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及触控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622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6:16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驱动方法。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电极、信号走线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笔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信号走线、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和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组成触控笔检测电路,所述触控电极、所述信号走线和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组成非触控笔检测电路。本申请将触控电极配置为分时复用,使得触控电极不仅能被触控驱动电路驱动,也能被触控笔驱动电路驱动;通过利用触控电极感应触控笔的位置,从而省掉触控笔感应层,能够降低触控装置的厚度,提升触控笔的感应信号,降低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装置及触控驱动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在显示面板领域中,触控显示面板已经成为主流显示产品。触控显示面板除了用于侦测或接触(合称为近接)的人体之外,也可用于侦测近接的笔状物或称触控笔之笔尖,以利使用者较精确的控制笔尖触控的轨迹。为了同时满足非触控笔触控和触控笔触控这两种触控方式,需在显示面板中同时设置触控层和触控笔感应层。习知,采用附加触控感应层的方式引入的触控笔通常附件在触控显示屏的背部。一方面,触控笔感应层的设置增加了触控显示屏的厚度;另一方面,由于触控笔感应层与触控笔的书写面具有较远的距离,会存在电磁波的干扰从而导致触控笔书写不良。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驱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驱动方法,以解决现有触控装置中触控层和触控笔感应层需分别设置,导致触控装置厚度较大,且触控笔感应信号较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电极;信号走线;驱动电路,包括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笔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信号走线、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和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组成触控笔检测电路,所述触控电极、所述信号走线和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组成非触控笔检测电路。在本申请的触控装置中,所述信号走线包括第一信号走线和第二信号走线,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连接,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与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连接。在本申请的触控装置中,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包括触控笔走线,所述触控笔走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一一对应;其中,所述触控笔走线上设置有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用以控制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连通和断开。在本申请的触控装置中,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识别模组,用以识别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状态;在触控笔触控状态下,所述开关元件连通,所述触控笔检测电路工作;在非触控笔触控状态下,所述开关元件断开,所述非触控笔检测电路工作。在本申请的触控装置中,所述识别模组包括电容检测单元,用以检测触控电极处是否有电容生成。在本申请的触控装置中,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绑定垫,所述绑定垫设置在所述信号走线与所述驱动电路之间。在本申请的触控装置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触控电极组和第二触控电极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沿第二方向排布;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为金属网格,每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和每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的两端均引出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与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连接。在本申请的触控装置中,还包括绝缘层和桥接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上;所述桥接层设置在绝缘层上;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之间连通,相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之间通过所述桥接层连通。在本申请的触控装置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均为菱形网格状电极。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的触控驱动方法,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电极、信号走线、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笔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信号走线、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和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组成触控笔检测电路,所述触控电极、所述信号走线和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组成非触控笔检测电路;所述触控驱动方法包括:S10、对所述触控装置进行触控;S20、所述触控装置判断触控状态,所述驱动电路向所述触控电极传输控制信号,并识别触控位置;在触控笔触控状态下,所述触控笔检测电路工作;在非触控笔触控状态下,所述非触控笔检测电路工作。有益效果:本申请将触控电极配置为分时复用,使得触控电极不仅能被触控驱动电路驱动,也能被触控笔驱动电路驱动;通过利用触控电极感应触控笔的位置,从而省掉触控笔感应层,能够降低触控装置的厚度,提升触控笔的感应信号,降低产品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和信号走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和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驱动方法,以解决现有触控装置中触控层和触控笔感应层需分别设置,导致触控装置厚度较大,且触控笔感应信号较弱的问题。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100,包括触控电极11、信号走线12和驱动电路13。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11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触控电极组111和第二触控电极组112;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1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111a,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1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12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112a,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12沿第二方向排布;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111a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112a均为金属网格,每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1和每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12的两端均引出所述第二信号走线122与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132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触控笔触控的准确性,所述第二信号走线122从每组触控电极组的两端的中部引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111a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112a为驱动电极。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装置100还包括绝缘层和桥接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11上,所述制备材料包括氮化硅和氧化硅中的其中一者。所述桥接层设置在绝缘层上,所述桥接层的制备材料包括导电金属。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111a之间连通,相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112a之间通过所述桥接层连通。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11设置在基板上。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桥接层上的保护层。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桥接层与所述信号走线12同层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11通过所述信号走线12和所述驱动电路13连接。所述驱动电路13包括触控驱动电路131和触控笔驱动电路132。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触控装置100应用于显示面板时,所述触控电路和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132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线路板上。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走线12包括第一信号走线121和第二信号走线122,所述触控电极11通过所述第一信号走线121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131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电极;信号走线;驱动电路,包括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笔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信号走线、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和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组成触控笔检测电路,所述触控电极、所述信号走线和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组成非触控笔检测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电极;信号走线;驱动电路,包括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笔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信号走线、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和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组成触控笔检测电路,所述触控电极、所述信号走线和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组成非触控笔检测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走线包括第一信号走线和第二信号走线,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连接,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与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包括触控笔走线,所述触控笔走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一一对应;其中,所述触控笔走线上设置有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用以控制所述触控笔驱动电路与所述触控电极的连通和断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识别模组,用以识别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状态;在触控笔触控状态下,所述开关元件连通,所述触控笔检测电路工作;在非触控笔触控状态下,所述开关元件断开,所述非触控笔检测电路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组包括电容检测单元,用以检测触控电极处是否有电容生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绑定垫,所述绑定垫设置在所述信号走线与所述驱动电路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相互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校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