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39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主体、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主体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安装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均匀焊接有连接柱,所述第一立柱远离连接柱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横梁,且第一横梁远离第一立柱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法兰盘,所述主体远离连接柱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横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支撑杆、斜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竖杆和斜杆,且斜柱使得支撑杆分割成等腰三角形,并且相邻的斜杆之间构成等腰三角形,从而使得结构稳定性更高,增加了结构的强度,从而延长了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作为世界上建筑规模、钢材产量最大的国家,房屋钢结构的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大多数高层建筑物薄壁普遍采用钢结构体作为主要支撑构件,钢结构体是整个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因此所采用的钢结构体的强度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然而现有的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现有的钢结构整体强度低,稳定性差导致整个钢结构的支撑强度下降,进而使得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减少。2.现有的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便快速安装和拆卸,从而使得钢结构的利用率低,不方便运输。3,现有的钢结构抗震性能差,受到外力撞击时,容易出现变形甚至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稳定性差、不便快速安装和拆卸以及抗震性能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主体、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主体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安装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均匀焊接有连接柱,所述第一立柱远离连接柱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横梁,且第一横梁远离第一立柱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法兰盘,所述主体远离连接柱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横梁,且第二横梁远离主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边缘处均设置有预留孔,且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连接处均安装有螺杆,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均设置有斜柱,所述主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碳纤维加固层,所述主体内侧壁上靠近碳纤维加固层的一侧设置有聚苯乙烯缓冲层,且聚苯乙烯缓冲层远离碳纤维加固层的一侧设置有油漆层。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均呈“L”型结构,且支撑杆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一横梁之间安装有角钢,所述角钢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支撑杆通过角钢上的固定螺栓与第一立柱和主体之间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一侧均设置有预留槽,所述第一立柱和主体靠近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一侧均设置有与预留槽相互配合的预留块,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通过预留槽与预留块之间构成榫卯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关于连接柱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且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均匀竖向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之间固定有斜杆,且每相邻的斜杆之间呈等腰三角形。优选的,所述聚苯乙烯缓冲层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抗压球。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加固层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加强钢筋,且加强钢筋均呈“U”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通过安装有支撑杆、斜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竖杆和斜杆,且斜柱使得支撑杆分割成等腰三角形,并且相邻的斜杆之间构成等腰三角形,从而使得结构稳定性更高,增加了结构的强度,从而延长了结构的使用寿命。(2)该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通过安装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一侧均设置有预留块,并且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内部均设置有预留槽,从而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能够快速安装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进而使得钢结够方便拆卸,运输便捷。(3)该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通过安装有第一横梁远离第一立柱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法兰盘,第二横梁远离第二立柱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法兰盘,且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上均设置有预留孔,并且预留孔的内部均安装有螺杆,从而使得钢结构之间能够实现拼接,改变钢结构的尺寸,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4)该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通过安装有聚苯乙烯缓冲层、减震弹簧和抗压球,从而使得钢结构受到外力冲击时,减震弹簧对震动进行缓冲,力会快速被分散到抗压球,实现钢结构的稳固和缓冲的功能,具有抗震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法兰盘;2、支撑杆;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主体;6、第一横梁;7、角钢;8、连接柱;9、固定螺栓;10、预留孔;11、斜柱;12、竖杆;13、第二横梁;14、斜杆;15、第二法兰盘;16、预留块;17、预留槽;18、螺杆;19、油漆层;20、聚苯乙烯缓冲层;21、减震弹簧;22、抗压球;23、碳纤维加固层;24、加强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包括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主体5、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3,主体5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安装有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且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之间均匀焊接有连接柱8,第一立柱3远离连接柱8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横梁6,且第一横梁6远离第一立柱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法兰盘1,主体5远离连接柱8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横梁13,且第二横梁13远离主体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法兰盘15,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3的一侧均设置有预留槽17,第一立柱3和主体5靠近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3的一侧均设置有与预留槽17相互配合的预留块16,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3通过预留槽17与预留块16之间构成榫卯结构,从而使得钢结构在使用时便于将预留块16与预留槽17对应插好,方便钢结构的快速安装,同时也方便运输,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3关于连接柱8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且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3之间均匀竖向设置有竖杆12,竖杆12之间固定有斜杆14,且每相邻的斜杆14之间呈等腰三角形,从而整个钢结构的稳定性更好,并且使得结构的强度相应地提高,从而延长了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第一法兰盘1和第二法兰盘15的边缘处均设置有预留孔10,且第一法兰盘1和第二法兰盘15的连接处均安装有螺杆18,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3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分别与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连接,支撑杆2均呈“L”型结构,且支撑杆2分别与第一立柱3和第一横梁6之间安装有角钢7,角钢7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固定螺栓9,支撑杆2通过角钢7上的固定螺栓9与第一立柱3和主体5之间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从而将固定螺栓9从角钢7上拆卸,使得支撑杆2能够从第一立柱3和第一横梁6上拆卸,方便更换,支撑杆2的内部均设置有斜柱11,主体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碳纤维加固层23,碳纤维加固层23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加强钢筋24,且加强钢筋24均呈“U”型结构,使得整个结构在使用时强度高,避免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主体5内侧壁上靠近碳纤维加固层23的一侧设置有聚苯乙烯缓冲层20,且聚苯乙烯缓冲层20远离碳纤维加固层23的一侧设置有油漆层19聚苯乙烯缓冲层20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减震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包括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主体(5)、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5)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安装有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且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之间均匀焊接有连接柱(8),所述第一立柱(3)远离连接柱(8)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横梁(6),且第一横梁(6)远离第一立柱(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法兰盘(1),所述主体(5)远离连接柱(8)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横梁(13),且第二横梁(13)远离主体(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法兰盘(15),所述第一法兰盘(1)和第二法兰盘(15)的边缘处均设置有预留孔(10),且第一法兰盘(1)和第二法兰盘(15)的连接处均安装有螺杆(18),所述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3)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分别与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连接,所述支撑杆(2)的内部均设置有斜柱(11),所述主体(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碳纤维加固层(23),所述主体(5)内侧壁上靠近碳纤维加固层(23)的一侧设置有聚苯乙烯缓冲层(20),且聚苯乙烯缓冲层(20)远离碳纤维加固层(23)的一侧设置有油漆层(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包括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主体(5)、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5)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安装有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且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之间均匀焊接有连接柱(8),所述第一立柱(3)远离连接柱(8)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横梁(6),且第一横梁(6)远离第一立柱(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法兰盘(1),所述主体(5)远离连接柱(8)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横梁(13),且第二横梁(13)远离主体(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法兰盘(15),所述第一法兰盘(1)和第二法兰盘(15)的边缘处均设置有预留孔(10),且第一法兰盘(1)和第二法兰盘(15)的连接处均安装有螺杆(18),所述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3)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分别与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连接,所述支撑杆(2)的内部均设置有斜柱(11),所述主体(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碳纤维加固层(23),所述主体(5)内侧壁上靠近碳纤维加固层(23)的一侧设置有聚苯乙烯缓冲层(20),且聚苯乙烯缓冲层(20)远离碳纤维加固层(23)的一侧设置有油漆层(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均呈“L”型结构,且支撑杆(2)分别与第一立柱(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云龙杨挺松周建新史云兰王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辰信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