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538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叶片、本体;进料端口开设在本体的上部中间,且进料端口与本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排气口及出液口设置在本体的上部前端,且排气口及出液口与本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接种端口设置在本体的上部前端,且接种端口与本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测温口开设在本体的前壁上部,且测温口与本体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冷却水及蒸汽进口及排水及排污口设置在本体的后部一端,且冷却水及蒸汽进口及排水及排污口与本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结构上的改进,并结合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精良,实用性强,且发酵效果理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酵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
技术介绍
发酵有时也写作酦酵,其定义由使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发酵是人类较早接触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如今在食品工业、生物、农业、医药、酿造、食品及化工等方面中均有广泛应用;也是生物工程的基本过程,即发酵工程;对于其机理以及过程控制的研究,还在继续。通过爱滚差发现,现有的固态发酵接种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单一,实用性差,且发酵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精良,实用性强,且发酵效果理想的固态发酵接种装置,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来解决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结构单一,实用性差,且发酵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结构单一,实用性差,且发酵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叶片、排气口、出液口、进料端口、测温口、接种端口、本体、轴承、冷却水及蒸汽进口、排水及排污口、进气口、进液口、底座、混凝土层、第二轴承、轴连器、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电机、电机座、取样口、排污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端口开设在本体的上部中间,且进料端口与本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排气口及出液口设置在本体的上部前端,且排气口及出液口与本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接种端口设置在本体的上部前端,且接种端口与本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测温口开设在本体的前壁上部,且测温口与本体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冷却水及蒸汽进口及排水及排污口设置在本体的后部一端,且冷却水及蒸汽进口及排水及排污口与本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搅拌轴设置在本体的内部中间,且搅拌轴与本体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搅拌轴设置在轴承及第二轴承的内部中间,且搅拌轴与轴承及第二轴承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轴承及第二轴承安装在本体的两端中间,且轴承及第二轴承与本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外部设置有搅拌叶片,且搅拌轴与搅拌叶片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进气口开设在本体的两端下部,且进气口与本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进液口及排污口开设在本体的底部两端,且进液口及排污口与本体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取样口开设在本体的底部左端,且取样口与本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本体的底部中间,且出料口与本体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的底部外端安装有底座,且本体与底座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底座设置在混凝土层的上部,且底座与混凝土层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前部安装有轴连器,且搅拌轴与轴连器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轴连器的前部外端安装有皮带轮,且轴连器与皮带轮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皮带轮的外部内端设置有皮带,且皮带轮与皮带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皮带设置在第二皮带轮的外部内端,且皮带与第二皮带轮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安装在电机的前部外端,且第二皮带轮与电机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电机座的内部上端,且电机与电机座通过贯通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所述搅拌叶片剖视呈螺旋状的薄片体结构设置,且搅拌叶片的外直径小于本体的内直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所述本体为椭圆形的中空式结构设置,且本体为壁厚1cm的不锈钢材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所述接种端口前视呈横向F状的圆管结构,且接种端口下部开设有多组与本体相贯通的圆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所述取样口上部与本体贯穿,且取样口的外部一端开设有一组取样开关。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所述底座前视呈U形状结构的实心体设置,且底座通过焊接方式与本体呈半包围状的连接结构设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搅拌叶片剖视呈螺旋状的薄片体结构设置,且搅拌叶片的外直径小于本体的内直径,利用机械搅拌叶片的作用,使空气和发酵液充分混合,促进氧的溶解,以保证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所需的溶解氧,实现了发酵效果理想的优点。2、本技术通过本体为椭圆形的中空式结构设置,且本体为壁厚1cm的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的本体能耐受蒸汽灭菌、具有较好的操作弹性、物料与能量传递性能强,并且适合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以及减少能量消耗,实现了结构精良的效果。3、本技术通过接种端口前视呈横向F状的圆管结构,且接种端口下部开设有多组与本体相贯通的圆管,接种过程包括扬冷、加酶、补充营养盐,补充水分和接种装池,F状的圆管结构能够快速将活化好的酵母菌接种于本体中,依次进行二级培养、三级培养;接种前需经高温或高压的无菌处理,避免杂菌的污染;按照工艺要求确定活化酵母菌的接种量和接种温度,实现了实用性强的优点。