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3210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在具有流动第1流体的流路的板翅片层叠体的各个板翅片叠层间流动第2流体、在第1流体与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此外,在形成于板翅片(2a)的端部的集管区域或流路U形转弯侧端部设置有多个突起(22a,22b)。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板翅片(2a)的端部的热交换贡献度,提高板翅片(2a)整体的热交换效率,提供小型且高性能的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装置,特别涉及将流动制冷剂的板状的板翅片层叠而构成的板翅片层叠型的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以空气调节机和制冷机为代表的制冷装置通过使由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在与冷凝器和蒸发器为代表的热交换器循环而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来进行供冷或者供暖。但是,作为装置的性能和节能性被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大幅左右。因此,对热交换器强烈要求高效率化。这其中,制冷装置的热交换器一般使用在翅片组贯通传热管而构成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通过实现其传热管的小口径化而推进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和小型化。但是,这样的传热管的小口径化存在限度,因此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和小型化越来越接近极限。另一方面,在用于热能的热交换器中,已知有将具有流路的交换板翅片层叠而构成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在流动于在板翅片之中形成的流路的制冷剂即第1流体与流动于所层叠的板翅片之间的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在车辆用的空气调节机等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31、图32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100通过将具有流动制冷剂的流路101的板翅片102层叠而构成板翅片层叠体103。而且在板翅片层叠体103的两侧部层叠配置有端板104,在流路101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入口侧集管流路105和出口侧集管流路106而构成热交换器100。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技术注册第31927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记载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通过在板翅片102冲压成形凹状槽而形成流路101,因此能够使流路101的截面积比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使用的传热管小,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在板翅片102的两端部存在热交换贡献度低的称为入口侧集管流路105与出口侧集管流路106的集管区域,因此虽然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相比其热交换效率得到提高但是还存在改善的余地。此外,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从入口侧集管流路105至出口侧集管流路106的流路101为直线状所以短,而因为只要不使板翅片102长就不能使流路尺寸长,所以还存在热交换器大型化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中,后者的热交换器的大型化问题能够通过使流路101U形转弯来抑制板翅片102的大型化并同时确保流路长度,因此能够消除。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板翅片102的U形转弯侧端部虽然与没有入口侧集管流路105、出口侧集管流路106相应地减少面积,但是也留有一定幅度的热交换贡献度低的部分。特别是图中所示的翅板102,为了在制造时容易进行其层叠定位而在两端部分设置有定位销用的销孔,因此在流路101U形转弯的板翅片102的端部至少需要销孔的面积,虽然不是与设置有入口侧集管流路105和出口侧集管流路106的一侧的端部相同的宽度尺寸但是还留有热交换贡献度低的部分。而且,由于U形转弯侧端部的销孔的下游侧部分成为死水区域所以销孔的下游部分几乎不具有热交换功能,其热交换贡献度极低。本专利技术提供提高板翅片的端部的热交换贡献度、小型高性能的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装置。本专利技术为在形成于板翅片的端部的集管区域或流路的U形转弯侧端部设置有突起的结构。由此,能够提高板翅片的端部的热交换贡献度,能够提高板翅片全体的热交换效率。而且能够在其上推进第1流体流路的流路截面积的小口径化,通过流路的小口径化实现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因此,能够提供小型且热交换效率高的热交换器。而且,通过使用这样的热交换器,能够提高板翅片的端部的热交换贡献度,提高板翅片全体的热交换效率,能够提供小型且热交换效率高的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节能性高的高性能制冷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以上下分离的状态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的板翅片层叠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图1的5-5截面图。图6是图1的6-6截面图。图7是图2的7-7截面图。图8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流入管和流出管的连接部分与集管开口部分截断表示的立体图。图9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的第1流体流路组部分截断表示的立体图。图10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1流体流路组部分截断表示的立体图。图11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的定位用销孔部分截断表示的立体图。图12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的集管开口部分截断表示的立体图。图13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的板翅片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集管区域的放大俯视图。图15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结构放大一部分地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16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1板翅片的俯视图。图16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2板翅片的俯视图。图16C是用于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1板翅片与第2板翅片重叠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制冷剂流动动作的图。图18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流路区域设置的突起的放大立体图。图19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第1流体流路的U形转弯侧端部设置的突起的放大立体图。图20是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以上下分离的状态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21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的板翅片的俯视图。图22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结构放大一部分地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的第1流体流路组部分截断表示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从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取下分流控制管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的分流控制管插入部分的立体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分流控制管的立体图。图2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分流控制管部分的截面图。图29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1~第3实施方式的任一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循环图。图30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1~第3实施方式的任一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31是现有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截面图。图32是现有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结构,还包括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技术思想等同的热交换器的结构。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中表示的结构、功能、动作等仅为例示,并非限定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以上下分离的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在具有流动第1流体的热交换流路的板翅片层叠体的各个板翅片叠层间流动第2流体,在所述第1流体与所述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板翅片层叠体的板翅片包括:流路区域,其具有并行流动所述第1流体的多个第1流体流路;和集管区域,其具有与所述流路区域的各个所述第1流体流路连通的入口侧集管流路和出口侧集管流路,并且所述第1流体流路通过在所述板翅片设置凹状槽而形成,而且,在所述板翅片的所述集管区域设置有多个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21 JP 2016-2066051.一种热交换器,其在具有流动第1流体的热交换流路的板翅片层叠体的各个板翅片叠层间流动第2流体,在所述第1流体与所述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板翅片层叠体的板翅片包括:流路区域,其具有并行流动所述第1流体的多个第1流体流路;和集管区域,其具有与所述流路区域的各个所述第1流体流路连通的入口侧集管流路和出口侧集管流路,并且所述第1流体流路通过在所述板翅片设置凹状槽而形成,而且,在所述板翅片的所述集管区域设置有多个突起。2.一种热交换器,其在具有流动第1流体的热交换流路的板翅片层叠体的各个板翅片叠层间流动第2流体,在所述第1流体与所述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板翅片层叠体的板翅片包括:流路区域,其具有并行流动所述第1流体的多个第1流体流路;和集管区域,其具有与所述流路区域的各个第1流体流路连通的入口侧集管流路和出口侧集管流路,并且所述第1流体流路通过在所述板翅片设置凹状槽而形成,而且,使形成于所述板翅片的第1流体流路呈U字形U形转弯而将具有与第1流体流路连通的入口侧集管流路和出口侧集管流路的集管区域集中于所述板翅片的第1端部,且所述热交换用流路在U形转弯侧的所述板翅片的第2端部设置有突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以切开成形的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名越健二山本宪昭大城崇裕奥村拓也丸本一彦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