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32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该技术方案将常规挡块的长方体结构改进成为Z字形结构,利用基座竖直的前端面为板材提供Y向的限位作用,并利用第二承重段水平的上端面为板材提供Z向的限位作用,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二承重段的上端面插接第二挡块,利用其为板材提供X向的限位作用。基于以上结构,可在折弯过程中对板材实现三位一体的多向定位作用。当用于折曲长度尺寸≧100mm的大件钣金材料时,通过对折曲边的多向定位,可有效保证板材稳定,同时对因产品自重而产生的自然下垂起到托举作用,从而保证折曲产品的精度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进一步涉及板材折弯设备的结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
技术介绍
在板材的机械加工中,普遍需要折弯操作,在利用模具对板材执行折弯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板材不会因受力而发生较大的偏移,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固定或限位,因此目前的折弯设备普遍利用挡块贴合于待加工板材的边缘处,并连接有平移机构,从而在折弯过程中对板材起到持续的限位作用,其结构如图1所示。然而现有的折弯设备靠位后挡块,仅在一个方向(即水平方向,也可称Y向)上对板材起到限位作用,当用于折曲长度尺寸≧100mm的大件钣金或工人操作不熟练时,很难精准靠位、产品折曲尺寸也无法保证,而且对于作业者而言,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生产效率比较低下,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生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板材折弯设备的挡块难以对折曲长度较大的材料实现良好定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包括基座,第一承重段,第二承重段,导向面,所述基座具以一竖直的前端面和一竖直的后端面,第一承重段连接在基座后端面的上端,第二承重段连接在基座前端面的下端,所述第二承重段具以一水平的上端面,第二限位块插接于二承重段的上端面上,导向面位于第二承重段上端面的前部。作为优选,还包括清根槽,所述清根槽有2个,其中1个清根槽位于第一承重段与基座连接处的底部,另1个清根槽位于第二承重段与基座连接处的顶部。作为优选,还包括上模夹具,上模,下模,板材,平移机构,其中上模连接在上模夹具的下端,下模位于上模的下方,板材放置于下模上,板材的末端分别与基座的前端面、第二承重段的上端面以及第二限位块相贴合,第一限位块通过基座的后端面与平移机构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基座呈长方体形状,基座的上端面与第一承重段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基座的下端面与第二承重段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作为优选,板材的折曲长度尺寸≧100mm。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构成了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其中基座竖直的前端面在水平方向(即Y向)上对板材起到限位作用,第二承重段对板材的自重起到托举作用,并利用其上端面对板材在竖直方向(即Z向)上起到限位作用,插接于第二承重段上的第二限位块对板材在X向上起到限位作用。第一承重段用于将整体受力作用于平移机构上,导向面可对板材略微下垂的末端起到引导作用。上模夹具用于夹持上模,上模和下模相配合,用于对板材实现折弯作用,平移机构可在水平方向平移,从而带动本技术在折弯过程中对板材持续起到定位作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该技术方案将常规挡块的长方体结构改进成为Z字形结构,利用基座竖直的前端面为板材提供Y向的限位作用,并利用第二承重段水平的上端面为板材提供Z向的限位作用,与此同时,本技术在第二承重段的上端面插接第二挡块,利用其为板材提供X向的限位作用。基于以上结构,可在折弯过程中对板材实现三位一体的多向定位作用。当用于折曲长度尺寸≧100mm的大件钣金材料时,通过对折曲边的多向定位,可有效保证板材稳定,同时对因产品自重而产生的自然下垂起到托举作用,从而保证折曲产品的精度和品质。