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堆石坝中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534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面板堆石坝中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采用配合比为:水110k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板堆石坝中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板堆石坝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面板堆石坝中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T5128-2009)规定,“两岸边坡陡于1:0.25或者倒坡(指与坡向呈反倾向的坡体)的岩体,必须将其开挖成不陡于1:0.25的边坡;陡坎(指坡高大于5m,且坡度小于73°的坡体)采用低标号混凝土或浆砌石将其回填成不陡于1:0.25的边坡,以减少坝体沉降变形。”但在面板堆石坝填筑过程中,处于陡坡或倒坡的区域,由于坡度陡,在坝肩开挖时,由于没有施工空间无法开挖,待到坝体料填筑至其坡脚附近时,利用填筑面才能进行开挖,随后进行混凝土或浆砌石回填。但此时大坝填筑正处于填筑的高峰期,若大面积停止填筑,等陡坡(倒坡)段开挖回填后,再进行坝体填筑施工,将造成机械设备闲置,工期滞后。若将陡坡(倒坡)段区域剩下不填,需要将坝体预留顺水流的临时施工缝,对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1439517.0的专利公布了一种边坡开挖方法,其包括有以下步骤:1)使用水泥搅拌桩对待开挖的地基进行处理;所述水泥搅拌桩施工时,在坡顶附近的水泥搅拌桩中插入工字钢;2)待水泥搅拌桩的龄期结束后对所述地基和水泥搅拌桩一起进行开挖,形成边坡。本专利技术在满足城市施工场地狭小的条件下,可解决软土地基自身的允许开挖坡度较缓的问题,利用搅拌桩处理方法提高软土自身强度,大大地提高了其允许开挖坡比。但是该专利技术专利无法适应面板堆石坝上的陡坡的施工环境,无法再调和面板堆石坝坡面处理和整个施工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面板堆石坝中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所述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胶凝砂砾石的材料、配合比、碾压参数及层间间隔时间:步骤1.1,确定胶凝砂砾石的材料,采用砂砾石最大粒径小于200mm,粒径小于5mm的砂砾石含量15~25%,粒径小于0.075mm的砂砾石含量小于5%,级配连续;步骤1.2,确定胶凝砂砾石配合比为:水110kg/m3,凝胶材料100kg/m3,砂砾石2230kg/m3,砂率30%,VC值5~10s,表观密度2440kg/m3;步骤1.3,确定碾压参数,面板堆石坝过渡层的胶凝砂砾石摊铺厚度为44cm,采用18t自行式振动碾碾压胶凝砂砾石,其中,无振碾压2遍,有振碾压8遍,碾压后厚度为40cm;步骤1.4,根据胶凝砂砾石凝结时间的试验结果,确定层间间隔时间:将水、凝胶材料、砂砾石按步骤1.2中的比例均匀搅拌成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对胶凝砂砾石混凝土进行湿筛,测试湿筛后所得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的贯入阻力,以贯入阻力与历时关系曲线上两条直线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做为初凝时间,具体步骤为:步骤1.4.1,从胶凝砂砾石混凝土中筛取22L试样,通过套模将筛取的试样平均分装于6个边长15cm的立方体试模中;步骤1.4.2,将试模置于振动台上,设置压重块,开启振动台使试样振动密实,随后去掉压重块和套模,刮去试样表面多余砂浆,抹平表面;步骤1.4.3,试样成型后在贯入阻力仪上用测针测定贯入阻力,以后从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加水拌和时起算每1小时测定一次贯入阻力,直至砂浆试样的贯入阻力大于28Mpa,同时测试次数不得少于6次;步骤1.4.4,以贯入阻力为纵坐标,以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加水至测定贯入阻力时所经历的时间为横坐标,将测试结果点绘于图中;根据测定的具体分布情况,在转折点处将测点划分为两组,用最小二乘法或平均法将两组测点分别用直线或直线方程表示,两直线的交点对应的时间即为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作为层间间隔时间;步骤2,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现场施工:步骤2.1,清理填筑区域坡面,清理填筑区域边坡上的浮渣、坡积物及松动岩块;步骤2.2,测量翻样,根据现场地形,在放样处填筑胶凝砂砾石层的上下游桩号,标记每层填筑高程及填筑宽度边线;步骤2.3,拌制胶凝砂砾石混凝土,采用20t自卸汽车以2车为一个单元进行拌制;采用配比为:水110kg/m3,凝胶材料100kg/m3,砂砾石2230kg/m3,先加入胶