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储液器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575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储液器以及包括所述储液器的空调系统,所述储液器包括筒体、缓冲结构以及扰流结构:所述筒体设有第一出液口以及高于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的进液口,所述缓冲结构设于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之间,用于阻挡由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媒的冲击,所述扰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下方,用于防止涡流的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空调储液器可以解决现有空调中储液器所存在的冷媒流入时易生成涡流以及冲击强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储液器及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来说,涉及空调系统中储液器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中型水冷机组及商用中央空调都在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有储液器,起到部分工况下的调剂、储藏冷媒的作用,现有储液器一般把冷媒的进出接口均开设在其顶部或均开设在底部,两种方案均将连接管插入并延伸至储液器的底部。在冷媒高速冲入储液器内时,易在储液器冷媒液面以下形成涡流,影响冷媒的流通,且高速冲入的冷媒对储液器内液面造成强烈冲击,易加深储液器内冷媒液面的波动,造成冷媒的进、出液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储液器,以解决现有空调中储液器所存在的冷媒流入时易生成涡流以及冲击强烈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空调储液器,包括筒体、缓冲结构以及扰流结构:所述筒体设有第一出液口以及高于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的进液口,所述缓冲结构设于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之间,用于阻挡由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媒的冲击,所述扰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下方,用于防止涡流的生成。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结构包括由所述筒体的中心向其侧壁方向发散延伸的多个扰流板。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底部设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处安装有角阀,所述第一出液口高于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器包括由所述第一出液口水平向外延伸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筒体侧壁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由所述筒体侧壁延伸的多个挡板,相邻挡板之间形成缓冲流道。进一步的,所述挡板水平延伸并沿竖向间隔设置,其自身和/或与所述筒体侧壁之间留有导流口,相邻所述挡板之间的所述导流口相互交错。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与所述筒体侧壁之间留有1个所述导流口,相邻所述导流口位于所述筒体的相对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口具有2个,分别为呈上下设置的第一导流口、第二导流口,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导流口的最远侧,所述第一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二导流口的最远侧。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器包括由位于所述筒体顶部的所述进液口延伸入所述筒体内的进液管,其底部形成有面向所述挡板并背向第一导流口设置的导流斜坡口。基于上述的空调储液器的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储液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出液口低于进液口设置,使得冷媒由进液口至第一出液口之间始终保持向下或斜向下流动,避免出现向上喷射现象。为了弱化冷媒高速落下所形成的冲击,在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之间安装有缓冲结构,由进液口流入的冷媒在通过第一出液口流出筒体时,穿过缓冲结构受到其阻挡,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冷媒的冲击力,减轻容纳腔内液面的波动,有利于冷媒的稳定出液。此外,为了避免筒体内涡流的生成,本专利技术还在第一出液口的下方安装有扰流结构,利用扰流结构调整流向,实现多向流动,在克服冷媒旋转流动的惯性力的同时可有效加速冷媒液面的稳定。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空调储液器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空调储液器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空调储液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储液器,包括有筒体10、缓冲结构以及扰流结构,其中,筒体10限定出可贮存冷媒的容纳腔,其设有第一出液口11以及高于第一出液口11设置的进液口12,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端盖、下端盖之间的圆筒形侧壁,在其他实施例中筒体10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形状。