作介质层的下表面的外凸起结构时,就可以利用像素定义层的凹槽,顺势形成介质层的外凸起结构,这样,利用已有结构的形貌形成介质层的外凸起结构,无需增加额外的工艺,工艺更加简单,也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实施时,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和介质层的设置位置有多种,较佳地,触控屏还包括封装层;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和介质层位于封装层内部或者位于封装层上。在封装层内部时,封装层不仅具有封装的功能还具有触控的功能。具体实施时,封装层包括层叠的第一阻水层、平坦层和第二阻水层;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和介质层位于封装层内部时,介质层为平坦层。本实施例中,利用封装层内部已有的平坦层作为介质层,简化了结构,也可以减小产品的厚度。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屏,包括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设置的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包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的封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中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在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介质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屏,包括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设置的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包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的封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中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在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介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还包括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亚楠董学吕敬王海生刘英明丁小梁许睿赵利军韩艳玲李昌峰王鹏鹏刘伟郭玉珍吴俊纬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