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子筋结构及其后浇带防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554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3:29
一种梯子筋结构及其后浇带防水系统,其中梯子筋结构包括有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所述水平钢筋有两根、沿竖向间隔布置;所述竖向钢筋有一组、平行间隔连接在两根水平钢筋之间,并且相邻竖向钢筋与两根水平钢筋共同构成矩形单元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后浇带防水作业中快易收口网处保护钢筋施工耗时长、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以及工作面受到已绑扎完成的钢筋影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子筋结构及其后浇带防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梯子筋结构及其后浇带防水系统。
技术介绍
在后浇带防水作业时,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前,需在止水钢板上部和下部绑扎快易收口钢筋网。但是快易收口网在混凝土浇筑时会因受冲压而涨破,因此,目前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在快易收口网外侧焊接保护钢筋,来减少快易收口网在混凝土浇筑时受到的冲压破坏;当前在进行快易收口网外侧的保护钢筋焊接时,不但焊接工作量大,而且其工作面受到已绑扎完成的钢筋影响,工作效率低,甚至存在焊接不牢靠的隐患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梯子筋结构及其后浇带防水系统,要解决传统的后浇带防水作业中快易收口网处保护钢筋施工耗时长、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以及工作面受到已绑扎完成的钢筋影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梯子筋结构包括有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所述水平钢筋有两根、沿竖向间隔布置;所述竖向钢筋有一组、平行间隔连接在两根水平钢筋之间,并且相邻竖向钢筋与两根水平钢筋共同构成矩形单元框。优选的,所述竖向钢筋之间的间距40cm~50cm。优选的,所述梯子筋结构还包括有斜向加强钢筋;所述斜向加强钢筋有一组,分别连接在竖向钢筋与水平钢筋构成的矩形单元框中;其中,每根斜向加强钢筋均沿矩形单元框的对角线布置。一种含有梯子筋结构的后浇带防水系统,包括有板面钢筋网片、板底钢筋网片、设置在板面钢筋网片、板底钢筋网片中间位置处的止水钢板和快易收口网;所述梯子筋结构有两组,分别为上部梯子筋结构和下部梯子筋结构;其中,一组上部梯子筋结构沿止水钢板的纵轴向连续布置在止水钢板与板面钢筋网片之间;所述上部梯子筋结构顶部的水平钢筋与板面钢筋网片焊接连接,上部梯子筋结构底部的水平钢筋与止水钢板焊接连接;一组下部梯子筋结构沿止水钢板的纵轴向连续布置在止水钢板与板底钢筋网片之间;所述下部梯子筋结构顶部的水平钢筋与止水钢板焊接连接,下部梯子筋结构底部的水平钢筋与板底钢筋网片焊接连接;所述快易收口网有两片,分别对应连接在一组上部梯子筋结构上和下部梯子筋结构上。优选的,所述上部梯子筋结构与止水钢板之间连接有上部斜向支撑钢筋;所述上部斜向支撑钢筋有两组,分布在上部梯子筋结构的左右两侧;其中,每组上部斜向支撑钢筋均沿纵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上部斜向支撑钢筋的顶端连接在上部梯子筋结构顶部的水平钢筋上,上部斜向支撑钢筋的底端连接在对应一侧的止水钢板上。优选的,所述下部梯子筋结构与止水钢板之间连接有下部斜向支撑钢筋;所述下部斜向支撑钢筋有两组,分布在下部梯子筋结构的左右两侧;其中,每组下部斜向支撑钢筋均沿纵向平行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下部斜向支撑钢筋的顶端连接在下部梯子筋结构顶部的水平钢筋上,下部斜向支撑钢筋的底端连接在对应一侧的板底钢筋网片上;在止水钢板的两侧、靠近纵向侧边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边缘斜向支撑钢筋;所述边缘斜向支撑钢筋的顶端连接在止水钢板上,边缘斜向支撑钢筋的底端连接在对应一侧的板底钢筋网片上,并且所述边缘斜向支撑钢筋与对应一侧的下部斜向支撑钢筋平行。优选的,所述下部斜向支撑钢筋的顶端连接在止水钢板上,下部斜向支撑钢筋的底端连接在下部梯子筋结构底部的水平钢筋上,并且下部斜向支撑钢筋与对应一侧的上部斜向支撑钢筋关于止水钢板对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所述的应用于后浇带中的梯子筋结构,可在施工前进行半成品预制,在充分的操作面下进行焊接作业,操作起来更方便,不仅施工功效得到了提高,且焊接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进而大大的减少了混凝土浇筑时快易收口网涨破这一隐患发生的可能性。2、本技术通过施工前预制一种适用于后浇带中的梯子筋结构来减少原本焊接工作的工作量,其中梯子筋结构主要由两根横向设置的水平钢筋以及一组垂直于水平钢筋设置的竖向钢筋焊接而成,其外观似梯子状。这种梯子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在竖向钢筋与水平钢筋构成的矩形单元框中设置斜向加强钢筋;有效增加了本技术梯子筋结构的稳定性能。