为了方便安装固定,在下端盖上安装有固定支架13,并在侧壁上焊接有吊耳14。为了避免冷媒有进液口12进入时,减少可形成涡流的冲击力的产生,本实施例进液口12开设在筒体10的顶部,即上端盖上,以便冷媒垂直落下。为了在冷媒的需要量下降时,实现过剩冷媒的贮存,第一出液口11开设在圆筒形侧壁上,并优选开设在圆筒形侧壁的中部。为了便于与外部管道的连通,本实施空调储液器还包括由第一出液口11水平向外延伸的出液管20。为了避免筒体10内冷媒液面以下产生涡流,以致影响第一出液口11出液,本实施例采用了扰流结构将筒体10内的冷媒打散,其位于第一出液口11下方,其中,扰流结构包括由筒体10的中心向其侧壁方向发散延伸的多个扰流板30,扰流板30可焊接于圆筒形侧壁上,也可焊接于下端盖上。流入筒体10内的冷媒受到呈不同角度设置的多个扰流板30的阻挡,克服了旋转惯性,阻止了涡流的生成,具体来说,由于多个扰流板30呈发散状延伸,在冷媒旋转流动时会受到同一扰流板30的多次阻挡,每次阻挡都会打算冷媒并调整冷媒的流速、流向,因而,扰流结构的设置能较快地抑制流入筒体10内冷媒所产生的旋转惯性,实现冷媒的平稳涌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了4个扰流板30,相邻扰流板30之间相互垂直。为了弱化由进液口12高速冲入的冷媒的冲击力,本实施例空调储液器将缓冲结构安装在进液口12、第一出液口11之间,缓冲结构在抵挡由进液口12流入的冷媒的冲击的过程中,通过打散冷媒,阻挡冷媒流动的惯性力,并将单股流动改为多股流动,从而有效降低冷媒流速。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结构可包括由筒体10侧壁延伸的多个挡板,相邻挡板之间形成缓冲流道,例如,多个挡板之间可形成波浪线形的缓冲流道,以实现多级持续缓冲。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冷媒正面阻挡,在上述基础上挡板可由侧壁水平延伸并沿竖向间隔设置,挡板、侧壁之间可通过焊接连接,多个挡板之间优选等间隔设置。为了确保冷媒的顺畅通过,可在挡板上加工出导流口,即挡板为多孔板状结构,也可在挡板与侧壁之间预留有导流口,为了进一步分散冷媒,还可令相邻挡板之间的导流口相互交错分布,通过避免冷媒的在挡板之间连续穿过,可以在更好分散冷媒的同时减缓其流速。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挡板的抗冲击强度,简化结构,在上述基础上还可仅在挡板与筒体10侧壁之间预留有1个导流口,如图2、图3所示,挡板的覆盖遮挡面积大于筒体10的横截面积的一半,其未覆盖遮挡一侧形成导流口,为了延长缓冲流道、扩大缓冲区域,上下相邻的导流口可分别位于筒体10侧壁的相对两侧。在上述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在筒体10内安装有2个挡板,2个挡板呈上下间隔设置,对应的,每个挡板与圆台形侧壁之间均留有1个导流口,为了便于阐述,2个挡板分别为呈上、下设置的第一挡板40、第二挡板50,2个挡板与侧壁之间形成呈上、下设置的第一导流口41、第二导流口51,第一导流口41、第二导流口51位于筒体10侧壁相对两侧的同时,本实施例还将进液口12开设在第一导流口41的最远侧,并将第一出液口11开设在第二导流口51的最远侧,如图2所示,以便进一步增加冷媒在挡板上的流动长度、流动区域,降低冷媒冲击容纳腔内液面时的流速。为了实现导流的同时便于与外部管道连接,本实施例还包括由进液口12延伸入筒体10内的进液管60,并且在进液管60的底部形成有导流斜坡口61,导流斜坡口61的出口面积相对于进液管60的径向横截面显著增加,在同等流量时可以有效降低流速,有利于降低冷媒流向缓冲结构的冲击力。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将导流斜坡口61面向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设有第一出液口以及高于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的进液口,缓冲结构,设于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之间,用于阻挡由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媒的冲击,扰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下方,用于防止涡流的生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设有第一出液口以及高于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的进液口,缓冲结构,设于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之间,用于阻挡由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媒的冲击,扰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下方,用于防止涡流的生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包括由所述筒体的中心向其侧壁方向发散延伸的多个扰流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部设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处安装有角阀,所述第一出液口高于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所述第一出液口水平向外延伸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筒体侧壁的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由所述筒体侧壁延伸的多个挡板,相邻挡板之间形成缓冲流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徐志强谢吉培张洪亮刘乾坤赵雷张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