4、本技术通过对固态发酵接种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精良,实用性强,且发酵效果理想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搅拌轴1、搅拌叶片2、排气口3、出液口4、进料端口5、测温口6、接种端口7、本体8、轴承9、冷却水及蒸汽进口10、排水及排污口11、进气口12、进液口13、底座14、混凝土层15、第二轴承16、轴连器17、皮带轮18、皮带19、第二皮带轮20、电机21、电机座22、取样口23、排污口24、出料口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包括:搅拌轴(1)、搅拌叶片(2)、排气口(3)、出液口(4)、进料端口(5)、测温口(6)、接种端口(7)、本体(8)、轴承(9)、冷却水及蒸汽进口(10)、排水及排污口(11)、进气口(12)、进液口(13)、底座(14)、混凝土层(15)、第二轴承(16)、轴连器(17)、皮带轮(18)、皮带(19)、第二皮带轮(20)、电机(21)、电机座(22)、取样口(23)、排污口(24)和出料口(2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口(5)开设在本体(8)的上部中间,且进料端口(5)与本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排气口(3)及出液口(4)设置在本体(8)的上部前端,且排气口(3)及出液口(4)与本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接种端口(7)设置在本体(8)的上部前端,且接种端口(7)与本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测温口(6)开设在本体(8)的前壁上部,且测温口(6)与本体(8)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冷却水及蒸汽进口(10)及排水及排污口(11)设置在本体(8)的后部一端,且冷却水及蒸汽进口(10)及排水及排污口(11)与本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搅拌轴(1)设置在本体(8)的内部中间,且搅拌轴(1)与本体(8)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搅拌轴(1)设置在轴承(9)及第二轴承(16)的内部中间,且搅拌轴(1)与轴承(9)及第二轴承(16)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轴承(9)及第二轴承(16)安装在本体(8)的两端中间,且轴承(9)及第二轴承(16)与本体(8)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搅拌轴(1)的外部设置有搅拌叶片(2),且搅拌轴(1)与搅拌叶片(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进气口(12)开设在本体(8)的两端下部,且进气口(12)与本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进液口(13)及排污口(24)开设在本体(8)的底部两端,且进液口(13)及排污口(24)与本体(8)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取样口(23)开设在本体(8)的底部左端,且取样口(23)与本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出料口(25)设置在本体(8)的底部中间,且出料口(25)与本体(8)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8)的底部外端安装有底座(14),且本体(8)与底座(14)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底座(14)设置在混凝土层(15)的上部,且底座(14)与混凝土层(15)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搅拌轴(1)的前部安装有轴连器(17),且搅拌轴(1)与轴连器(17)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轴连器(17)的前部外端安装有皮带轮(18),且轴连器(17)与皮带轮(1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皮带轮(18)的外部内端设置有皮带(19),且皮带轮(18)与皮带(19)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皮带(19)设置在第二皮带轮(20)的外部内端,且皮带(19)与第二皮带轮(20)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20)安装在电机(21)的前部外端,且第二皮带轮(20)与电机(21)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电机(21)设置在电机座(22)的内部上端,且电机(21)与电机座(22)通过贯通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态发酵接种装置,包括:搅拌轴(1)、搅拌叶片(2)、排气口(3)、出液口(4)、进料端口(5)、测温口(6)、接种端口(7)、本体(8)、轴承(9)、冷却水及蒸汽进口(10)、排水及排污口(11)、进气口(12)、进液口(13)、底座(14)、混凝土层(15)、第二轴承(16)、轴连器(17)、皮带轮(18)、皮带(19)、第二皮带轮(20)、电机(21)、电机座(22)、取样口(23)、排污口(24)和出料口(2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口(5)开设在本体(8)的上部中间,且进料端口(5)与本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排气口(3)及出液口(4)设置在本体(8)的上部前端,且排气口(3)及出液口(4)与本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接种端口(7)设置在本体(8)的上部前端,且接种端口(7)与本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测温口(6)开设在本体(8)的前壁上部,且测温口(6)与本体(8)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冷却水及蒸汽进口(10)及排水及排污口(11)设置在本体(8)的后部一端,且冷却水及蒸汽进口(10)及排水及排污口(11)与本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搅拌轴(1)设置在本体(8)的内部中间,且搅拌轴(1)与本体(8)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搅拌轴(1)设置在轴承(9)及第二轴承(16)的内部中间,且搅拌轴(1)与轴承(9)及第二轴承(16)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轴承(9)及第二轴承(16)安装在本体(8)的两端中间,且轴承(9)及第二轴承(16)与本体(8)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搅拌轴(1)的外部设置有搅拌叶片(2),且搅拌轴(1)与搅拌叶片(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进气口(12)开设在本体(8)的两端下部,且进气口(12)与本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进液口(13)及排污口(24)开设在本体(8)的底部两端,且进液口(13)及排污口(24)与本体(8)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取样口(23)开设在本体(8)的底部左端,且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国升刘亚力张煌戴富全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普菲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