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明会专利>正文

一种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53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包括桁架、上外模、右内模、右侧下外模和左侧下外模,桁架的顶端两侧设置有下外模支撑梁,下外模支撑梁与桁架固定连接,下外模支撑梁的两侧设置有拉杆,拉杆与下外模支撑梁固定连接,拉杆的另一端端设置有左侧下外模和右侧下外模,左侧下外模和右侧下外模与拉杆活动连接,左侧下外模和右侧下外模的内侧设置有伸缩横梁,伸缩横梁与左侧下外模和右侧下外模活动连接,伸缩横梁的两端设置有横梁伸缩杆,横梁伸缩杆与伸缩横梁活动连接,在内模与外模之间浇筑混凝土中,伸缩横梁伸长两端分别支撑住左内模和右内模,防止在往内模和外模之间灌注混凝土时,左内模和右内模产生移位,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
本技术涉及管廊现浇施工
,具体为一种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将燃气管道、给水管道、排水管道以及通信电缆等汇聚起来,具有一次开挖,集中施工,避免同一路段的重复开挖的众多优点,而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新方向,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市政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不能通过安装有的行走装置进行移动,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搬运,现有的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没有可伸缩调节管廊内壁所需宽度的装置,需要逐个单位零件拼接和固定的组件进行安装,拆装量大,需要大量人工,施工效率低并且质量不稳定。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拆装量大,需要大量人工,施工效率低并且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包括桁架、上外模、右内模、右侧下外模和左侧下外模,所述桁架的顶端两侧设置有下外模支撑梁,所述下外模支撑梁与桁架固定连接,所述下外模支撑梁的两侧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与下外模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左侧下外模和右侧下外模,所述左侧下外模和右侧下外模与拉杆活动连接,所述桁架的顶部设置有内模支撑板,所述内模支撑板与桁架固定连接,所述内模支撑板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右内模和左内模,所述右内模和左内模与内模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右内模和左内模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有伸缩杆与右内模和左内模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两端中间部位设置有螺丝钉孔,所述螺丝钉孔与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中间部位穿插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伸缩杆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水胶圈所述防水胶圈与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上外模,所述上外模与伸缩杆活动连接,所述上外模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螺丝钉,所述固定螺丝钉与上外模活动连接,所述桁架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与桁架活动连接,所述行走装置的底端设置有万向杆,所述万向杆与行走装置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万向杆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万向杆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桁架的顶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限位器,所述限位器与桁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伸缩横梁,所述伸缩横梁与内模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横梁的两端设置有横梁伸缩杆,所述横梁伸缩杆与伸缩横梁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桁架的顶部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与桁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拉杆设有四个,右侧下外模和左侧下外模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设有六条,在上外模的底端四个角各设置一个,上外模左侧底端中间部位和右侧底端中间部位各设置一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万向杆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万向轮与万向杆活动连接,在施工时可通过万向轮对模架进行移动,减少人力对模架进行搬运,提高了模架的实用性,桁架的顶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限位器,限位器与桁架固定连接,当桁架准备通过行走小车移动时,可伸缩的限位杆伸长使设置在其两端的滚轮顶住管廊侧壁,从而限制住行走小车与管廊侧壁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小车在带着桁架和内模整体行走时,内模不会与管廊发送碰撞,避免了对管廊的损坏,同时当行走小车到达下一段管廊施工位置时,不需要再调整桁架的位置,就可以提升桁架安装外模进行管廊的浇筑,进一步的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节约了人工,内模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伸缩横梁,伸缩横梁与内模支撑板固定连接,伸缩横梁的两端设置有横梁伸缩杆,横梁伸缩杆与伸缩横梁活动连接,当内模与外模安装好,在内模与外模之间浇筑混凝土时,伸缩横梁伸长两端分别支撑住左内模和右内模,防止在往内模和外模之间灌注混凝土时,左内模和右内模产生移位,影响施工质量,桁架的顶部设置有千斤顶,千斤顶与桁架固定连接,当桁架被行走小车移运到管廊施工位置后,通过千斤顶顶升桁架直至上内模到达到所需浇筑管廊的内腔高度,提高了模架的实用性,拉杆设有四个,右侧下外模和左侧下外模的两端各设置一个,使得在往内模和外模之间浇筑混凝土时,加强了左侧下外模和右侧下外模的支撑,防止左侧下外模和右侧下外模产生移位,影响施工质量,伸缩杆设有六条,在上外模的底端四个角各设置一个,上外模左侧底端中间部位和右侧底端中间部位各设置一个,增强了上外模的牢固性,使得在往内模和外模之间浇筑混凝土时,防止上外模产生移位,影响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伸缩杆的剖面透视图。