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3218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7:45
显示装置包括:基板(20);在基板(20)的一个面以规则的、且相互分离的状态排列,并发出可见光的多个发光元件(30);以及覆盖各个发光元件(30),并在发光元件(30)与发光元件(30)之间包括与基板(20)的一个面密接且具有防水性、可见光透过性及耐气候性的保护膜(50)。发光元件(30)具有被树脂覆盖的发光二极管,该树脂的耐气候性比保护膜(50)要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存在具备将多个发光元件排列成矩阵状而得到的多个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这种显示装置例如设置在体育馆、剧场、展览会等室内、建筑物的壁面或竞技场的室外。当在室外设置显示装置时,由于外部光线在发光元件的发光部表面反射,因此,熄灭的发光元件的亮度变高,其结果有可能会导致显示图像的对比度下降。此外,由于显示装置暴露在雨、雪等中,因此,水有可能会进入到发光元件的端子,进而导致发光元件劣化。为了防止这种对比度的下降和发光元件的劣化,提出了各种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发光单元,该发光单元具有形成了防水用的树脂层的基板、以及安装于基板的多个发光元件。防水用的树脂层由硅树脂、聚氨酯树脂形成,覆盖发光元件的端子,对端子进行防水保护。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光单元中,为了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而设置了檐状的百叶板,该檐状的百叶板配置在树脂层上,限制外部光线的入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566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显示装置的百叶板设置在树脂层上。因此,与没有设置树脂层的显示装置相比,百叶板的配置位置变高。其结果是,在将未设有树脂层的显示装置用的百叶板直接安装到树脂层的情况下,百叶板有可能会遮住发光元件的光。此外,由于在基板上形成树脂层,因此,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较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百叶板遮住发光元件的光、且具有防水性、制造成本较低的显示装置。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发出可见光的多个发光元件;以及具有防水性、可见光透过性及耐气候性的膜构件。发光元件以规则的、彼此分离的状态排列在基板的一个面。然后,膜构件覆盖各个发光元件,且在发光元件与发光元件之间与基板的一个面密接。发光元件具有被树脂覆盖的发光二极管,该树脂的耐气候性比膜构件要低。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具有防水性的膜构件覆盖各个发光元件,并在发光元件与发光元件之间与基板的一个面密接,因此,水难以从外部浸入到发光元件。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防水性得以提高。由于膜构件在发光元件与发光元件之间仅与基板的一个面密接,因此,即使在发光元件与发光元件之间设置了百叶板的情况下,从基板的一个面到百叶板的距离也不易变大。因此,能够防止百叶板遮住发光元件的光。由于不需要使用耐气候性较高的树脂来覆盖发光二极管,因此,在发光二极管的制造中能够使用廉价且耐气候性较低的树脂。由此,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构成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构成发光单元的发光元件的立体图。图5是构成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保护膜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保护膜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图中相同或同等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是设置于体育场、赛马场等室外的所谓的大型视频装置。以下,参照图1~图5来说明显示装置的结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如图1所示,由16个显示单元10组合成4行×4列的矩阵状而构成。显示单元10分别形成为正方形状,具有显示图像的画面10A。并且,多个显示单元10在画面10A的边相邻接的状态下进行组合。构成视频的一部分的信号被输入到各个显示单元10。由此,显示装置1通过16个画面10A整体来显示一个视频。显示单元10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基板20;呈矩阵状排列于基板20的多个发光元件30;防止外部光线的反射的百叶板40;以及保护基板20和发光元件30不受雨雪影响的保护膜50。基板20如图2所示,形成为正方形状。在基板20的背面,设置有未图示的布线,传输用于驱动发光元件30的信号。该布线与发光元件30的未图示的驱动电路相连接。基板20以背面朝向壳体21的底部的状态收纳于壳体21。在基板20的正面,以7行×7列的矩阵状、且相互分离的状态安装有发光元件30。