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再生的吸附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94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再生的吸附床,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第一罐体内设有上吸附层,第二罐体内设有下吸附层,第一罐体的下部设有上进气管,第二罐体的下部设有下进气管,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均与总进气管相连通,第一罐体的上部设有上出气管,第二罐体的上部设有下出气管,上出气管和下出气管均与总出气管相连通,上进气管、下进气管、上出气管和下出气管的管路上均设有阀门,第二罐体的底部设有蒸汽进气管,第二罐体的上部设有蒸汽出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吸附剂达到吸附饱和需要再生或者需要检修时,不用停止吸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废气处理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再生的吸附床
本技术属于吸附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再生的吸附床。
技术介绍
吸附就是有害气体与某种固体物质相接触,在界面上的扩散过程。在吸附现象中具有较大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公开号为CN2020968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吸附床,该活性炭吸附床包括吸附床框架、设置在吸附床框架内部的活性炭过滤装置,所述吸附床框架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吸附床框架设置有夹心保温板。但是,上述活性炭吸附床当达到吸附饱和或者需要检修时,需要停止吸附再进行上述操作,大大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可再生的吸附床,该吸附床在吸附剂再生或者检修时,不用停止吸附,确保了废气处理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再生的吸附床,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的上下两端均密封,第一罐体内设有上吸附层,第二罐体内设有下吸附层,第一罐体的下部设有上进气管,第二罐体的下部设有下进气管,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均与总进气管相连通,第一罐体的上部设有上出气管,第二罐体的上部设有下出气管,上出气管和下出气管均与总出气管相连通,上进气管、下进气管、上出气管和下出气管的管路上均设有阀门,第二罐体的底部设有蒸汽进气管,第二罐体的上部设有蒸汽出气管。进一步的,第二罐体的底部与下吸附层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均布器与第二均布器,第一均布器与第二均布器均由向下凸起的弧形板制成,第一均布器上均匀分布有第一通孔,第二均布器上均匀分布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是第二通孔的直径的2~4倍。进一步的,下吸附层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进一步的,第一吸附层的厚度是第二吸附层的厚度的2~3倍,第二吸附层的厚度是第三吸附层的厚度的2~3倍。进一步的,上吸附层和下吸附层内填充的吸附剂均为活性炭。进一步的,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均呈上下贯通的圆筒状。进一步的,第一罐体固定于第二罐体的顶端,第一罐体的顶部盖设有第一封头,第二罐体的底部密封有第二封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可再生的吸附床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吸附床,在吸附剂达到吸附饱和需要再生或者需要检修时,不用停止吸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废气处理的连续性;(2)本技术所述的吸附床,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方便快速散热,避免了下吸附层过热甚至着火;(3)本技术所述的吸附床,通过设置的第一均布器和第二均布器,脱附时蒸汽进气均匀,脱附效果佳。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可再生的吸附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罐体;11、第一封头;12、上吸附层;2、第二罐体;21、第二封头;22、下吸附层;221、第一吸附层;222、第二吸附层;223、第三吸附层;23、蒸汽进气管;24、蒸汽出气管;25、第一均布器;251、第一通孔;26、第二均布器;261、第二通孔;3、总进气管;31、上进气管;32、下进气管;4、总出气管;41、上出气管;42、下出气管;5、阀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可再生的吸附床,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均呈上下贯通的圆筒状。第一罐体1固定于第二罐体2的顶端,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的上下两端均密封。具体的,第一罐体1的顶部盖设有第一封头11,第二罐体2的底部密封有第二封头21。第一罐体1内设有上吸附层12,第二罐体2内设有下吸附层22。第一罐体1的下部设有上进气管31,第二罐体2的下部设有下进气管32,上进气管31和下进气管32均与总进气管3相连通;第一罐体1的上部设有上出气管41,第二罐体2的上部设有下出气管42,上出气管41和下出气管42均与总出气管4相连通。上进气管31、下进气管32、上出气管41和下出气管42的管路上均设有阀门5。第二罐体2的底部设有蒸汽进气管23,蒸汽进气管23与蒸汽发生装置相连,第二罐体2的上部设有蒸汽出气管24。为使进气均匀,提高脱附效果,第二罐体2的底部与下吸附层22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均布器25和第二均布器26。第一均布器25与第二均布器26均由向下凸起的弧形板制成,第一均布器25上均匀分布有第一通孔251,第二均布器26上均匀分布有第二通孔261,第一通孔251的直径是第二通孔261的直径的2~4倍。由于下吸附层22脱附时大量产热,为方便快速散热,避免了下吸附层22过热甚至着火,下吸附层22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吸附层221、第二吸附层222和第三吸附层223。且三个吸附层的厚度逐渐减小,具体的,第一吸附层221的厚度是第二吸附层222的厚度的2~3倍,第二吸附层222的厚度是第三吸附层223的厚度的2~3倍。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吸附时,关闭上进气管31和上出气管41上的阀门5,废气从下进气管32进入第二罐体2,依次经过第一吸附层221、第二吸附层222、第三吸附层223进行吸附,从下出气管42进入总出气管4,最后经总出气管4排出。当下吸附层22需要检修或者脱附时,关闭下进气管32和下出气管42上的阀门5,打开上进气管31和上出气管41上的阀门5,废气从上进气管31进入第一罐体1,经上吸附层12吸附后,从上出气管41进入总出气管4,最后经总出气管4排出。脱附时,第二罐体2停止吸附,由第一罐体1进行吸附。温度为110-130℃的高温蒸汽从蒸汽进气管23进入,依次经过第一吸附层221、第二吸附层222、第三吸附层223进行脱附,最终从蒸汽出气管24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再生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的上下两端均密封,第一罐体(1)内设有上吸附层(12),第二罐体(2)内设有下吸附层(22),第一罐体(1)的下部设有上进气管(31),第二罐体(2)的下部设有下进气管(32),上进气管(31)和下进气管(32)均与总进气管(3)相连通,第一罐体(1)的上部设有上出气管(41),第二罐体(2)的上部设有下出气管(42),上出气管(41)和下出气管(42)均与总出气管(4)相连通,上进气管(31)、下进气管(32)、上出气管(41)和下出气管(42)的管路上均设有阀门(5),第二罐体(2)的底部设有蒸汽进气管(23),第二罐体(2)的上部设有蒸汽出气管(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再生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的上下两端均密封,第一罐体(1)内设有上吸附层(12),第二罐体(2)内设有下吸附层(22),第一罐体(1)的下部设有上进气管(31),第二罐体(2)的下部设有下进气管(32),上进气管(31)和下进气管(32)均与总进气管(3)相连通,第一罐体(1)的上部设有上出气管(41),第二罐体(2)的上部设有下出气管(42),上出气管(41)和下出气管(42)均与总出气管(4)相连通,上进气管(31)、下进气管(32)、上出气管(41)和下出气管(42)的管路上均设有阀门(5),第二罐体(2)的底部设有蒸汽进气管(23),第二罐体(2)的上部设有蒸汽出气管(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第二罐体(2)的底部与下吸附层(22)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均布器(25)与第二均布器(26),第一均布器(25)与第二均布器(26)均由向下凸起的弧形板制成,第一均布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瑞龙腾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