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73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包括桥塞本体,桥塞本体的外径为95mm,桥塞本体包括中心管,中心管的一端套设有推环,另一端套设有防撞环,推环通过中心管上的限位结构限位,防撞环与中心管通过螺纹连接,在中心管的推环至防撞环之间,依次套设有上卡瓦、上锥体、第一外护腕、第一内护腕、第一胶筒、隔环、第二胶筒、第二内护腕、第二外护腕、下锥体、下卡瓦,上卡瓦和下卡瓦为整体式卡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采用整体式卡瓦且桥塞的外径仅有95mm,当在压裂施工中遇到套管变形时,可以有效减小桥塞下入遇阻的风险,保证压裂施工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
本技术涉及压裂施工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常规油气资源正在不断减少,非常规油气资源将被大量开采,此外目前探明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是一些致密的页岩气、页岩油以及煤层气等。但非常规油气资源面临着低渗透甚至超低渗透率等开发难题,如何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采收率逐渐成为国内外油气开发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广泛采用电缆复合桥塞射孔联作分段压裂技术作为提高单井产量的开发方式。但在施工作业过后,需要下工具进行钻除,增加了施工周期和成本,而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套管变形的情况时,桥塞下入困难,无法达到施工层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套管变形的情况时,桥塞下入困难,无法达到施工层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包括桥塞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塞本体的外径为95mm,所述桥塞本体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套设有推环,另一端套设有防撞环,所述推环通过中心管上的限位结构限位,所述防撞环与中心管通过螺纹连接,在中心管的推环至防撞环之间,依次套设有上卡瓦、上锥体、第一外护腕、第一内护腕、第一胶筒、隔环、第二胶筒、第二内护腕、第二外护腕、下锥体、下卡瓦,所述上卡瓦和下卡瓦为整体式卡瓦,所述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采用可溶橡胶制成,所述中心管、防撞环、推环、上卡瓦、上锥体、第一外护腕、第一内护腕、隔环、第二内护腕、第二外护腕、下锥体、下卡瓦均采用可溶金属制成。本技术是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采用整体式卡瓦且桥塞的外径仅有95mm,当在压裂施工中遇到套管变形时,可以有效减小桥塞下入遇阻的风险,保证压裂施工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地,所述上卡瓦及下卡瓦的内壁分别设置有与上锥体及下锥体的锥面相适配的装配面。进一步地,所述上卡瓦及下卡瓦的外壁均在径向上均匀分布有8个凹槽,所述8个凹槽将卡瓦分为8个卡瓦区。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卡瓦区上均固定连接有4个卡瓦齿,且所述卡瓦齿采用陶瓷制成。进一步地,所述防撞环上一体连接有8个周向均匀分布的防撞齿。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开有8个均匀分布的盲孔。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是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结构简单,在使用时下放速度快,桥塞最大外径为95mm,当遇到套管变形的情况时,可以有效减小桥塞下入遇阻的风险,保证压裂施工的顺利进行,不易遇阻遇卡,可以锁紧装置保护坐封负荷,双胶筒的设置,进一步的增加了本技术的密封性,本技术采用整体式双卡瓦结构,齿向相反,实现桥塞的双向锁定,从而保持坐封负荷,压力变化亦可保证密封良好,经加压卡瓦可以与套管内壁紧紧咬合,提高了所述桥塞的密封性与稳固性。2.通过本可溶桥塞设计,中心管、隔环、推环、内护腕、外护腕、锥体、卡瓦和防撞环均可在井底工况下自然溶解,胶筒采用可溶橡胶制作,在井底工况下也可自然溶解,能缩短施工周期,实现简化压裂工艺、降低完井成本,节约完井时间,同时该桥塞可在不带压情况下安装采气井口及下入完井管柱完成水平井压裂试气完井作业,极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工艺复杂程度、消减了井控安全风险。3.本桥塞的丢手方式为上部剪钉丢手,丢手结构及丢手过程简单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图中标记为:1-中心管,2-推环,3-上卡瓦,4-卡瓦齿,5-上锥体,6-第一外护腕,7-第一内护腕,8-第一胶筒,9-隔环,10-第二胶筒,11-第二内护腕,12-第二外护腕,13-下锥体,14-下卡瓦,15-防撞环,16-防撞齿,17-桥塞本体,18-卡瓦区,19-凹槽。