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96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干式反应塔从塔底到塔顶依次设有进气仓、文丘里管、夹套管,进气仓设有进气口,进气仓的顶部出气端连接文丘里管的底部进气端,文丘里管上位于最小管径部位的上部设有第一反应剂喷管,夹套管分为内管与外套管,内管的底部进气口连接文丘里管,内管的顶部出气端与外套管连通,外套管的底部设有出气口,文丘里管的高度占比为30%‑50%,夹套管的高度占比为45%‑6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气道后段设置夹套管,可延长塔内反应剂和烟气反应时间,使烟气反应更加充分;在进气口处设置文丘里管,通过文丘里效应,增大烟气速度提高烟气与反应剂的接触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
技术介绍
焚烧法就是利用高温(900~1000℃)燃烧易燃或惰性残余废弃物。这个温度足以燃烧所有可燃物质,剩下的只有灰尘和不可燃物质。焚烧法处理废物后产生的烟气虽经余热回收,但为控制二噁英类物质的重新生成,余热锅炉出口烟气温度要控制在500℃以上,加之烟气中含一定量的粉尘、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等)、二噁英类物质及重金属汞、镉、铅等,为防止焚烧产生的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必须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针对不同烟气成分及不同的环境质量控制要求,选用不同的烟气净化系统。干式反应塔的原理为利用消石灰脱除烟气中的酸和水分,采用喷雾干燥的原理将吸收剂消石灰喷入塔内,在塔内消石灰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反应同时吸收烟气中的水分,反应后的干粉产物部分在塔内分离由吸收塔底部排除,部分随烟气进入除尘设备。现有干式反应塔存在的问题有:塔内烟气流场不均匀,不利于脱酸剂与烟气的混合,脱酸剂停留时间短,在塔内发生沉降,反应剂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用以解决现烟气反应吸收不充分及设备占地面积大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所述干式反应塔从塔底到塔顶依次设有进气仓、文丘里管、夹套管,所述进气仓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仓的顶部出气端连接文丘里管的底部进气端,所述文丘里管上位于最小管径部位的上部设有第一反应剂喷管,所述夹套管分为内管与外套管,所述内管的底部进气口连接文丘里管,所述内管的顶部出气端与外套管连通,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文丘里管的高度占比为30%-50%,所述夹套管的高度占比为45%-65%。进一步的,所述文丘里管中最小直径:最大直径=0.8-0.9: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剂喷管倾斜插入在文丘里管的管壁上,所述第一反应剂喷管的喷口朝向文丘里管的最小管径部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剂喷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不超过60°。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与外套管的直径比为1:1.3-2。进一步的,所述进气仓的底部设有锥形口,所述锥形口的出口端设有盖帽。进一步的,所述文丘里管的进气端设有将气流通道分为多股气流空间的气流导向板。进一步的,所述气流空间与第一反应剂喷管的喷口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的底面为连接出口端的斜面。进一步的,所述文丘里管的最小管径处设有第二反应剂喷管。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在气道后段设置夹套管,可延长塔内反应剂和烟气反应时间,使烟气反应更加充分;在进气口处设置文丘里管,通过文丘里管的窄径聚集烟气,提高了烟气速度,提高了烟气与反应剂的接触率,同时烟气从窄径经过后会增加流速,气流的增速有助于反应剂的分散,使气流与反应剂分布均匀;夹套管可在几乎不增加设备体积的情况下增加气流与反应剂的移动路径,从而增加气流与反应剂的反应时间,从而节约空间减小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图。图中:1、进气仓;2、文丘里管;3、夹套管;4、进气口;5、第一反应剂喷管;6、内管;7、外套管;8、第二反应剂喷管;9、锥形口;10、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所述干式反应塔从塔底到塔顶依次设有进气仓1、文丘里管2、夹套管3,所述进气仓1设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仓1的顶部出气端连接文丘里管2的底部进气端,所述文丘里管2上位于最小管径部位的上部设有第一反应剂喷管5,所述夹套管3分为内管6与外套管7,所述内管6的底部进气口4连接文丘里管2,所述内管6的顶部出气端与外套管7连通,所述外套管7的底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文丘里管2的高度占比为30%-50%,所述夹套管3的高度占比为45%-65%。所述文丘里管2中最小直径:最大直径=0.8-0.9:1。为了增加反应效果,在文丘里管2的最小管径处设有第二反应剂喷管8,实现最高效率的融合反应剂与烟气。所述第一反应剂喷管5与第二反应剂喷管8倾斜插入在文丘里管2的管壁上,所述第一反应剂喷管5的喷口朝向文丘里管2的最小管径部位。所述第一反应剂喷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不超过60°。所述内管6与外套管7的直径比为1:1.3-2。所述进气仓1的底部设有锥形口9,所述锥形口9的出口端设有盖帽,用于收集从文丘里管2或夹套管3内落下的反应剂或烟尘,打开盖帽,将烟尘排出。所述文丘里管2的进气端设有将气流通道分为多股气流空间的气流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为两个倾斜板拼装组合而成的角板,夹角朝向进气仓1,根据导向板的数量的增加,可将文丘里管2的进气端分割成多个气流空间,可防止因截面上流速分布不均匀,反应剂无法与气流中心的烟气混合,从而降低了反应效果。导向板将气流分散,降低气流的整体冲击力,提高混合效果。所述气流空间与第一反应剂喷管5的喷口一一对应,使第一反应剂喷管5的喷出方向为气流空间的中心处,提高烟气与反应剂的混合效果。所述外套管7的底面为连接出口端的斜面10,用于将外套管7内沉积物质排出,降低外套管7内的颗粒物浓度,可提高后续的净化效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反应塔从塔底到塔顶依次设有进气仓、文丘里管、夹套管,所述进气仓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仓的顶部出气端连接文丘里管的底部进气端,所述文丘里管上位于最小管径部位的上部设有第一反应剂喷管,所述夹套管分为内管与外套管,所述内管的底部进气口连接文丘里管,所述内管的顶部出气端与外套管连通,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文丘里管的高度占比为30%‑50%,所述夹套管的高度占比为45%‑6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反应塔从塔底到塔顶依次设有进气仓、文丘里管、夹套管,所述进气仓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仓的顶部出气端连接文丘里管的底部进气端,所述文丘里管上位于最小管径部位的上部设有第一反应剂喷管,所述夹套管分为内管与外套管,所述内管的底部进气口连接文丘里管,所述内管的顶部出气端与外套管连通,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文丘里管的高度占比为30%-50%,所述夹套管的高度占比为45%-6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中最小直径:最大直径=0.8-0.9: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型文丘里干式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剂喷管倾斜插入在文丘里管的管壁上,所述第一反应剂喷管的喷口朝向文丘里管的最小管径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邱丽娟丁雅倩王胜朱振鑫
申请(专利权)人:亚德上海环保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