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91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21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属于汽车部件安装技术领域,此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包括与前纵梁安装板连接的安装板本体,安装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前端框架固定的支脚,安装板本体上设置有与吸能盒固定的支撑结构、将支撑结构定位安装的定位孔和与前纵梁安装板固定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安装板结构强度大、功能多样、整体结构满足了轻量化的需求,提高了其与吸能盒及其他部件的连接强度,提升了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盒和前纵梁的溃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各种交通事故复杂多样,尤其是正面碰撞事故更是频繁发生。前防撞横梁在低速碰撞和高速碰撞时均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在整车开发设计过程中需重点研究其性能。由于前防撞梁安装板是连接前防撞梁和机舱前纵梁的关键部件,其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吸能盒和前纵梁的压溃效果,进而影响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能。现有的防撞梁安装板一般是安装面为一整块平面的板件结构,这种防撞梁安装板与吸能盒进行固定后再与前纵梁安装板固定相连,这种防撞梁安装板与吸能盒之间仅通过点焊方式固定,连接强度低,当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盒和前纵梁的压溃效果不理想。所以,如何对前防撞梁安装板进行结构设计提高吸能盒和前纵梁的压溃效果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前防撞梁安装板的连接强度低而影响吸能盒和前纵梁的压溃效果的问题,通过设计一种前防撞梁安装板,提高了其与吸能盒及其他部件的连接强度,并且功能多样、整体结构满足了轻量化的需求,提升了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盒和前纵梁的溃缩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包括与前纵梁安装板连接的安装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前端框架固定的支脚,所述安装板本体上设置有与吸能盒固定的支撑结构、将支撑结构定位安装的定位孔和与前纵梁安装板固定的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减重孔和减重孔外缘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插接支撑在吸能盒的内壁上后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靠近安装板本体的内侧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设置有三个,且分别位于安装板本体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本体的另一侧还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线束穿接孔。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和所述支脚均与安装板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且定位板的高度小于所述支脚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支脚设置有两个以上,每个支脚上均设置有椭圆形的调节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本体的两侧分别与支脚、定位板相互垂直,安装板本体与支脚和定位板的交界处均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本体上还设置有便于电泳液进入前纵梁腔体内的涂装工艺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此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通过安装板本体上的定位孔对安装板本体进行定位,然后将支撑结构定位安装在吸能盒内焊接固定,为吸能盒压溃提供了充足的支撑端面,提高了与吸能盒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安装板本体一侧的支脚与前端框架固定相连,进一步提高了此安装板结构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提升了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盒和前纵梁的溃缩效果;2、其中的支撑结构由减重孔和减重孔外缘的翻边结构构成,一方面减轻了安装板本体的重量,另一方面提高了与吸能盒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此支撑结构靠近安装板本体的内侧设置,不在安装板本体的中心,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可完全覆盖前纵梁的溃缩截面,使其充分发挥了吸能作用;3、安装板本体上与支脚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线束穿接孔,适用于汽车前端需要连接线束的情况,使线束穿接在线束穿接孔内,起到了收纳整理的作用,而且定位板的高度小于支脚的高度,一方面使支脚在前端框架上的固定更牢固,另一方面使线束的拆卸安装更方便;安装板本体上的涂装工艺孔既起到了减重的作用,而且还便于电泳液通过此工艺孔进入前纵梁腔体内;安装板本体与支脚和定位板的交界处均设置有加强筋,提高了安装板本体自身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的使用寿命。