凝材料及砂砾石拌料6~8遍,再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步骤2.4,拌制均匀的胶凝砂砾石混凝土采用ZL-50装载机运至施工部位进行摊铺,虚铺厚度46cm,装载机大面摊铺并用铁锹进行整平;整平后厚度小于43cm,边缘距离岩石面3m;步骤2.5,碾压及夯实,采用18t振动碾进行2遍无振碾压,8遍有振碾压;同时搭接碾压,搭接宽度50cm;边缘部分采用液压夯板进行振实,振实操作时间大于15s;步骤2.6,边坡部位的施工,振动碾无法到达的靠近山体的部分边坡,摊铺厚度为40cm的胶凝砂砾石混凝土,采用液压夯板夯实,夯实时间15s;步骤3,检测质量:步骤3.1,检测VC值,现场取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制成试件,放置于振动台上,激振测试;VC值检测每2h一次,允许偏差±5s;步骤3.2,检测抗压强度,检测数量为机口取样数量的5%~10%;步骤3.3,检测表观密度,在对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碾压夯实施工结束后10min,采用MC-4核子表观密度仪检测。进一步地,步骤1、步骤2中的凝胶材料为水泥。进一步地,步骤1.4.3中,各测点的间距大于测针直径的2倍且不小于15mm,测点与试件筒壁距离不小于25mm。进一步地,步骤1.4.3中,贯入阻力测定方法为在10s内均匀地使除针贯入砂浆25mm深度,记录贯入压力。进一步地,步骤2.3中,袋装水泥或粉煤灰以每袋的重量计量,拌和水的计量采用水表读数计量。进一步地,步骤3.3中,对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层每100~200m2面积设置至少1个检测点,每层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层至少设置3个检测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有效解决的施工期限与施工质量的矛盾,提升了工程质量。2.本专利技术所述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通过碾压夯实使砂砾石料从散粒体变成连续体,容重提高,可以减少坝体沉降,还能起到防渗作用。3.本专利技术所述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对骨料要求低,可就地取材,直接利用坝址河床开挖的砂卵石。4.本专利技术所述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使用高效率的土石方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施工,与面板堆石坝其它堆石料同步碾压,效率高。5.本专利技术所述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压实度比垫层料高,可作为一道屏障,阻止在趾板固结灌浆时浆液通过岩石裂隙流入坝体填筑量内,提高故结灌浆的灌浆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的边坡结构图;图中:1-填筑区域边坡,2-山体,3-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胶凝砂砾石的材料、配合比、碾压参数及层间间隔时间:步骤1.1,确定胶凝砂砾石的材料,采用砂砾石最大粒径小于200mm,粒径小于5mm的砂砾石含量15~25%,粒径小于0.075mm的砂砾石含量小于5%,级配连续;步骤1.2,确定胶凝砂砾石配合比为:水110kg/m3,水泥100kg/m3,砂砾石2230kg/m3,砂率30%,VC值5~10s,表观密度2440kg/m3;步骤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板堆石坝中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胶凝砂砾石的材料、配合比、碾压参数及层间间隔时间:步骤1.1,确定胶凝砂砾石的材料,采用砂砾石最大粒径小于200mm,粒径小于5mm的砂砾石含量15~25%,粒径小于0.075mm的砂砾石含量小于5%,级配连续;步骤1.2,确定胶凝砂砾石配合比为:水110kg/m3,凝胶材料100kg/m3,砂砾石2230kg/m3,砂率30%,VC值5~10s,表观密度2440kg/m3;步骤1.3,确定碾压参数,面板堆石坝过渡层的胶凝砂砾石摊铺厚度为44cm,采用18t自行式振动碾碾压胶凝砂砾石,其中,无振碾压2遍,有振碾压8遍,碾压后厚度为40cm;步骤1.4,根据胶凝砂砾石凝结时间的试验结果,确定层间间隔时间:将水、凝胶材料、砂砾石按步骤1.2中的比例均匀搅拌成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对胶凝砂砾石混凝土进行湿筛,测试湿筛后所得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的贯入阻力,以贯入阻力与历时关系曲线上两条直线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做为初凝时间,具体步骤为:步骤1.4.1,将水、凝胶材料、砂砾石按步骤1.2中的比例均匀搅拌成胶凝砂砾石混凝土,从胶凝砂砾石混凝土中筛取22L试样,通过套模将筛取的试样平均分装于6个边长15cm的立方体试模中;步骤1.4.2,将试模置于振动台上,设置压重块,开启振动台使试样振动密实,随后去掉压重块