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板、手写输入方法和显示面板技术

技术编号:203622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板、手写输入方法和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板包括基底;形成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层;形成在第一电极层上的电致变色薄膜;形成在电致变色薄膜上的阵列排布的第二电极单元,其中每个第二电极单元是透光的;对应每个第二电极单元形成的压电薄膜单元,所述压电薄膜单元被配置为不完全遮挡自触控板触控侧进入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光;以及形成在所述阵列排布的第二电极单元和压电薄膜单元上的透光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向压电薄膜施加机械力产生电流,使得电致变色薄膜两端的电极产生电压差致使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变色,以实现手写板的暗态显示,从而弥补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改善触控板厚重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板、手写输入方法和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板、手写输入方法和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中,电子手写板以其低功耗,可反复使用等性能而逐渐成为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电子手写板主要通过触控板实现手写功能,以电泳显示技术以及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的电子墨水触控板为主,通过识别触控位置并改变触控位置处的电场,使得触控位置处的具有不同着色的电泳粒子或胆固醇液晶分子重排,从而在触控位置处呈现出与其他位置处不同的颜色显示,得到所需的电子墨水显示效果。但是,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显示装置轻薄化的同时,也要求触控板尽可能的轻薄和便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板,包括基底;形成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层;形成在第一电极层上的电致变色薄膜;形成在电致变色薄膜上的阵列排布的第二电极单元,其中每个第二电极单元是透光的;对应每个第二电极单元形成的压电薄膜单元,所述压电薄膜单元被配置为不完全遮挡自触控板触控侧进入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光;以及形成在所述阵列排布的第二电极单元和所述压电薄膜单元上的透光盖板。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压电薄膜单元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每个压电薄膜单元位于对应的第二电极单元的边缘处。进一步地,所述每个第二电极单元的边缘处形成有沟槽;并且所述压电薄膜单元位于对应的第二电极单元的沟槽中;或者所述压电薄膜单元位于对应的第二电极单元朝向盖板侧的边缘处上方;并且所述触控板还包括透明平坦化层,形成在第二电极单元朝向盖板侧未被所述压电薄膜单元覆盖的区域,与所述压电薄膜单元齐平。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和第一电极层为透光的。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为聚(苯胺-共-N-(4-磺苯基)苯胺)XV2O5纳米复合薄膜,其中x设置为电致变色薄膜呈现黑色的数值范围。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远离盖板一侧上的背光源或反射片。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和第一电极层为不透光的。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为聚(苯胺-共-N-(4-磺苯基)苯胺)XV2O5纳米复合薄膜,其中x设置为电致变色薄膜呈现与黑色有反差的颜色的数值范围。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板,其中所述基底和第一电极层为透光;并且所述每个第二电极单元与显示面板的子像素一一对应。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板进行手写输入的方法,包括响应于手写输入,所述压电薄膜单元形成电信号;响应于所述电信号,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形成的电压差使得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变色以实现暗态;向所述第一电极层施加与所述电压差相反极性的电压,使得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回复原始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现有的电子触控板厚重的问题,制定一种触控板,通过向压电薄膜单元施加机械力产生电流,使得电致变色薄膜两端的电极产生电压差致使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变色,以实现触控板的暗态显示,从而弥补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改善触控板厚重的结构,使触控板尽可能的轻薄和便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触控板的截面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俯视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触控板的截面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触控板的手写输入方法的流程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中触控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为解决传统触控板厚重的问题,人们不断寻找能够替代使用或性能更好的触控板,尤其是能够实现触控功能的新型材料,压电材料具有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在机械力作用下会产生形变,使带电粒子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在晶体表面出现正负束缚电荷。