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包括桥塞本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塞本体17的外径为95mm,所述桥塞本体17包括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的一端套设有推环2,另一端套设有防撞环15,所述推环2通过中心管1上的限位结构限位,所述防撞环15与中心管1通过螺纹连接,在中心管1的推环2至防撞环15之间,依次套设有上卡瓦3、上锥体5、第一外护腕6、第一内护腕7、第一胶筒8、隔环9、第二胶筒10、第二内护腕11、第二外护腕12、下锥体13、下卡瓦14,所述上卡瓦3和下卡瓦14为整体式卡瓦,所述第一胶筒8和第二胶筒10采用可溶橡胶制成,所述中心管1、防撞环15、推环2、上卡瓦3、上锥体5、第一外护腕6、第一内护腕7、隔环9、第二内护腕11、第二外护腕12、下锥体13、下卡瓦14均采用可溶金属制成。本技术是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采用整体式卡瓦且桥塞本体17的外径为95mm,当在压裂施工中遇到套管变形时,可以有效减小桥塞下入遇阻的风险,保证压裂施工的顺利进行。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如图1所示,当使用本技术时,利用坐封工具对桥塞本体17的隔环9、卡瓦、胶筒施加力,使卡瓦张开卡于套管内壁,胶筒受挤压后膨胀并贴紧套管形成密封,由此投球封堵桥塞中心管1内孔后在井底实现分层,最终完成压裂施工。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桥塞的卡瓦为整体式卡瓦,每个卡瓦外壁的径向上均设置有个均匀分布的凹槽19,在桥塞本体17的坐封过程中,卡瓦沿着凹槽19径向裂开,分为8瓣,裂开的卡瓦通过卡瓦齿4与套管内壁咬合,紧贴于套管内壁。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1,如图1所示,通过本技术的设计,中心管1、推环2、上卡瓦3、下卡瓦14、上锥体5、下锥体13、内护腕、外护腕、隔环9和防撞环15均可在井底工况下自然溶解,胶筒采用可溶橡胶制作,在井底工况下也可自然溶解,卡瓦上的卡瓦齿4在施工承压后,碎裂成粉末或碎屑,桥塞本体17溶解后,卡瓦齿4分解在井底溶液中,最后随返排液一并从井底返排到地面,因此该桥塞施工作业后无需采用钻除工艺及井筒碎屑打捞清理作业,能缩短施工周期,实现简化压裂工艺、降低完井成本,节约完井时间,同时该桥塞可在不带压情况下安装采气井口及下入完井管柱完成水平井压裂试气完井作业,极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工艺复杂程度、消减了井控安全风险。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丢手方式为上部剪钉丢手,中心管1通过上端的盲孔20用剪钉与坐封工具的适配器连接,丢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实用剪钉的数量来控制,当坐封时,中心管1上的剪钉承受的剪切力大于其所能承受的强度时,剪钉被剪断,实现丢手,丢手结构及丢手过程简单可靠。所述
的人员应当理解,本方案所述可溶金属、可溶橡胶、限位结构、卡瓦齿4和防撞齿16均属于现有技术,可根据具体需求在市场上采购到不同型号和规格的产品,其中,所述可溶金属为在井矿条件下可以溶解的金属,所述可溶橡胶为可溶的复合橡胶,所述卡瓦齿4和防撞齿16均为圆柱体结构,且分别与卡瓦、防撞环15一体连接。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包括桥塞本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塞本体(17)的外径为95mm,所述桥塞本体(17)包括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的一端套设有推环(2),另一端套设有防撞环(15),所述推环(2)通过中心管(1)上的限位结构限位,所述防撞环(15)与中心管(1)通过螺纹连接,在中心管(1)的推环(2)至防撞环(15)之间,依次套设有上卡瓦(3)、上锥体(5)、第一外护腕(6)、第一内护腕(7)、第一胶筒(8)、隔环(9)、第二胶筒(10)、第二内护腕(11)、第二外护腕(12)、下锥体(13)、下卡瓦(14),所述上卡瓦(3)和下卡瓦(14)为整体式卡瓦,所述第一胶筒(8)和第二胶筒(10)采用可溶橡胶制成,所述中心管(1)、防撞环(15)、推环(2)、上卡瓦(3)、上锥体(5)、第一外护腕(6)、第一内护腕(7)、隔环(9)、第二内护腕(11)、第二外护腕(12)、下锥体(13)、下卡瓦(14)均采用可溶金属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包括桥塞本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塞本体(17)的外径为95mm,所述桥塞本体(17)包括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的一端套设有推环(2),另一端套设有防撞环(15),所述推环(2)通过中心管(1)上的限位结构限位,所述防撞环(15)与中心管(1)通过螺纹连接,在中心管(1)的推环(2)至防撞环(15)之间,依次套设有上卡瓦(3)、上锥体(5)、第一外护腕(6)、第一内护腕(7)、第一胶筒(8)、隔环(9)、第二胶筒(10)、第二内护腕(11)、第二外护腕(12)、下锥体(13)、下卡瓦(14),所述上卡瓦(3)和下卡瓦(14)为整体式卡瓦,所述第一胶筒(8)和第二胶筒(10)采用可溶橡胶制成,所述中心管(1)、防撞环(15)、推环(2)、上卡瓦(3)、上锥体(5)、第一外护腕(6)、第一内护腕(7)、隔环(9)、第二内护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易建国田之江张克成高凤垒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威沃敦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