综上,本技术结构强度大、功能多样、整体结构满足了轻量化的需求,提高了其与吸能盒及其他部件的连接强度,提升了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盒和前纵梁的溃缩效果。附图说明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配在吸能盒和前纵梁安装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前纵梁安装板,2.安装板本体,21.支撑结构,211.减重孔,212.翻边结构,22.定位孔,23.安装孔,24.涂装工艺孔,3.前端框架,4.支脚,41.调节孔,5.吸能盒,6.定位板,61.线束穿接孔,7.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包括与前纵梁安装板1连接的安装板本体2,安装板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与前端框架3固定的支脚4,安装板本体2上设置有与吸能盒5固定的支撑结构21、将支撑结构21定位安装的定位孔22和与前纵梁安装板1固定的安装孔23,运用夹具通过定位孔22对安装板本体1进行定位,然后将支撑结构21定位安装在吸能盒5内焊接固定,为吸能盒5压溃提供了充足的支撑端面,提高了与吸能盒5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安装板本体1一侧的支脚4与前端框架3固定相连,进一步提高了此安装板结构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提升了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盒和前纵梁的溃缩效果。具体地,支撑结构21包括减重孔211和减重孔211外缘的翻边结构212,翻边结构212插接支撑在吸能盒5的内壁上后通过焊接固定,此支撑结构21一方面减轻了安装板本体1的重量,另一方面提高了与吸能盒5之间的连接强度;优化地,支撑结构21靠近安装板本体2的内侧设置,即不在安装板本体1的中心,支撑结构21的右侧边缘与安装板本体2右侧的距离大于支撑结构21的左侧边缘与安装板本体2左侧的距离,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可完全覆盖前纵梁的溃缩截面,使其充分发挥了吸能作用。优化地,为了增加对安装板本体1的定位效果,以便于安装板本体1定位安装在吸能盒5上,其中的定位孔22设置有三个,且分别位于安装板本体2的两端。优化地,安装板本体2的另一侧还设置有定位板6,定位板6上设置有线束穿接孔61,此定位板6根据线束的个数可设置有多个,其上的线束穿接孔61与线束的数量相匹配,适用于汽车前端需要连接线束的情况,使线束穿接在线束穿接孔61内,起到了收纳整理的作用,便于后期线束的识别连接;定位板6和支脚4均与安装板本体2为一体式结构,是安装板本体2的两侧折弯形成的,整体结构更稳定,且定位板6的高度小于支脚4的高度,一方面使支脚4在前端框架3上的固定更牢固,另一方面使线束的拆卸安装更方便;支脚4设置有两个以上,每个支脚4上均设置有椭圆形的调节孔41,便于根据前端框架3的位置调节螺栓在调节孔41中的位置;安装板本体2的两侧分别与支脚4、定位板6相互垂直,安装板本体2与支脚4和定位板6的交界处均设置有加强筋7,提高了安装板本体1自身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的使用寿命;安装板本体2上还设置有便于电泳液进入前纵梁腔体内的涂装工艺孔24,而且此涂装工艺孔24还起到了减轻安装板本体1重量的作用。此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的装配过程是,首先,将安装板本体1放置在安装夹具上,并通过安装板本体1上的定位孔22将其定位,然后将吸能盒5插接在安装板本体1的翻边结构212上并焊接固定;然后,将固定在一起的吸能盒5和安装板本体1安装在前端框架3的侧面立柱上,即向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包括与前纵梁安装板(1)连接的安装板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与前端框架(3)固定的支脚(4),所述安装板本体(2)上设置有与吸能盒(5)固定的支撑结构(21)、将支撑结构(21)定位安装的定位孔(22)和与前纵梁安装板(1)固定的安装孔(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包括与前纵梁安装板(1)连接的安装板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与前端框架(3)固定的支脚(4),所述安装板本体(2)上设置有与吸能盒(5)固定的支撑结构(21)、将支撑结构(21)定位安装的定位孔(22)和与前纵梁安装板(1)固定的安装孔(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1)包括减重孔(211)和减重孔(211)外缘的翻边结构(212),所述翻边结构(212)插接支撑在吸能盒(5)的内壁上后通过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1)靠近安装板本体(2)的内侧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2)设置有三个,且分别位于安装板本体(2)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展竹义武小海杜敏颜先华徐作文赵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