3、本技术中竖向钢筋的长度较大时,可在矩形单元框的对角线位置处相增加斜向加强钢筋,利用三角形更稳固原理强化梯子筋结构对快易收口网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梯子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含有梯子筋结构的后浇带防水系统设有边缘斜向支撑钢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含有梯子筋结构的后浇带防水系统的下部斜向支撑钢筋上部斜向支撑钢筋关于止水钢板对称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水平钢筋、2-竖向钢筋、3-斜向加强钢筋、4-上部斜向支撑钢筋、5-板面钢筋网片、6-板底钢筋网片、7-快易收口网、8-止水钢板、9-边缘斜向支撑钢筋、10-上部梯子筋结构、11-下部梯子筋结构、12-下部斜向支撑钢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梯子筋结构包括有水平钢筋1和竖向钢筋2;所述水平钢筋1有两根、沿竖向间隔布置,并且两根水平钢筋1之间的间距=止水钢板到待浇筑后浇带板面的距离-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视实际情况而定,两根水平钢筋1的直径取值范围在φ10~φ14之间;所述竖向钢筋2有一组、平行间隔连接在两根水平钢筋1之间,并且相邻竖向钢筋2与两根水平钢筋1共同构成矩形单元框。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钢筋2之间的间距40cm~50cm,长度等于两根水平钢筋1内边距间的间距,可回收再利用其他工序施工后产生的短小废料,竖向钢筋2的直径视实际情况而定,取值范围为φ10~φ14。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钢筋2的长度较大时,可在矩形单元框的对角线位置处相增加斜向加强钢筋3,利用三角形更稳固原理强化梯子筋对快易收口网7的保护作用,斜向加强钢筋3的直径视实际情况而定,取值范围为φ10~φ14。本实施例中,这种适用于后浇带中的梯子筋可在施工前进行预制,将水平钢筋1、竖向钢筋2和斜向加强钢筋3进行焊接。如图2和图3所示,这种含有梯子筋结构的后浇带防水系统,包括有板面钢筋网片5、板底钢筋网片6、设置在板面钢筋网片5、板底钢筋网片6中间位置处的止水钢板8和快易收口网7;所述梯子筋结构有两组,分别为上部梯子筋结构10和下部梯子筋结构11;其中,一组上部梯子筋结构10沿止水钢板8的纵轴向连续布置在止水钢板8与板面钢筋网片5之间;所述上部梯子筋结构10顶部的水平钢筋1与板面钢筋网片5焊接连接,上部梯子筋结构10底部的水平钢筋1与止水钢板8焊接连接;一组下部梯子筋结构11沿止水钢板8的纵轴向连续布置在止水钢板8与板底钢筋网片6之间;所述下部梯子筋结构11顶部的水平钢筋1与止水钢板8焊接连接,下部梯子筋结构11底部的水平钢筋1与板底钢筋网片6焊接连接;所述快易收口网7有两片,分别对应连接在一组上部梯子筋结构10上和下部梯子筋结构11上。本实施例中,每条后浇带单侧共设置两组梯子筋结构,每组梯子筋结构中相邻的梯子筋结构之间焊接连接,单段梯子筋结构的长度可根据后浇带情况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梯子筋结构10与止水钢板8之间连接有上部斜向支撑钢筋4;所述上部斜向支撑钢筋4有两组,分布在上部梯子筋结构10的左右两侧;其中,每组上部斜向支撑钢筋4均沿纵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上部斜向支撑钢筋4的顶端连接在上部梯子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梯子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水平钢筋(1)和竖向钢筋(2);所述水平钢筋(1)有两根、沿竖向间隔布置;所述竖向钢筋(2)有一组、平行间隔连接在两根水平钢筋(1)之间,并且相邻竖向钢筋(2)与两根水平钢筋(1)共同构成矩形单元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子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水平钢筋(1)和竖向钢筋(2);所述水平钢筋(1)有两根、沿竖向间隔布置;所述竖向钢筋(2)有一组、平行间隔连接在两根水平钢筋(1)之间,并且相邻竖向钢筋(2)与两根水平钢筋(1)共同构成矩形单元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子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2)之间的间距40cm~5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子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筋结构还包括有斜向加强钢筋(3);所述斜向加强钢筋(3)有一组,分别连接在竖向钢筋(2)与水平钢筋(1)构成的矩形单元框中;其中,每根斜向加强钢筋(3)均沿矩形单元框的对角线布置。4.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梯子筋结构的后浇带防水系统,包括有板面钢筋网片(5)、板底钢筋网片(6)、设置在板面钢筋网片(5)和板底钢筋网片(6)中间位置处的止水钢板(8)和快易收口网(7);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筋结构有两组,分别为上部梯子筋结构(10)和下部梯子筋结构(11);其中,一组上部梯子筋结构(10)沿止水钢板(8)的纵轴向连续布置在止水钢板(8)与板面钢筋网片(5)之间;所述上部梯子筋结构(10)顶部的水平钢筋(1)与板面钢筋网片(5)焊接连接,上部梯子筋结构(10)底部的水平钢筋(1)与止水钢板(8)焊接连接;一组下部梯子筋结构(11)沿止水钢板(8)的纵轴向连续布置在止水钢板(8)与板底钢筋网片(6)之间;所述下部梯子筋结构(11)顶部的水平钢筋(1)与止水钢板(8)焊接连接,下部梯子筋结构(11)底部的水平钢筋(1)与板底钢筋网片(6)焊接连接;所述快易收口网(7)有两片,分别对应连接在一组上部梯子筋结构(10)上和下部梯子筋结构(11)上。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刘涛李伟福郑进琅吴家俊邓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