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明专利>正文

一种地漏壳体及装有该地漏壳体的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38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别适用于毛坯房的地漏壳体及装有该地漏壳体的地漏。所述的地漏壳体由地漏箅子和地漏壳体主体组成,设置地漏壳体主体至少一个向上的接口端的壁厚、管径采用相应管件接口的要求设计,相应管件接口深度的设计要求≥设置地漏壳体主体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接口端的接口深度≥0.5倍相应管件接口深度的设计要求,采用了上述设置后使地漏壳体具有了中间管件的性能,便于装修时与其上的地漏固定连接。所述的地漏由上述地漏壳体和地漏芯组成。采用了上述设置后使该地漏同样具有了中间管件的性能,便于装修时与其上的地漏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漏壳体及装有该地漏壳体的地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漏壳体及装有该地漏壳体的地漏。该地漏壳体和装有该地漏壳体的地漏特别适用于安装在毛坯房的地面上,供装修时与其上面的地漏固定连接时使用。
技术介绍
地漏是接纳并传输地面积水至排水管道系统的装置。在实践中,地面可以分为开发商交付的毛坯房中的地面和购房者最终装修好的地面。出于对购房者的保护,根据相关规定,开发商交付的毛坯房是必须要安装地漏的。购房者在购买了毛坯房后需要进行做防水、铺装地暖、回填、找平、铺砖等装修工作。一方面,因为各个购房者的需求不同,从而导致装修层的厚度不同,进而导致开发商在毛坯房中安装的地漏的上表面不能与购房者装修好的地面正好吻合,大部分情况是在毛坯房中安装的地漏的上表面远低于装修好的地面;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购房者对地漏面板材质造型的要求不同,针对这种小产品,开发商更是无法一一满足各种购房者的需求;还有一方面,部分购房者由于不满意开发商对毛坯房中地漏位置的布局,在装修时需要从原地漏处引管到新的位置,所以,客观上从开发商在毛坯房中安装的地漏到购房者最终装修好的地面中安装的地漏一般会存在各自购买的现实。现有技术中的地漏有多种形式。第一类是由地漏壳体和带有排水防臭装置的地漏芯采用分离结构设计构成的地漏。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988296A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布的水封式地漏,具有排水顺畅,密封良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但其通过在地漏芯中设置固定把手以便于取出地漏芯的做法,又产生了把手易挂毛发的问题。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07765.9的技术专利中公布的机械式密封地漏,其通过卡台与卡槽相配合锁定地漏芯的结构虽然可以起到锁定地漏芯进而可以当出现返水时防止地漏芯被顶脱的目的,但长期使用后,在需要取出地漏芯时,会十分困难,而防止返水倒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马桶、浴室柜等各个终端都有这个功能时,才可以实现防止返水倒流的目的。现在市场上只靠水封防臭的马桶依然占统治地位。第二类是在地漏壳体内带有排水防臭装置的地漏,如钟罩式地漏。第三类叫做直通式地漏,其含义是没有任何阻止排水管道内气体返溢构造的地漏,可以理解为第一类中的地漏壳体。但现有技术中的地漏壳体及地漏都是仅把地漏壳体及地漏当做地面终端而与排水管道系统连接设计的,所以其并不适合开发商在毛坯房中使用,进而导致开发商在毛坯房中基本上还是在使用钟罩式地漏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进而导致消费者在装修时,只能更换掉原地漏。消费者在装修好的地面中新安装的替换地漏的安装精度只能依靠安装师傅。而安装师傅把替换地漏通过水泥砂浆与原地漏壳体固定连接的方式的安装精度难以得到保证,其原因是新的替换地漏与原地漏的高度差大为了铺砖的省时或者仅是为了所谓的少裁瓷砖好看。进而产生多种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包括因地漏错位而产生的地漏水排到楼板层所引起的渗漏、水泥砂浆侵占了地漏的排水空间而排水不畅、水泥砂浆粘黏住地漏芯而导致换芯困难等。因此,如何设计在毛坯房中安装的地漏壳体及地漏,使其不但要符合开发商的交房排水要求,同时便于与购房者装修中的地漏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减少资源的浪费,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本专利中,毛坯房仅指采用了隔层排水系统、室内外地面仅做基础处理而未做表面处理就交付给购房者的房子。目前,我国新建的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主要有毛坯房和成品房两种。《规划》确定了成品住宅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可见毛坯房在我国新建的住房中的比例依然很大。毛坯房又主要采用隔层排水系统。在采用隔层排水系统的毛坯房中的地漏与其下排水竖管的连接,有其独有的特点,在地漏壳体主体的向下接口采用承口设计与排水系统的排水竖管固定连接时,例如钟罩式地漏因为结构的特点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设置的,经常会发生这一连接口的渗漏现象,其原因是安装工未使用胶粘剂或使用量不够而导致的,单靠监管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而这种现象一但发生,因为它正好位于楼板层中,维修十分困难。现有技术中,当地漏箅子采用插入的方式接触的结合在地漏壳体主体上时,地漏箅子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地漏壳体及装有该地漏壳体的地漏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其的结构设计使其安装在毛坯房中后,使地漏壳体具有中间管件的性能,便于装修时与其上的地漏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当地漏壳体及地漏的向下接口采用承口设计时,通过增加插口,防止由于安装工未使用胶粘剂或使用量不够而导致的这一连接口的渗漏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通过增加地漏箅子专用密封环,依靠密封环的摩擦力,防止地漏箅子的脱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地漏壳体及装有该地漏壳体的地漏。现有技术中的地漏壳体由地漏箅子和地漏壳体主体组成,所述地漏箅子表面带有排水孔,所述地漏壳体主体由至少一个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接口端和一个地漏壳体主体向下的接口端按照上下顺序相连而成。所述地漏壳体是作为一个地面终端的排水部件设计的,在地漏壳体向下的接口端方面,当其采用相应管件承口设计时,根据国家地漏标准GB/T27710-2011,其壁厚、管径、承插深度需要采用相对应管件承口的要求设计,所述地漏壳体主体向下的接口端供与其下面的排水系统中的排水竖管固定连接,所述地漏箅子盖在所述地漏壳体主体一个向上的接口上构成所述地漏壳体。