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组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5227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结构组立装置;包括吊机、钢缆、钢索和控制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缆吊设在吊机的吊臂顶端,所述钢索连接在钢缆末端,所述钢索数量至少为两根,每根钢索绑有一根控制绳;当拉绳器距离钢缆不足7米时,强制断开电磁铁的电源,使得拉绳器无法拉绳,这就提醒了工人距离不足,可能发生危险;另外拉绳器使得组立装置更加适合操作,不容易伤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组立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安装
,尤其是一种钢结构组立装置。
技术介绍
组立一词来源于日语,一般理解为组装、装配。在钢结构的安装
一般定义为把大型构件的各个部件在平地上拼装成型以及吊装过程。钢结构的拼装包括焊接、螺接和铆接等,吊装则一般采用吊机。吊装一般需要使用至少两个控制绳来调整钢结构在吊装时的姿态。现有技术存在两个缺点:1)拉绳的工人无法判断自己与钢结构的距离,许多工人为了贪图方便在不够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进行拉绳控制;2)工人一般徒手拉绳,长期作业会导致手部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大致判断距离且对工人手部提供一定防护功能的组立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结构组立装置,包括吊机、钢缆、钢索和控制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缆吊设在吊机的吊臂顶端,所述钢索连接在钢缆末端,所述钢索数量至少为两根,每根钢索绑有一根控制绳;所述钢缆外周套设有一方形透明塑料盒,所述透明塑料盒内设有四个红外遥控器和为红外遥控器供电的第一电池,四个红外遥控器的信号发射端分别位于透明塑料盒的前、后、左、右四个端面,所述控制绳上设有一拉绳器,所述拉绳器包括壳体、红外接收器、滚轮组、电磁铁、上摩擦块、下摩擦块、伸缩杆、第二电池和常闭开关,所述壳体为管状,所述壳体前端通过热熔胶黏贴有红外接收器,所述壳体内壁通过支架安装有至少一滚轮组,所述控制绳从滚轮组的两个滚轮之间穿过,所述壳体后段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下端面通过强力胶黏贴有上摩擦块,所述壳体内壁对应电磁铁通过螺栓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部通过强力胶黏贴有下摩擦块,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第二电池和常闭开关,所述第二电池通过导线连接红外接收器、常闭开关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常闭开关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常闭开关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电磁铁的电源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上摩擦块和下摩擦块均为硬质橡胶块。便于夹紧控制绳。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壁设有防滑纹和防滑涂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由于红外遥控器的控制距离为7米,故手持拉绳器的工人如果过于接近红外遥控器则红外遥控器发出信号启动红外接收器,继而触发常闭开关断开,电磁铁不工作,拉绳器无法拉绳;当工人远离红外遥控器时,红外遥控器信号丢失,常闭开关闭合,电磁铁工作夹紧控制绳,工人可以拉绳。当然,本技术仅适合0.5米-3米高度的低空吊装,因为高空吊装时红外遥控器无法控制红外接收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拉绳器距离钢缆不足7米时,强制断开电磁铁的电源,使得拉绳器无法拉绳,这就提醒了工人距离不足,可能发生危险;另外拉绳器使得组立装置更加适合操作,不容易伤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透明塑料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拉绳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示意图。