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527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配制凝固剂,并均匀喷至待加工面料上;S2,控制完成凝固剂喷涂后的面料的温度至凝固剂凝结并使面料硬化;S3,将硬化的面料搬运至后续工序;凝固剂凝固点为‑5℃‑25℃。通过上述设置,柔软的面料经过凝固剂的喷涂和降温后即可具备良好的硬度,此时可以采取吸盘吸取或其他多种方式进行搬运,同时由于可以调节不同的温度来调节硬度大小,从而对于面料后期裁剪、缝纫也都更加有利,而且凝固成型具备硬度的面料在裁剪时也不易出现变形或捻回。因此,经过上述处理后的面料方便搬运,利于加工,提高工效,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统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加工和制造技术,特别涉及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服装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服装布料质软,特别是透气性运动型衣物的布料,不仅面料质软而且孔隙率较大,在生产中不利于分离和搬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服装生产企业都做出过自己的尝试,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仍然只能依靠人工分拣,或者低效率的单匹布料机械传输,采用的方法还是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生产成本负担。因此,十分有必要提出一种方便面料搬运和加工的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具有方便面料搬运和加工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配制凝固剂,并均匀喷至待加工面料上;S2,控制完成凝固剂喷涂后的面料的温度至凝固剂凝结并使面料硬化;S3,将硬化的面料搬运至后续工序;凝固剂凝固点为-5℃-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软的面料经过凝固剂的喷涂和降温后即可具备良好的硬度,此时可以采取吸盘吸取或其他多种方式进行搬运,同时由于可以调节不同的温度来调节硬度大小,从而对于面料后期裁剪、缝纫也都更加有利,而且凝固成型具备硬度的面料在裁剪时也不易出现变形或捻回。因此,经过上述处理后的面料方便搬运,利于加工,提高工效,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统一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凝固剂为水溶液,所述S1中将凝固剂进行喷涂时进行雾化处理,且雾化后喷涂速度为1.25-1.5ml/s。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水溶液无毒无害,且原料来源广泛便利,有利于大规模生产,而且水溶液与面料的相容性良好,利于分散,同时凝固后冰硬度也足够搬运,控制温度的变化还能使得硬化后的面料具备一定的形变能力,从而配合剪裁、缝纫等操作。另一方面,雾化喷涂的速度设置为1.25-1.5ml/s,能够在将面料完全浸润到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合理的面料运行速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2中控制面料的温度为-15~-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面料控制在这个温度内,首先使得面料具备了足够吸盘吸取或其他方式搬运时需要具备的强度和刚性,同时面料整体也会具有一定的弯曲等形变的能力。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中凝固剂的喷涂、S2中面料的硬化均处于密封环境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环境更有利于实现对温度的稳定控制,也减少能量的消耗和损失,同时水溶液在喷涂时若能够在空间有限的密封环境中进行也更加有利于控制整体的湿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凝固剂由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和氯化铝组成,且凝固剂熔融时氯化铝的摩尔分数为35%-5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的熔点一般为70℃左右,熔融后为典型的离子液体,而加入有氯化铝后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混合物的熔点,经过试验得知,当凝固剂熔融时氯化铝的摩尔分数为35%-50%时,凝固剂的熔点可在8-25℃之间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2中控制面料的温度为8-18℃,且所述S1中将凝固剂进行喷涂时进行雾化处理,雾化后喷涂速度维持于1.25-1.5ml/s。