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型漂浮蓝藻富集引导智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451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区域型漂浮蓝藻富集引导智能系统,包括船体,于船体上分别设置引导机器人操作台和北斗定位系统,于船体的两侧分别安装破浪钢网定位支柱,各破浪钢网定位支柱通过转轴与破浪钢网的一端连接,于破浪钢网的另一端与富集区围隔的一端连接,富集区围隔的另一端通过船尾围隔固定支柱与船体侧面连接;还包括引导区围隔,引导区围隔的一端与破浪钢网的一端连接,引导区围隔的另一端设置引导机器人,引导区围隔与船体形成漂浮蓝藻引导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控制引导区围隔在水面与船体形成适宜的漂浮蓝藻引导区域,引导水面蓝藻在风力和水流的作用下,使其向漂浮蓝藻富集区域富集,采用破浪钢网对来流进行碎浪,使水流波动小,蓝藻富集密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型漂浮蓝藻富集引导智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型漂浮蓝藻富集引导智能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主流的蓝藻打捞模式还是以水面的传统的人工打捞与部分的机械打捞,以及固定蓝藻打捞点的富集打捞为主。但这两种主流的作业方式均不能有效的满足作业需求。在广阔水面,由于蓝藻自身的物化特性,漂于水面,受风浪的影响很大,时聚时散,如果船只随波逐流的去打捞蓝藻,则不能保证作业效率;在固定地点打捞蓝藻,能够想办法富集蓝藻,提高作业效率,但明显存在作业地点不够灵活的,不能满足整体蓝藻打捞需求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供一种区域型漂浮蓝藻富集引导智能系统,其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耗能成本。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区域型漂浮蓝藻富集引导智能系统,包括船体,于所述船体上分别设置引导机器人操作台和北斗定位系统,于所述船体的两侧分别安装破浪钢网定位支柱,各破浪钢网定位支柱通过转轴与破浪钢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破浪钢网的另一端与富集区围隔的一端连接,所述富集区围隔的另一端通过船尾围隔固定支柱与船体侧面连接,所述富集区围隔的内侧与船体形成漂浮蓝藻富集区;还包括引导区围隔,所述引导区围隔的一端与破浪钢网安装富集区围隔的一端连接,所述引导区围隔的另一端设置引导机器人,所述引导区围隔与船体形成漂浮蓝藻引导区。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引导机器人操作台与北斗定位系统固定于船体的前部;所述破浪钢网的网面由多组横向不锈钢钢条及多组纵向不锈钢钢条交错布置,各相邻横向不锈钢钢条及纵向不锈钢钢条之间等距布置;所述富集区围隔与引导区围隔均采用充气式漂浮围隔;所述富集区围隔与引导区围隔的长度为20~50m;所述引导机器人为小型无人遥控船,所述引导机器人由北斗定位系统及引导机器人操作台定位操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可以控制引导区围隔在水面与船体形成适宜的漂浮蓝藻引导区域,引导水面蓝藻在风力和水流的作用下,使其向漂浮蓝藻富集区域富集,采用破浪钢网对来流进行碎浪,有效减小水流波动,悬浮蓝藻颗粒上浮,提高漂浮蓝藻富集密度,从而提高蓝藻打捞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非作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作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破浪钢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船体;2、引导机器人操作台;3、北斗定位系统;4、破浪钢网固定杆;5、破浪钢网定位支柱;6、破浪钢网;7、船尾围隔固定支柱;8、富集区围隔;9、引导区围隔;10、引导机器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区域型漂浮蓝藻富集引导智能系统包括船体1,于船体1上分别设置引导机器人操作台2和北斗定位系统3,引导机器人操作台2与北斗定位系统3固定于船体1的前部。