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山地丘陵区水田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324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水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改造目标区域,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去杂处理;S2.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平整;S3.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筑埂;S4.对改造后的田块进行翻耕,并向田块内灌水,且水深为垡片高度的2/3;S5.田块内灌水3‑5天后,对田块内进行碎土、搅浆以及平整作业;能够有效地将山丘陵区的零散耕地向水田改造,从而有效填补我国水田的需求缺口;能够确保改造后的水田能够适应水稻等需水量大的作物的生长,而且,改造后水田结构稳定性好,不会对改造区域的环境造成影响。

Method of paddy field reconstruction in Hilly Area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addy field transformation method in mountainous and hilly area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Determining the target area for transformation, removing impurities from the target area; S2. Leveling the target area for transformation; S3. Building ridges for the target area for transformation; S4. Tilling the improved field and irrigating the field with water depth of 2/3 of the height of the ridge; S5. Irrigating in the field 3. Five days later, the paddy fields were crushed, stirred and leveled; the scattered cultivated land in hilly areas could be effectively transformed into paddy fields, thus effectively filling the demand gap of paddy fields in China; the paddy fields after transformation could be ensured to adapt to the growth of crops with large water demand, such as rice, and the stability of paddy field structure after transformation would be improved without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 of the reformed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地丘陵区水田改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耕地改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山地丘陵区水田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山地丘陵区水田匮乏,耕种困难,不能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等需水量极大的作物,而山地丘陵区在我国占据较大的区域,往往这些山地丘陵区所种植的作物产量低,或者干脆被荒芜,从而造成耕地浪费,因此水田改造是该区域土地整治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耕地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国土资源部2014年18号文件《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证实水田的缺口正在逐步增大,因此水田改造对于改善丘陵区现状有重要作用,因此,将山地丘陵区改造成水田则显得更为重要,然而,但目前而言,对于山地丘陵区水田改造工程仍然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实际应用的例子更是少见,尤其是在水田改造后田块及田埂的布局与设计等没有相应的规范措施,急需集成并创新水田改造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改造方法,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手段加以解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水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改造目标区域,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去杂处理;S2.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平整;S3.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筑埂;S4.对改造后的田块进行翻耕,并向田块内灌水,且水深为垡片高度的2/3;S5.田块内灌水3-5天后,对田块内进行碎土、搅浆以及平整作业。进一步,步骤S1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改造目标区域:选择地形坡度小于25°,田面坡度小于6°以及土层厚度大于50cm,且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大于10.0g.kg-1,砾石含量小于5%,土壤的pH值为6.0—8.0的区域。进一步,对改造目标区域去杂包括在目标区域的表土去除枯枝落叶、杂草、树根、垃圾以及废渣。进一步,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平整包括:S201.拆除目标区域内原田块间的田埂;S202.对高度差在30cm以上的区域进行表土剥离,且剥离厚度为30cm;S203.对表土剥离后的区域进行挖高填低处理;S204.对经过步骤S203处理的区域进行犁底层夯实,且压实度大于或者等于90%;S205.表土回填,回填后的表土的高度差小于3cm;S206.对田面进行平整处理。进一步,在对犁底层夯实时,采用机械设备碾压,对于机械设备无法到达的区域,采用人工夯实,且压实度大于90%,且犁底层的厚度大于5cm,紧实度为1.8g/cm3~2.2g/cm3,且犁底层的平整度小于2°。进一步,在步骤S203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挖高填低的土方量:S1(H1-Ha)+S2(H2-Ha)+…+Sn(Hn-Ha)=0其中,Ha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其中,Si为第i个挖取土壤或者回填土壤的区域的面积,Hi为第i个挖取土壤或者回填土壤的区域的高程,Ha为田面平整后的高程,i=1,2,…,n。进一步,步骤S3中,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筑埂:S301.清除外边坡的杂物,并夯实外边坡;S302.在土质稳定性差的改造区域外:在外边坡外侧砌筑石坎,石坎的坡比为1:0.2,在石坎的顶部内侧设置夯实土方,土方的高度为0.2m,顶部宽度为0.2m且底部宽度为0.3m;在土质稳定性好的区域外:在外边坡上设置土埂,且土埂的底部宽度为60cm,顶部宽度为40cm且高度为30cm,土埂的坡比为1:0.