此外,在基板20的正面的发光元件配置位置,如图3所示,设置有电极焊盘22。电极焊盘22配置在与发光元件30的后述的封装电极32R、32G、32B、32C相对的位置。电极焊盘22分别与未图示的背面的布线相连接。电极焊盘22经由背面的布线对发光元件30与驱动电路进行连接。如图4所示,发光元件30在封装35的上表面30A具有凹部30B。凹部30B中安装有表面安装型(SMD:surfaceMountingDevice:表面安装器件)的发光二极管31R、31G、31B(发光部)。即,发光元件30是所谓的三合一型。为了防止发光二极管31R~31B的光的损失,提高发光二极管31R~31B的发光效率,凹部30B形成得比以往的室外设置用的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发光元件的凹部要浅。凹部30B的深度D小于封装35的高度H2(从封装35的背面到上表面30A为止的高度)的80%。更详细而言,当封装35的高度H2为1.5~2.0mm时,深度D为0.5~1.5mm。此外,凹部30B中设置有与发光二极管31R~31B的端子相连接的未图示的焊盘,分别对发光二极管31R~31B各设置2个,总计设置6个该焊盘。并且,凹部30B由覆盖发光二极管31R~31B的环氧树脂进行密封。在封装35的外部侧面,设有与焊盘连接的封装电极32R、32G、32B、32C。封装电极32R、32G、32B是与发光二极管31R~31B的阳极(或阴极)所连接的3个焊盘相连接的信号电极。封装电极32C是与发光二极管31R~31B的阴极(或阳极)所连接的另外三个焊盘公共地相连接的公共电极。封装电极32R~32C分别从设置于凹部30B的焊盘开始延伸,通过封装35内部,在封装35的侧面露出至外部,并进一步从封装35的侧面向背面延伸。如上所述,凹部30B形成得比以往的室外设置用的显示装置的发光元件的凹部要浅。因此,封装电极32R~32C的从封装35的侧面到背面的长度、即高度H3比以往的室外设置用的显示装置的发光元件的高度要高。若详细进行说明,则封装电极32R~32C的高度H3为封装35的高度H2的20%以上、且小于100%。例如,当封装35的高度H2为1.5~2.0mm时,高度H3为1.0mm。并且,封装电极32R~32C如上所述,通过焊料与配置在基板20的正面的电极焊盘22相连接。未图示的驱动电路经由布线使封装电极32R与封装电极32C之间、封装电极32G与封装电极32C之间、封装电极32B与封装电极32C之间流过与发光二极管31R~31B的发光强度相对应的大小的驱动电流。由此,发光元件30以任意的颜色和任意的强度来进行发光。在图2所示的基板20的正面,设置有与发光元件30的行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百叶板40。百叶板40在上下方向夹住发光元件30的行。并且,百叶板40安装于壳体21。百叶板40如图3所示,分别形成为剖面矩形状。为了防止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元件,该多个发光元件以规则的、且相互分离的状态排列于所述基板的一个面,并发出可见光;以及膜构件,该膜构件覆盖各个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与所述基板的一个面密接,并具有防水性、可见光透过性及耐气候性,所述发光元件具有被树脂覆盖的发光二极管,该树脂的耐气候性比所述膜构件要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元件,该多个发光元件以规则的、且相互分离的状态排列于所述基板的一个面,并发出可见光;以及膜构件,该膜构件覆盖各个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与所述基板的一个面密接,并具有防水性、可见光透过性及耐气候性,所述发光元件具有被树脂覆盖的发光二极管,该树脂的耐气候性比所述膜构件要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包含环氧树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具有与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电极焊盘相连接的电极,在将从所述基板的一个面起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设为高度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电极的高度为所述发光元件的高度的20%以上、且小于10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构件的厚度比所述电极的高度要小。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百叶板,该百叶板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且与所述膜构件的所述基板相反侧的面相邻接地进行设置,所述百叶板的所述基板相反侧的面配置为比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基板相反侧的面的发光部更靠所述基板一侧。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构件在所述基板的一个面侧具有粘贴层或粘接层。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构件包含具有吸收紫外线的特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切通聪鲛岛壮平田边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