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379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可充电电池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组件上。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电路基板、内嵌设于电路基板中的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包括印刷成型于每一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相邻两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采用过孔连接,并且所述螺旋线圈在相邻层电路基板之间交替地向内和向外缠绕,所述的充电线圈为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能量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充电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
技术介绍
植入式医疗装置通常有心脏起搏器、脊髓刺激器、脑深部神经刺激器等等。现有技术中,植入式医疗装置一般均配置有体外控制装置,两者之间通过双向无线通讯交换信息。为方便使用,植入式医疗装置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相关技术可参考于2017年8月22日公开的中国技术专利第CN206424428U号公开的一种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其包括有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可充电电池、用以电池充电能量接收的线圈、印刷电路板组件以及屏蔽层。当该种植入医疗装置植入患者体内后,将线圈靠近皮肤表面一侧设置;相应地,体外充电装置可通过线圈向可充电电池充电,以方便长期使用。上述充电用线圈通常采用漆包线铜线线圈作为充电线圈,该种线圈体积较大,特殊形状加工困难,由此导致现有的植入式医疗装置体积难以缩小,且整体设计及加工较为不易。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可充电电池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组件上,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电路基板、嵌设于电路基板中的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包括印刷成型于每一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相邻两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采用过孔连接,并且所述螺旋线圈在相邻层电路基板之间交替地向内和向外缠绕,所述的充电线圈为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能量传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线圈的线径为0.1-1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成型有5-8匝。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中径向相邻两个线圈的线距为0.1-0.5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线圈具有分别自顶层和底层电路基板的螺旋线圈引出以分别连接可充电电池正负极的连接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层叠设置有1-20层电路基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充电线圈相配合以向可充电电池充电的体外充电装置,所述体外充电装置具有与所述充电线圈相感应配合的供电线圈绕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电线圈绕组具有90-100匝供电线圈,并且供电线圈线径为0.1-1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还紧贴壳体设置有散热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填充在所述壳体、可充电电池和电路板组件之间的空间。本技术将充电线圈嵌设于电路基板中,具体为将螺旋线圈印刷成型在每一层电路基板内,使相邻两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采用过孔连接;通过该种设置,可使螺旋线圈加工简单、可靠性高,同时充分利用电路基板上的空间,并且采用印刷制成时,可将螺旋线圈的线径和线距满足多种设计需求,进而省去壳体内设置线圈所需的额外空间,有效减小本技术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的体积,对于现有设计中对空间要求和可靠性要求苛刻的植入医疗装置而言意义重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的充电线圈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充电线圈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适用于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系统(DBS)、植入式脑皮层刺激(CNS)、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SCS)、植入式骶神经电刺激系统(SNS)、植入式迷走神经电刺激系统(VNS)等其它类似的刺激系统。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包括可植入人体的体内部分100、与体内部分100相配的体外充电装置700,以进行无线充电。体内部分100使用时植入患者体内,用于对患者施加脉冲电刺激。另外,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还可以通过体外控制装置(图未示)对其进行远程控制,体外控制装置的结构不限,用于调节该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的脉冲参数,比如幅度、频率等。所述体内部分100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可充电电池2和电路板组件3;所述可充电电池2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组件3上。所述壳体1用于收容和密封可充电电池2和电路板组件3等元件或者模块。壳体1采用生物相容的金属材料制备,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钛合金材料。所述电路板组件3包括采用多层电路基板层压为一整体的电路板30和设置于其上的器件31。所述电路板可以理解为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电路基板,在本技术中,包括有1至20层电路基板,优选为8层,所述的电路基板可采用覆铜板,并采用诸如纸基、玻璃纤维布基、复合基(CEM系列)、陶瓷、金属芯基等)相关增强材料复合制成。其中,所述电路板组件3至少具备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信号控制,电路板组件3具有编辑好的程序,能够使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产生不同频率、不同脉冲宽度、不同幅度的电刺激脉冲信号。该电刺激脉冲信号的刺激波形可以是方波、正弦波、指数波、三角波等等。第二种功能,无线通讯,电路板组件3可以和体外控制装置无线连接,从而通过体外控制装置可选择电路板组件3的程序,调节程序参数,从而改变输出的电刺激脉冲信号。在本技术中,所述电路板30还包括有内嵌设于电路基板中的充电线圈32。所述的充电线圈32用以与体外充电装置700相配合,以对所述可充电电池2进行能量传输。从而,所述电路板组件3还具有进行无线充电的功能。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充电线圈32设置为包括印刷成型于每一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321,相邻两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321采用过孔连接,并且所述螺旋线圈321在相邻层电路基板之间交替地向内和向外缠绕。所述充电线圈32具有分别自顶层和底层电路基板的螺旋线圈321引出以分别连接可充电电池2正负极的连接端322。如此,在将所述螺旋线圈321采用印刷制成时,可使得所述螺旋线圈321充分利用电路基板上的空间呈异形设置且加工简单方便;并且,因一般情况下,植入医疗装置的充电电流在100mA以内,从而采用本技术将螺旋线圈321印刷设置于电路板30内时,可使螺旋线圈321线径设置得足够细,本实施例中螺旋线圈321线径设置可达0.1-1mm,优选设置为0.1mm。另外,在每一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成型设置有5-8匝,优选为6匝(如图2和图3)。每一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321中相邻线圈的线距为0.1-0.5mm,优选为0.2mm。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的壳体1内还紧贴壳体1设置有散热片4。该侧壳体1靠近体外充电装置700。散热片4材料为天然石墨片或人工石墨片等。由于靠近体外充电装置700的一侧壳体1上涡流大,导致发热大且不均匀,因此采用散热片4使得局部高热流密度降低,使得充电过程中壳体1温度最高点温度上升速度减慢,增强用户温度体验。另外,在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相变材料(未图示),所述相变材料填充在所述壳体1、可充电电池2和电路板组件3之间的空间。该相变材料可以是石蜡、灌封化合物、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可充电电池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组件上,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嵌设于电路基板中的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包括印刷成型于每一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相邻两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采用过孔连接,并且所述螺旋线圈在相邻层电路基板之间交替地向内和向外缠绕,所述的充电线圈为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能量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可充电电池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组件上,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嵌设于电路基板中的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包括印刷成型于每一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相邻两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采用过孔连接,并且所述螺旋线圈在相邻层电路基板之间交替地向内和向外缠绕,所述的充电线圈为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能量传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圈的线径为0.1-1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成型有5-8匝。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电式植入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层电路基板内的螺旋线圈中径向相邻两个线圈的线距为0.1-0.5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式植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