将所述压电材料产生的电荷用电容器或微电池等储存起来,然后通过设计的控制电路,可输出稳定的电流或电压。因此压电材料具有结构简单、无电磁干扰、不发热、易于加工制作易于实现结构上的微型化、集成化和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板,包括基底1;形成在基底1上的第一电极层2;形成在第一电极层2上的电致变色薄膜3;形成在电致变色薄膜3上的阵列排布的第二电极单元4,其中每个第二电极单元4是透光的;对应每个第二电极单元4形成的压电薄膜单元5,所述压电薄膜单元5被配置为不完全遮挡自触控板触控侧进入所述第二电极单元4的光;以及形成在所述阵列排布的第二电极单元4和所述压电薄膜单元5上的透光盖板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电薄膜单元5被配置为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电极单元4上,通过采用压电薄膜单元5感测外部介质加载在盖板6上的压力,所述压电薄膜单元5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产生电流,导致与所述压电薄膜单元5连接的第二电极单元4带有正电压或负电压,同时向所述第一电极层2施加0V电压,则第二电极单元4和第一电极层2之间产生正向或反向的压力差,所述压力差导致所述电致变色薄膜3变色,所述触控板实现暗态显示,从而形成手写效果。本实施例采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产生电荷并使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实现显示效果,能够实现触控板的功能,同时该触控板具有结构简单、绿色无污染等优点,满足人们对触控板轻薄化的需求。考虑到所述触控板的开口率,如图2所示,将所述每个压电薄膜单元5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单元4的边缘处,即所述第二电极单元4的一角,从而使得整个触控板的开口率最大化,有效提高所述手写板的显示效率。同时为提高触控板的辨识度和灵敏度,所述第二电极单元4的面积小于所述介质接触所述盖板的面积。即所述第二电极单元4的面积小于所述手写笔的笔尖面积或手指指尖的面积,并且所述第二电机单元4的面积越小则触控板的辨识度和灵敏度越高。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每个第二电极单元4的边缘处形成有沟槽;并且所述压电薄膜单元5位于对应的第二电极单元4的沟槽中。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压电薄膜单元5位于对应的第二电极单元4朝向盖板6侧的边缘处上方;并且所述触控板还包括透明平坦化层7,形成在第二电极单元4朝向盖板6侧未被所述压电薄膜单元5覆盖的区域,与所述压电薄膜单元5齐平。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板的基底和第一电极层为透光的。即从基底入射触控板的光线能够透过基底和第一电极层。当所述触控板的基底和第一电极层为透光的情况下,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为聚(苯胺-共-N-(4-磺苯基)苯胺)XV2O5纳米复合薄膜,其中x设置为电致变色薄膜呈现黑色的数值范围。通过调整电致变色薄膜的化学计量能够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呈现不同的颜色,当所述基底和第一电极层为透光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呈现黑色则触控板的显示效果最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设置上述化学式的具体计量,以实现黑色的最优显示效果为设计准则。为进一步提高触控板的显示效果,所述触控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远离盖板一侧上的背光源或反射片。当所述触控板包括背光源时,所述背光源向所述触控板提供背光,使得在所述触控板上书写的字迹更清晰,对比度更高,适合长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形成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层;形成在第一电极层上的电致变色薄膜;形成在电致变色薄膜上的阵列排布的第二电极单元,其中每个第二电极单元是透光的;对应每个第二电极单元形成的压电薄膜单元,所述压电薄膜单元被配置为不完全遮挡自触控板触控侧进入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光;以及形成在所述阵列排布的第二电极单元和所述压电薄膜单元上的透光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形成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层;形成在第一电极层上的电致变色薄膜;形成在电致变色薄膜上的阵列排布的第二电极单元,其中每个第二电极单元是透光的;对应每个第二电极单元形成的压电薄膜单元,所述压电薄膜单元被配置为不完全遮挡自触控板触控侧进入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光;以及形成在所述阵列排布的第二电极单元和所述压电薄膜单元上的透光盖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压电薄膜单元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每个压电薄膜单元位于对应的第二电极单元的边缘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二电极单元的边缘处形成有沟槽;并且所述压电薄膜单元位于对应的第二电极单元的沟槽中;或者所述压电薄膜单元位于对应的第二电极单元朝向盖板侧的边缘处上方;并且所述触控板还包括透明平坦化层,形成在第二电极单元朝向盖板侧未被所述压电薄膜单元覆盖的区域,与所述压电薄膜单元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和第一电极层为透光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莎宁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