和套模,刮去试样表面多余砂浆,抹平表面;步骤1.4.3,试样成型后在贯入阻力仪上用测针测定贯入阻力,以后从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加水拌和时起算每1小时测定一次贯入阻力,直至砂浆试样的贯入阻力大于28Mpa,同时测试次数不得少于6次;步骤1.4.4,以贯入阻力为纵坐标,以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加水至测定贯入阻力时所经历的时间为横坐标,将测试结果点绘于图中;根据测定的具体分布情况,在转折点处将测点划分为两组,用最小二乘法或平均法将两组测点分别用直线或直线方程表示,两直线的交点对应的时间即为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作为层间间隔时间;步骤2,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现场施工:步骤2.1,清理填筑区域坡面,清理填筑区域边坡上的浮渣、坡积物及松动岩块;步骤2.2,测量翻样,根据现场地形,在放样处填筑胶凝砂砾石层的上下游桩号,标记每层填筑高程及填筑宽度边线;步骤2.3,拌制胶凝砂砾石混凝土,采用20t自卸汽车以2车为一个单元进行拌制;采用配比为:水110kg/m3,凝胶材料100kg/m3,砂砾石2230kg/m3,先加入胶凝材料及砂砾石拌料6~8遍,再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步骤2.4,拌制均匀的胶凝砂砾石混凝土采用ZL‑50装载机运至施工部位进行摊铺,虚铺厚度46cm,装载机大面摊铺并用铁锹进行整平;整平后厚度小于43cm,边缘距离岩石面3m;步骤2.5,碾压及夯实,采用18t振动碾进行2遍无振碾压,8遍有振碾压;同时搭接碾压,搭接宽度50cm;边缘部分采用液压夯板进行振实,振实操作时间大于15s;步骤2.6,边坡部位的施工,振动碾无法到达的靠近山体的部分边坡,摊铺厚度为40cm的胶凝砂砾石混凝土,采用液压夯板夯实,夯实时间15s;步骤3,检测质量:步骤3.1,检测VC值,现场取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制成试件,放置于振动台上,激振测试;VC值检测每2h一次,允许偏差±5s;步骤3.2,检测抗压强度,检测数量为机口取样数量的5%~10%;步骤3.3,检测表观密度,在对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碾压夯实施工结束后10min,采用MC‑4核子表观密度仪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板堆石坝中采用胶凝砂砾石处理边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胶凝砂砾石的材料、配合比、碾压参数及层间间隔时间:步骤1.1,确定胶凝砂砾石的材料,采用砂砾石最大粒径小于200mm,粒径小于5mm的砂砾石含量15~25%,粒径小于0.075mm的砂砾石含量小于5%,级配连续;步骤1.2,确定胶凝砂砾石配合比为:水110kg/m3,凝胶材料100kg/m3,砂砾石2230kg/m3,砂率30%,VC值5~10s,表观密度2440kg/m3;步骤1.3,确定碾压参数,面板堆石坝过渡层的胶凝砂砾石摊铺厚度为44cm,采用18t自行式振动碾碾压胶凝砂砾石,其中,无振碾压2遍,有振碾压8遍,碾压后厚度为40cm;步骤1.4,根据胶凝砂砾石凝结时间的试验结果,确定层间间隔时间:将水、凝胶材料、砂砾石按步骤1.2中的比例均匀搅拌成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对胶凝砂砾石混凝土进行湿筛,测试湿筛后所得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的贯入阻力,以贯入阻力与历时关系曲线上两条直线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做为初凝时间,具体步骤为:步骤1.4.1,将水、凝胶材料、砂砾石按步骤1.2中的比例均匀搅拌成胶凝砂砾石混凝土,从胶凝砂砾石混凝土中筛取22L试样,通过套模将筛取的试样平均分装于6个边长15cm的立方体试模中;步骤1.4.2,将试模置于振动台上,设置压重块,开启振动台使试样振动密实,随后去掉压重块和套模,刮去试样表面多余砂浆,抹平表面;步骤1.4.3,试样成型后在贯入阻力仪上用测针测定贯入阻力,以后从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加水拌和时起算每1小时测定一次贯入阻力,直至砂浆试样的贯入阻力大于28Mpa,同时测试次数不得少于6次;步骤1.4.4,以贯入阻力为纵坐标,以胶凝砂砾石混凝土加水至测定贯入阻力时所经历的时间为横坐标,将测试结果点绘于图中;根据测定的具体分布情况,在转折点处将测点划分为两组,用最小二乘法或平均法将两组测点分别用直线或直线方程表示,两直线的交点对应的时间即为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作为层间间隔时间;步骤2,胶凝砂砾石混凝土现场施工:步骤2.1,清理填筑区域坡面,清理填筑区域边坡上的浮渣、坡积物及松动岩块;步骤2.2,测量翻样,根据现场地形,在放样处填筑胶凝砂砾石层的上下游桩号,标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无产杨井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