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改造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山丘陵区的零散耕地改造成水田,从而有效填补我国水田的需求缺口;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改造,能够确保改造后的水田能够适应水稻等需水量大的作物的生长,而且,改造后水田结构稳定性好,不会对改造区域的环境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为边坡结构稳定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边坡结构不稳定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意图以及实施方式作出详细地阐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水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改造目标区域,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去杂处理;去杂包括枯枝落叶、杂草、树根、垃圾、废渣等,一方面确保水田质量,另一方面保证操作、耕种的安全;S2.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平整;S3.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筑埂;S4.对改造后的田块进行翻耕,并向田块内灌水进行泡田,且水深为垡片高度的2/3;泡田时需对田块进行犁地、翻耕,增加松土层厚度及土壤含水量,根据片块实际情况可分为机械翻耕、人工翻耕;S5.田块内灌水3-5天后,对田块内进行碎土、搅浆以及平整作业。采用平地机或旋耕机进行碎土、搅浆、平地作业,不能进行机械操作的区域进行人工操作,搅浆要求达到两遍,搅浆整地要透彻,不留生格子,有足够的塇土利于根系发育。水整地标准要求达到:平、透、净、直、大、齐、深、匀水(搅浆整地结束后沉淀15~20天以上,保持水层5~7厘米,不能落干)。平:田块内高低差小于3厘米;透:整地后耕层深浅一致;净:捞净田块内植株残渣;直:即,主、付埂直;大:扩大田块面积(8~10亩);齐:池埂横平竖直;深:整地深度12~15厘米;匀:整地均匀一致到头到边。泡田及水整地结束后,在插秧前本田内不能缺水,防止土壤板结。水整地之后要求耕层以下有20cm以上的隔离层(粘土),无漏水,田面平整程度达到相对高差为±3cm。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山丘陵区的零散耕地改造成水田,从而有效填补我国水田的需求缺口;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改造,能够确保改造后的水田能够适应水稻等需水量大的作物的生长,而且,改造后水田结构稳定性好,不会对改造区域的环境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平整包括:S201.拆除目标区域内原田块间的田埂;S202.对高度差在30cm以上的区域进行表土剥离,且剥离厚度为30cm;S203.对表土剥离后的区域进行挖高填低处理;S204.对经过步骤S203处理的区域进行犁底层夯实,且压实度大于或者等于90%;在对犁底层夯实时,犁底层的厚度大于5cm,紧实度为1.8g/cm3~2.2g/cm3,且犁底层的平整度小于2°;S205.表土回填,回填后的表土的高度差小于3cm;S206.对田面进行平整处理。通过上述方法,一方面确保在改造过程中减少工程量,而且能够减少对改造区域的环境破坏,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改造后的水田的保水性能,利于耕种。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03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挖高填低的土方量:S1(H1-Ha)+S2(H2-Ha)+…+Sn(Hn-Ha)=0其中,Ha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其中,Si为第i个挖取土壤或者回填土壤的区域的面积,Hi为第i个挖取土壤或者回填土壤的区域的高程,Ha为田面平整后的高程,i=1,2,…,n。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确保挖填的土方量的准确性,减少环境的破坏以及工程量,而且确保改造后的水田的涂层厚度。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筑埂:S302.清除外边坡的杂物,并夯实外边坡;S303.在土质稳定性差的改造区域外:在外边坡外侧砌筑石坎,石坎采用M7.5水泥砂浆浆砌,石坎基础下埋0.2m,石坎的坡比为1:0.2;在石坎的顶部内侧设置夯实土方,土方的高度为0.2m,顶部宽度为0.2m且底部宽度为0.3m;石坎基底呈逆坡,外高内低,分层砌筑,布设于坚硬的土质或基岩上,根据埂坎的不同部位,由下层到上层从大到小分层浆砌,浆砌时要注意上、下、左、右石块错缝相接和压实靠拢,如图3所示,1为边坡,2为石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丘陵区水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改造目标区域,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去杂处理;S2.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平整;S3.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筑埂;S4.对改造后的田块进行翻耕,并向田块内灌水,且水深为垡片高度的2/3;S5.田块内灌水3‑5天后,对田块内进行碎土、搅浆以及平整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丘陵区水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改造目标区域,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去杂处理;S2.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平整;S3.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筑埂;S4.对改造后的田块进行翻耕,并向田块内灌水,且水深为垡片高度的2/3;S5.田块内灌水3-5天后,对田块内进行碎土、搅浆以及平整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山地丘陵区水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根据如下方法确定改造目标区域:选择地形坡度小于25°,田面坡度小于6°以及土层厚度大于50cm,且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大于10.0g.kg-1,砾石含量小于5%,土壤的pH值为6.0—8.0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山地丘陵区水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改造目标区域去杂包括在目标区域的表土去除枯枝落叶、杂草、树根、垃圾以及废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山地丘陵地区水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改造目标区域进行平整包括:S201.拆除目标区域内原田块间的田埂;S202.对高度差在30cm以上的区域进行表土剥离,且剥离厚度为30cm;S203.对表土剥离后的区域进行挖高填低处理;S204.对经过步骤S203处理的区域进行犁底层夯实,且压实度大于或者等于90%;S205.表土回填,回填后的表土的高度差小于3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珍魏朝富钟守琴李江文高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