图中,1、吊机;2、钢缆;3、透明塑料盒;4、钢索;5、控制绳;6、拉绳器;31、红外遥控器;61、壳体;62、红外接收器;63、滚轮组;64、电磁铁;65、上摩擦块;66、下摩擦块;67、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钢结构组立装置,包括吊机1、钢缆2、钢索4和控制绳5,所述钢缆2吊设在吊机1的吊臂顶端,所述钢索4连接在钢缆2末端,所述钢索4数量至少为两根,每根钢索4绑有一根控制绳5;所述钢缆2外周套设有一方形透明塑料盒3(透明塑料盒中央开设通孔,钢缆从中穿过),所述透明塑料盒3内设有四个红外遥控器31和为红外遥控器31供电的第一电池,四个红外遥控器31的信号发射端分别位于透明塑料盒3的前、后、左、右四个端面,所述控制绳5上设有一拉绳器6,所述拉绳器6包括壳体61、红外接收器62、滚轮组63、电磁铁64、上摩擦块65、下摩擦块66、伸缩杆67、第二电池和常闭开关,所述壳体61为管状,所述壳体61前端通过热熔胶黏贴有红外接收器62,所述壳体61内壁通过支架安装有至少一滚轮组63,所述控制绳5从滚轮组63的两个滚轮之间穿过,所述壳体61后段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电磁铁64,所述电磁铁64下端面通过强力胶黏贴有上摩擦块65,所述壳体61内壁对应电磁铁64通过螺栓安装有伸缩杆67,所述伸缩杆67顶部通过强力胶黏贴有下摩擦块66,所述壳体61内还安装有第二电池和常闭开关,所述第二电池通过导线连接红外接收器62、常闭开关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红外接收器62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常闭开关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常闭开关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电磁铁64的电源输入端。所述上摩擦块65和下摩擦块66均为硬质橡胶块。所述壳体61外壁设有防滑纹和防滑涂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遥控器、红外接收器分别采用的是OPEN-SMART品牌的红外发射、接收模块。红外发射模块是基于940红外发射管的红外发射模块,通过发射管发射940nm波长的红外信号,可被几米外的红外接收模块(内链接)获取信号并解调,配合编解码程序即可达到遥控功能。模块特点:控制接口电平、供电电源可为5V或3.3V;高电平驱动,所需拉电流小;可按照实际应用需求手动调整发射管方向;4个M2螺丝定位孔,便于安装。红外接收模块是基于HL-A838红外一体化接收头的脉冲型红外接收模块。可接收红外发射模块(内链接)发来的调制成38KHz的红外信号,并解调成逻辑电平,在程序上应用编解码即可完成红外遥控功能。模块特点如下:低功耗、宽角度及长距离接收供电电压可为3.3V~5.5V输出匹配TTL、CMOS电平,低电平有效4个M2螺丝定位孔,便于安装。常闭开关采用的是瑞科品牌的直流三线NPN常开开关。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组立装置,包括吊机、钢缆、钢索和控制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缆吊设在吊机的吊臂顶端,所述钢索连接在钢缆末端,所述钢索数量至少为两根,每根钢索绑有一根控制绳;所述钢缆外周套设有一方形透明塑料盒,所述透明塑料盒内设有四个红外遥控器和为红外遥控器供电的第一电池,四个红外遥控器的信号发射端分别位于透明塑料盒的前、后、左、右四个端面,所述控制绳上设有一拉绳器,所述拉绳器包括壳体、红外接收器、滚轮组、电磁铁、上摩擦块、下摩擦块、伸缩杆、第二电池和常闭开关,所述壳体为管状,所述壳体前端通过热熔胶黏贴有红外接收器,所述壳体内壁通过支架安装有至少一滚轮组,所述控制绳从滚轮组的两个滚轮之间穿过,所述壳体后段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下端面通过强力胶黏贴有上摩擦块,所述壳体内壁对应电磁铁通过螺栓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部通过强力胶黏贴有下摩擦块,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第二电池和常闭开关,所述第二电池通过导线连接红外接收器、常闭开关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常闭开关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常闭开关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电磁铁的电源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组立装置,包括吊机、钢缆、钢索和控制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缆吊设在吊机的吊臂顶端,所述钢索连接在钢缆末端,所述钢索数量至少为两根,每根钢索绑有一根控制绳;所述钢缆外周套设有一方形透明塑料盒,所述透明塑料盒内设有四个红外遥控器和为红外遥控器供电的第一电池,四个红外遥控器的信号发射端分别位于透明塑料盒的前、后、左、右四个端面,所述控制绳上设有一拉绳器,所述拉绳器包括壳体、红外接收器、滚轮组、电磁铁、上摩擦块、下摩擦块、伸缩杆、第二电池和常闭开关,所述壳体为管状,所述壳体前端通过热熔胶黏贴有红外接收器,所述壳体内壁通过支架安装有至少一滚轮组,所述控制绳从滚轮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勋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友联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