通过对挡块结构的巧妙改进,使其在双向定位的同时实现承重功能,也省去了加工大件钣金产品时,需要人工对板材边缘进行托举、扶持的操作,从而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常规折弯挡块在板材折弯设备上的连接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在板材折弯设备上的连接结构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二限位块的局部结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限位块的局部结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第二限位块的局部结构右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第一限位块的局部结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第一限位块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中第一限位块的局部结构右视图;图中:1、上模夹具2、上模3、下模4、板材5、常规折弯挡块6、平移机构7、第一限位块8、第二限位块71、基座72、第一承重段73、第二承重段74、导向面75、清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如图2~9所示,包括第一限位块7和第二限位块8,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7包括基座71,第一承重段72,第二承重段73,导向面74,所述基座71具以一竖直的前端面和一竖直的后端面,第一承重段72连接在基座71后端面的上端,第二承重段73连接在基座71前端面的下端,所述第二承重段73具以一水平的上端面,第二限位块8插接于二承重段73的上端面上,导向面74位于第二承重段73上端面的前部。其中,还包括清根槽75,所述清根槽75有2个,其中1个清根槽75位于第一承重段72与基座71连接处的底部,另1个清根槽75位于第二承重段73与基座71连接处的顶部。还包括上模夹具1,上模2,下模3,板材4,平移机构6,其中上模2连接在上模夹具1的下端,下模3位于上模2的下方,板材4放置于下模3上,板材4的末端分别与基座71的前端面、第二承重段73的上端面以及第二限位块8相贴合,第一限位块7通过基座71的后端面与平移机构6固定连接。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限位块7和第二限位块8构成了本装置的主体结构,其中基座71竖直的前端面在水平方向(即Y向)上对板材4起到限位作用,第二承重段73对板材4的自重起到托举作用,并利用其上端面对板材4在竖直方向(即Z向)上起到限位作用,插接于第二承重段73上的第二限位块8对板材4在X向上起到限位作用。第一承重段72用于将整体受力作用于平移机构6上,导向面74可对板材4略微下垂的末端起到引导作用。上模夹具1用于夹持上模2,上模2和下模3相配合,用于对板材4实现折弯作用,平移机构6可在水平方向平移,从而带动本装置在折弯过程中对板材4持续起到定位作用。实施例2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如图2~9所示,包括第一限位块7和第二限位块8,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7包括基座71,第一承重段72,第二承重段73,导向面74,所述基座71具以一竖直的前端面和一竖直的后端面,第一承重段72连接在基座71后端面的上端,第二承重段73连接在基座71前端面的下端,所述第二承重段73具以一水平的上端面,第二限位块8插接于二承重段73的上端面上,导向面74位于第二承重段73上端面的前部。其中,还包括清根槽75,所述清根槽75有2个,其中1个清根槽75位于第一承重段72与基座71连接处的底部,另1个清根槽75位于第二承重段73与基座71连接处的顶部;还包括上模夹具1,上模2,下模3,板材4,平移机构6,其中上模2连接在上模夹具1的下端,下模3位于上模2的下方,板材4放置于下模3上,板材4的末端分别与基座71的前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块(7)和第二限位块(8),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7)包括基座(71),第一承重段(72),第二承重段(73),导向面(74),所述基座(71)具有一竖直的前端面和一竖直的后端面,第一承重段(72)连接在基座(71)后端面的上端,第二承重段(73)连接在基座(71)前端面的下端,所述第二承重段(73)具有一水平的上端面,第二限位块(8)插接于二承重段(73)的上端面上,导向面(74)位于第二承重段(73)上端面的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块(7)和第二限位块(8),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7)包括基座(71),第一承重段(72),第二承重段(73),导向面(74),所述基座(71)具有一竖直的前端面和一竖直的后端面,第一承重段(72)连接在基座(71)后端面的上端,第二承重段(73)连接在基座(71)前端面的下端,所述第二承重段(73)具有一水平的上端面,第二限位块(8)插接于二承重段(73)的上端面上,导向面(74)位于第二承重段(73)上端面的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弯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根槽(75),所述清根槽(75)有2个,其中1个清根槽(75)位于第一承重段(72)与基座(71)连接处的底部,另1个清根槽(75)位于第二承重段(73)与基座(71)连接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月秋陈嫦燕冶廷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翰星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