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面料的温度控制于8-18℃,则不需要消耗过多成本在温度控制上,节约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中配制凝固剂时将凝固剂放置于溶剂箱中,并维持所述凝固剂处于液态,所述溶剂箱上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正下方设置有用于放置待加工面料的制冷平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加工面料放置于制冷平台上,有利于面料的平铺和充分的接触凝固剂,从而硬化后面料的整体硬度也较为平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制冷平台包括用于输送待加工面料的输送带和维持所述输送带部分或全长温度为S2中控制面料温度的温度调控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调控装置可以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将输送带全长或部分长度的温度控制于符合面料硬化的温度范围内,如采用水溶液作为凝固剂时则需要将温度控制较低,此时为了节省能源降低部分长度的输送带温度即可,而当采用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和氯化铝作为凝固剂时,则可以控制输送带全长的温度在8-18℃,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度调控装置为制冷机和空气调节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冷机还是空气调节器均可以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二者结合后效果更佳。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喷涂凝固剂再控制温度从而赋予面料一定的硬度,便于搬运加工,而且也可以通过控制温度的变化来改变面料的硬度从而适应后续操作,使得整条生产线生产更加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1、溶剂箱;2、抽液管;3、雾化喷头;4、输送带;5、制冷机;6、空气调节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盛放凝固剂的溶剂箱1,溶剂箱1上连接有抽液管2,抽液管2上连接有雾化喷头3,雾化喷头3的正下方安装有用于放置待加工面料的制冷平台,制冷平台包括输送带4、制冷机5和空气调节器6。加工时,具体步骤如下:S1,配制凝固剂,并均匀喷至待加工面料上。采用的凝固剂为水溶液,且水溶液需经过过滤处理,再放置于溶剂箱1中,后将待加工面料平铺于输送带4上,启动雾化喷头3将水溶液从溶剂箱1中喷出至面料上,雾化后喷涂速度保持1.5ml/s,输送带4的传输速度可根据面料的淋湿程度做相应调节,以面料完全湿润为准即可。S2,控制完成水溶液喷涂后的面料的温度至水溶液凝结并使面料硬化。启动制冷机5,控制与制冷机5接触的部分输送带4温度为-10℃,当喷涂过水溶液的面料顺着输送带4经过制冷机5时,制冷机5迅速的将水溶液凝固,从而完成面料的硬化。S3,将硬化的面料搬运至后续工序,由于面料经过处理后已经具备一定的硬度,且水溶液均匀的分散在面料之间的空隙处,使得面料整体硬度性能较为一致,此时可以采用吸盘等方式进行搬运,高效便捷,节约人工。由于水溶液的喷涂和面料的硬化,需要提供尽量稳定的环境,因此上述操作均在密封的环境中进行,实际生产中可安装单独的操作间,同时也便于操作间内温度的控制,有利于控制传送带的温度。其中,S1中喷涂水溶液时雾化后的速度也可以为1.25ml/s,或者是1.25-1.5ml/s之间均可,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面料的孔隙率大小来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水溶液尽量均匀的覆盖面料为准。而S2中制冷机5控制的温度也可以在-15~-5℃之间进行调节,主要配合后续裁剪或缝纫的硬度要求,并且同时满足搬运的要求即可,且本方案中空气调节器6处于关闭状态。完成后续操作后,直接对面料进行加热至凝固的水重新融化即可,使得水溶液与面料分离。实施例2:一种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盛放凝固剂的溶剂箱1,溶剂箱1上连接有抽液管2,抽液管2上连接有雾化喷头3,雾化喷头3的正下方安装有用于放置待加工面料的制冷平台,制冷平台包括输送带4、制冷机5和空气调节器6。加工时,具体步骤如下:S1,配制凝固剂,并均匀喷至待加工面料上。采用的凝固剂由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和氯化铝组成,且凝固剂熔融时氯化铝的摩尔分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S1,配制凝固剂,并均匀喷至待加工面料上;S2,控制完成凝固剂喷涂后的面料的温度至凝固剂凝结并使面料硬化;S3,将硬化的面料搬运至后续工序;其中,所述凝固剂凝固点为‑5℃‑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S1,配制凝固剂,并均匀喷至待加工面料上;S2,控制完成凝固剂喷涂后的面料的温度至凝固剂凝结并使面料硬化;S3,将硬化的面料搬运至后续工序;其中,所述凝固剂凝固点为-5℃-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固剂为水溶液,所述S1中将凝固剂进行喷涂时进行雾化处理,且雾化后喷涂速度为1.25-1.5ml/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控制面料的温度为-15~-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凝固剂的喷涂、S2中面料的硬化均处于密封环境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剂和物理温度控制的服装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固剂由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和氯化铝组成,且凝固剂熔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金江华饶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恢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