于船体1的两侧分别安装破浪钢网定位支柱5,各破浪钢网定位支柱5通过转轴与破浪钢网6的一端连接,于破浪钢网6的另一端与富集区围隔8的一端连接,富集区围隔8的另一端通过船尾围隔固定支柱7与船体1侧面连接,富集区围隔8的内侧与船体1形成漂浮蓝藻富集区;还包括引导区围隔9,引导区围隔9的一端与破浪钢网6安装富集区围隔8的一端连接,引导区围隔9的另一端设置引导机器人10,引导区围隔9与船体1形成漂浮蓝藻引导区。如图3所示,上述破浪钢网6的网面由多组横向不锈钢钢条及多组纵向不锈钢钢条交错布置,各相邻横向不锈钢钢条及纵向不锈钢钢条之间等距布置。上述富集区围隔8与引导区围隔9均采用充气式漂浮围隔。富集区围隔8与引导区围隔9的长度为20~50m。上述引导机器人10为小型无人遥控船,引导机器人10由北斗定位系统3及引导机器人操作台2定位操控。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实施例1:如图2所示,风浪较小的作业情况时,随船操作人员启动北斗定位系统3和引导机器人操作台2,通过北斗定位系统3手机作业区信息,根据作业需求将船体1移动至制动作业区域,同时遥控引导机器人10随船行驶。到达指定区域作业时,船舶减速慢行,船艏指向来流方向,此时打开破浪钢网6,破浪钢网6利用破浪钢网固定杆4固定位置,操控引导机器人10将引导区围隔9牵引并远离船体1,其待命于指定位置,根据水面环境,引导区围隔9与船体1之间形成半包围的湖路口形漂浮蓝藻引导区域,漂浮蓝藻随水流在自然风力的作用下,将被引导向靠近船尾的破浪钢网6及蓝藻富集区,若风力或水流力度不够,可以由操作人员自行将船体1移动,由于蓝藻的密度特性及破浪钢网6的碎浪作用,水流经过破浪钢网6的同时大幅度减小波动,悬浮于水中的蓝藻由于水流波动大幅减小的原因将上浮进一步富集,在富集区内,蓝藻越富集,水流越平静使蓝藻更容易上浮富集,其越靠近船尾富集区底部,蓝藻密度越大,在富集区靠近船尾的区域,蓝藻富集密度达到最大,大部分蓝藻漂浮水上,而水流及少部分悬浮蓝藻从富集区围隔8下方流出,从而达到自然风力及水动力作用下的藻水分离,在该区域收集打捞蓝藻,将提高作业船的蓝藻打捞效率。实施例2:作业区风浪较大的情况:如图2所示,随船人员只需要将船体1移动至指定区域后,打开破浪钢网6后由于风力及水流的作用使得漂浮蓝藻引导至破浪钢网6及蓝藻富集区,后续工作过程与上述风浪较小时的作业过程相同。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可以控制引导区围隔在水面与船体形成适宜的漂浮蓝藻引导区域,引导水面蓝藻在风力和水流的作用下,使其向漂浮蓝藻富集区域富集,采用破浪钢网对来流进行碎浪,有效减小水流波动,悬浮蓝藻颗粒上浮,提高漂浮蓝藻富集密度,从而提高蓝藻打捞效率。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区域型漂浮蓝藻富集引导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于所述船体(1)上分别设置引导机器人操作台(2)和北斗定位系统(3),于所述船体(1)的两侧分别安装破浪钢网定位支柱(5),各破浪钢网定位支柱(5)通过转轴与破浪钢网(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破浪钢网(6)的另一端与富集区围隔(8)的一端连接,所述富集区围隔(8)的另一端通过船尾围隔固定支柱(7)与船体(1)侧面连接,所述富集区围隔(8)的内侧与船体(1)形成漂浮蓝藻富集区;还包括引导区围隔(9),所述引导区围隔(9)的一端与破浪钢网(6)安装富集区围隔(8)的一端连接,所述引导区围隔(9)的另一端设置引导机器人(10),所述引导区围隔(9)与船体(1)形成漂浮蓝藻引导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型漂浮蓝藻富集引导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于所述船体(1)上分别设置引导机器人操作台(2)和北斗定位系统(3),于所述船体(1)的两侧分别安装破浪钢网定位支柱(5),各破浪钢网定位支柱(5)通过转轴与破浪钢网(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破浪钢网(6)的另一端与富集区围隔(8)的一端连接,所述富集区围隔(8)的另一端通过船尾围隔固定支柱(7)与船体(1)侧面连接,所述富集区围隔(8)的内侧与船体(1)形成漂浮蓝藻富集区;还包括引导区围隔(9),所述引导区围隔(9)的一端与破浪钢网(6)安装富集区围隔(8)的一端连接,所述引导区围隔(9)的另一端设置引导机器人(10),所述引导区围隔(9)与船体(1)形成漂浮蓝藻引导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型漂浮蓝藻富集引导智能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志奇陈旭清倪其军杨栋高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