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51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包括沉淀池,沉淀池为封闭式结构,沉淀池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池,沉淀池的侧壁与缓冲池相贯通,且二者贯通处固定有电控门,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泄流通道,沉淀池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引流管路,第一引流管路上设置有电控密封闸,沉淀池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二引流管路,且第二引流管路内固定设置有流速控制台,第二引流管路与沉淀池的连通处位于电控门的上方。以解决现有引水渠在引水的过程中水流的流速不可控,同时容易堵塞且淤泥不便清理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引水渠是大型而且由高墙所筑成的工程,可将高山及丘陵附近的水源引到城内。水渠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人造以及天然水源的最主要运输载具之一,同时与沉淀、过滤、消毒这一系统流程形成近代人们最基本认知的饮用水处理系统。并在农业灌溉以及其他多个生活领域有极其广阔的应用。但是现有的技术中的引水渠在引水的过程中水流的流速不可控,同时容易堵塞且淤泥不便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以解决现有引水渠在引水的过程中水流的流速不可控,同时容易堵塞且淤泥不便清理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包括沉淀池,沉淀池为封闭式结构,沉淀池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池,沉淀池的侧壁与缓冲池相贯通,且二者贯通处固定有电控门,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泄流通道,沉淀池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引流管路,第一引流管路上设置有电控密封闸,沉淀池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二引流管路,且第二引流管路内固定设置有流速控制台,第二引流管路与沉淀池的连通处位于电控门的上方。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底部的外侧焊接有支撑台,所述缓冲池焊接固定于支撑台上,缓冲池与沉淀池相贴合,且二者的贴合处连通设置,所述电控门焊接固定于缓冲池与沉淀池的连通处;优选地,所述流速控制台为梯形结构,流速控制台与第二引流管路之间密封焊接以封闭第二引流管路的两端,且流速控制台上开设有多个连通流速控制台两端的分流管,分流管上设置有电磁阀;优选地,所述流速控制台上等间距阵列分布有十至二十个分流管;优选地,第二引流管路上与沉淀池相连通的一端内固定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外侧距内固定于第二引流管路的内壁上,第二引流管路上对应过滤网处的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口,检修口内插接有密封座,密封座的外侧固定有把手;优选地,所述检修口为具有内螺纹的圆孔,密封座的一端通过外螺纹密封旋设于检修口内;优选地,位于过滤网与流速控制台之间的第二引流管路的内壁上固定有流速传感器;优选地,所述第二引流管路与电控门分别设置于沉淀池的相对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设置沉淀池和缓冲池,能够有效将淤泥沉淀至沉淀池内,并通过开启缓冲池进行清淤操作,提高了引水渠清污的便携性;2.通过设置过滤网和把手,过滤网能够有效过滤杂质,有效避免设备堵塞,同时能够通过密封座和把手将过滤网拆除,方便清理;3.通过设置流速传感器和电磁阀,提高了设备水流速度调节的便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流速控制台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参照附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为封闭式结构,沉淀池1底部的外侧焊接有支撑台4,缓冲池3焊接固定于支撑台4上,缓冲池3与沉淀池1相贴合,二者的贴合处连通设置,且二者贯通处固定有用于控制该贯通处连通状态的电控门2,电控门2焊接固定于缓冲池3与沉淀池1的连通处,沉淀池1的一侧开设有泄流通道5,该泄流通道5为开设于沉淀池1侧壁上的泄流门,泄流通道5位于电控门2的上侧,沉淀池1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引流管路7,第一引流管路7上设置有电控密封闸6,沉淀池1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二引流管路12,且第二引流管路12内固定设置有流速控制台13,第二引流管路12与沉淀池1的连通处位于电控门2的上方,第二引流管路12与电控门2分别设置于沉淀池1的相对两侧。流速控制台13为梯形结构,流速控制台13与第二引流管路12之间密封焊接以封闭第二引流管路12的两端,且流速控制台13上开设有多个连通流速控制台13两端的分流管14,分流管14共有十至二十个并在流速控制台13上等间距阵列分布,分流管1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分流管14的开闭状态的电磁阀15;第二引流管路12上与沉淀池1相连通的一端内固定设置有过滤网10,过滤网10的外侧距内固定于第二引流管路12的内壁上,第二引流管路12上对应过滤网10处的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口,检修口内插接有密封座8,密封座8的外侧固定有把手9,所述检修口为具有内螺纹的圆孔,密封座8的一端通过外螺纹密封旋设于检修口内,所述电控门2、电控密封闸6和电磁阀15均与型号为DATA-7311的控制器相连,位于过滤网10与流速控制台13之间的第二引流管路12的内壁上固定有流速传感器11,且流速传感器11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工作原理:将设备固定在合适位置,开启电控密封闸6,进行引流,过滤网10过滤杂质,同时沉淀池1完成杂质沉淀,通过电磁阀15和分流管14进行分流,完成水流调节,当需要清淤时,关闭电控密封闸6,打开电控门2,通过抽泥设备完成淤泥清理。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为封闭式结构,沉淀池(1)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池(3),沉淀池(1)的侧壁与缓冲池(3)相贯通,且二者贯通处固定有电控门(2),沉淀池(1)的一侧设置有泄流通道(5),沉淀池(1)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引流管路(7),第一引流管路(7)上设置有电控密封闸(6),沉淀池(1)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二引流管路(12),且第二引流管路(12)内固定设置有流速控制台(13),第二引流管路(12)与沉淀池(1)的连通处位于电控门(2)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为封闭式结构,沉淀池(1)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池(3),沉淀池(1)的侧壁与缓冲池(3)相贯通,且二者贯通处固定有电控门(2),沉淀池(1)的一侧设置有泄流通道(5),沉淀池(1)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引流管路(7),第一引流管路(7)上设置有电控密封闸(6),沉淀池(1)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二引流管路(12),且第二引流管路(12)内固定设置有流速控制台(13),第二引流管路(12)与沉淀池(1)的连通处位于电控门(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底部的外侧焊接有支撑台(4),所述缓冲池(3)焊接固定于支撑台(4)上,缓冲池(3)与沉淀池(1)相贴合,且二者的贴合处连通设置,所述电控门(2)焊接固定于缓冲池(3)与沉淀池(1)的连通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控制台(13)为梯形结构,流速控制台(13)与第二引流管路(12)之间密封焊接以封闭第二引流管路(12)的两端,且流速控制台(13)上开设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雪晋周华胡雪王嘉斌李应周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