图中:1、桁架,2、上外模,3、右内模,4、伸缩杆,401、螺丝钉孔,402、防水胶圈,403、连接杆,5、固定螺丝钉,6、限位器,601、限位轮,7、横梁伸缩杆,8、伸缩横梁,9、下外模支撑梁,10、内模支撑板,11、千斤顶,12、左内模,13、行走装置,1301、万向轮,1302、万向杆,14、拉杆,15、右侧下外模,16、左侧下外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包括桁架1、上外模2、右内模3、右侧下外模15和左侧下外模16,桁架1的顶端两侧设置有下外模支撑梁9,下外模支撑梁9与桁架1固定连接,下外模支撑梁9的两侧设置有拉杆14,拉杆14与下外模支撑梁9固定连接,拉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左侧下外模16和右侧下外模15,左侧下外模16和右侧下外模15与拉杆14活动连接,桁架1的顶部设置有内模支撑板10,内模支撑板10与桁架1固定连接,内模支撑板10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右内模3和左内模12,右内模3和左内模12与内模支撑板10活动连接,右内模3和左内模12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杆4,有伸缩杆4与右内模3和左内模12活动连接,伸缩杆4的两端中间部位设置有螺丝钉孔401,螺丝钉孔401与伸缩杆4固定连接,伸缩杆4的中间部位穿插有连接杆403,连接杆403与伸缩杆4活动连接,伸缩杆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水胶圈402防水胶圈402与伸缩杆4固定连接,伸缩杆4的顶端设置有上外模2,上外模2与伸缩杆4活动连接,上外模2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螺丝钉5,固定螺丝钉5与上外模2活动连接,桁架1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装置13,行走装置13与桁架1活动连接,行走装置13的底端设置有万向杆1302,万向杆1302与行走装置13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万向杆1302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1301,万向轮1301与万向杆1302活动连接,在施工时可通过万向轮1301对模架进行移动,减少人力对模架进行搬运,提高了模架的实用性。进一步的,桁架1的顶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限位器6,限位器6与桁架1固定连接,限制住行走小车与管廊侧壁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了对管廊的损坏,进一步的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包括桁架(1)、上外模(2)、右内模(3)、右侧下外模(15)和左侧下外模(16),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1)的顶端两侧设置有下外模支撑梁(9),所述下外模支撑梁(9)与桁架(1)固定连接,所述下外模支撑梁(9)的两侧设置有拉杆(14),所述拉杆(14)与下外模支撑梁(9)固定连接,所述拉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左侧下外模(16)和右侧下外模(15),所述左侧下外模(16)和右侧下外模(15)与拉杆(14)活动连接,所述桁架(1)的顶部设置有内模支撑板(10),所述内模支撑板(10)与桁架(1)固定连接,所述内模支撑板(10)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右内模(3)和左内模(12),所述右内模(3)和左内模(12)与内模支撑板(10)活动连接,所述右内模(3)和左内模(12)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杆(4),所述有伸缩杆(4)与右内模(3)和左内模(12)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4)的两端中间部位设置有螺丝钉孔(401),所述螺丝钉孔(401)与伸缩杆(4)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4)的中间部位穿插有连接杆(403),所述连接杆(403)与伸缩杆(4)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水胶圈(402)所述防水胶圈(402)与伸缩杆(4)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4)的顶端设置有上外模(2),所述上外模(2)与伸缩杆(4)活动连接,所述上外模(2)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螺丝钉(5),所述固定螺丝钉(5)与上外模(2)活动连接,所述桁架(1)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装置(13),所述行走装置(13)与桁架(1)活动连接,所述行走装置(13)的底端设置有万向杆(1302),所述万向杆(1302)与行走装置(13)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现浇施工整体移动式模架,包括桁架(1)、上外模(2)、右内模(3)、右侧下外模(15)和左侧下外模(16),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1)的顶端两侧设置有下外模支撑梁(9),所述下外模支撑梁(9)与桁架(1)固定连接,所述下外模支撑梁(9)的两侧设置有拉杆(14),所述拉杆(14)与下外模支撑梁(9)固定连接,所述拉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左侧下外模(16)和右侧下外模(15),所述左侧下外模(16)和右侧下外模(15)与拉杆(14)活动连接,所述桁架(1)的顶部设置有内模支撑板(10),所述内模支撑板(10)与桁架(1)固定连接,所述内模支撑板(10)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右内模(3)和左内模(12),所述右内模(3)和左内模(12)与内模支撑板(10)活动连接,所述右内模(3)和左内模(12)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杆(4),所述有伸缩杆(4)与右内模(3)和左内模(12)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4)的两端中间部位设置有螺丝钉孔(401),所述螺丝钉孔(401)与伸缩杆(4)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4)的中间部位穿插有连接杆(403),所述连接杆(403)与伸缩杆(4)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水胶圈(402)所述防水胶圈(402)与伸缩杆(4)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4)的顶端设置有上外模(2),所述上外模(2)与伸缩杆(4)活动连接,所述上外模(2)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螺丝钉(5),所述固定螺丝钉(5)与上外模(2)活动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会
申请(专利权)人:张明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