为了达到地漏壳体具有中间管件的性能,可以在装修时与其上的地漏固定连接时使用这一专利技术目的,所以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上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接口端的壁厚、管径采用相应管件接口的要求设计,相应管件接口深度的设计要求≥所述地漏壳体主体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接口端的接口深度≥0.5倍相应管件接口深度的设计要求。从而构成本专利技术地漏壳体。进一步,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最小的接口端的优选管内直径为50mm;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中间的接口端的优选管内直径为90mm;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最大的接口端的优选管内直径为90mm。当所述地漏壳体主体向下的接口端采用相应管件承口设计时,为了达到防止由于安装工未使用胶粘剂或使用量不够而导致的这一连接口的渗漏现象的专利技术目的,所以在所述地漏壳体主体向下的承口端内再增设一用于插入其下排水竖管的插口,所述增设的插口的外壁紧贴于所述排水竖管的内壁,所述增设的插口其上端与所述地漏壳体主体向下的承口端固定连接,0.33倍相应管件壁厚的设计要求<所述增设的插口的壁厚<0.66倍相应管件壁厚的设计要求。当地漏箅子采用插入的方式接触的结合在地漏壳体主体上时,在地漏箅子的下表面上设置一外径小于地漏箅子外径的与其固定连接的圆管型的支脚,为了达到防止地漏箅子脱落这一专利技术目的,所以在所述地漏箅子圆管型支脚的外周上部设置一地漏箅子密封圆环。现有技术中的地漏由地漏壳体和地漏芯组成,所述地漏芯依靠其上的接口端安装在所述地漏壳体主体下部再盖上地漏箅子构成所述地漏,所述地漏向下的接口端即地漏壳体主体向下的接口端供与其下面的排水竖管固定连接。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地漏具有中间管件的性能,可以在装修时与其上的地漏固定连接这一专利技术目的,所以在本专利技术地漏中采用了本专利技术上述地漏壳体。本专利技术地漏壳体和装有该地漏壳体的地漏采用了上述结构后,从而使其也具有了中间过渡管件的性能,安装在毛坯房中后,购房者在装修过程中,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漏壳体,它由地漏箅子(11)和地漏壳体主体(12)组成,地漏箅子(11)表面带有排水孔(111),地漏壳体主体(12)由至少一个向上的接口端和一个向下的接口端按照上下顺序相连而成,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下的接口端供与其下面的排水竖管(31)固定连接,地漏箅子(11)盖在地漏壳体主体(12)一个向上的接口端上构成所述地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接口端的壁厚、管径采用相应管件接口的要求设计,相应管件接口深度的设计要求≥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接口端的接口深度≥0.5倍相应管件接口深度的设计要求,采用这样的设置后使所述地漏壳体具有了中间管件的性能,便于装修时与其上的地漏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漏壳体,它由地漏箅子(11)和地漏壳体主体(12)组成,地漏箅子(11)表面带有排水孔(111),地漏壳体主体(12)由至少一个向上的接口端和一个向下的接口端按照上下顺序相连而成,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下的接口端供与其下面的排水竖管(31)固定连接,地漏箅子(11)盖在地漏壳体主体(12)一个向上的接口端上构成所述地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接口端的壁厚、管径采用相应管件接口的要求设计,相应管件接口深度的设计要求≥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接口端的接口深度≥0.5倍相应管件接口深度的设计要求,采用这样的设置后使所述地漏壳体具有了中间管件的性能,便于装修时与其上的地漏固定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壳体,其中,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最小的接口端(122)的壁厚、管内直径采用相应管件承口的设计要求,相应管件承口深度的设计要求≥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最小的接口端(122)的承口深度≥0.5倍相应管件承口深度的设计要求。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漏壳体,其中,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最小的接口端(122)的优选管内直径为50mm。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壳体,其中,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中间的接口端(124)的壁厚、管内直径采用相应管件承口的设计要求,相应管件承口深度的设计要求≥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中间的接口端(124)的承口深度≥0.5倍相应管件承口深度的设计要求。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漏壳体,其中,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中间的接口端(124)的优选管内直径为90mm。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漏壳体,其中,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中间的接口端(124)的壁厚、管内直径采用相应管件承口的设计要求,相应管件承口深度的设计要求≥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中间的接口端(124)的承口深度≥0.5倍相应管件承口深度的设计要求。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漏壳体,其中,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最小的接口端(122)的优选管内直径为50mm,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中间的接口端(124)的优选管内直径为90mm。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壳体,其中,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最大的接口端(121)的壁厚、管内直径采用相应管件承口的设计要求,相应管件承口深度的设计要求≥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最大的接口端(121)的承口深度≥0.5倍相应管件承口深度的设计要求。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漏壳体,其中,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最大的接口端(121)的优选管内直径为90mm。1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漏壳体,其中,设置所述地漏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