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085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阴端子,能够通过缩短往低导电率的阳端子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并增加往高导电率的阴端子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从而抑制阴阳端子间的电阻。一种阴端子(10),其与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阳侧主体部(41)的阳端子(40)嵌合,阴端子具备:阴侧主体部(11),阳侧主体部从前方插通到阴侧主体部;弹性接触片(23),其从相对于阴端子与阳端子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一方的方向与阳侧主体部发生弹性接触;接受部(16),其从与一方的方向相反的另一方的方向与阳侧主体部抵接,作为接受部与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受侧触点部(19)位于比作为弹性接触片与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触片侧触点部(27)靠前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阴端子
本说明书所揭示的技术涉及一种阴端子。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阴端子的一例,已知有日本特开2008-117650号公报(后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端子零件。这种端子零件被称为阴型端子,具备:在前后方向贯通而呈现方筒状的筒状嵌合部;设在筒状嵌合部后方的电线连接部;以及将筒状嵌合部和电线连接部连结的连结部。电线连接部呈现开放筒状,电线的芯线通过压接而连接。筒状嵌合部构成为具备:作为底面的水平基板;作为上表面的水平接受板;以及与基板及接受板呈大致直角的左右一对的侧板。筒状嵌合部内收纳有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片的形态为从该基板的前端往后方回折而延伸成为悬臂状。在弹性接触片的最高的位置形成有触点部,该触点部是通过敲打使得弹性接触片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成为隆起状而形成的触点。通过将接受板的一部分以与接受板大致平行的方式向下方(弹性接触片侧)敲打,从而形成接触部,接触部的下表面(与弹性接触片对置的面)为呈现水平而平坦状的接触面。作为端子零件的连接对象的对方侧端子被称为阳型端子,在前端部形成有突片(tab),突片形成为前后方向细长且水平的板状。当端子零件与对方侧端子嵌合时,对方侧端子的突片会插入至端子零件的弹性接触片与接受板的接触部之间。此时,弹性接触片的触点部会从下方与对方侧端子的突片的下表面发生弹性接触。由此,对方侧端子的突片的上表面与接受板的接触部抵接。当在端子零件与对方侧端子嵌合的状态下施加电压于对方侧端子时,电流会从对方侧端子的突片开始并经由弹性接触片的触点部以及接受板的接触部与突片的触点,而流往端子零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176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由于端子零件的接受板的接触部的下表面为平坦状,故当端子零件与对方侧端子嵌合时,虽然接受板的接触部和突片发生面接触,但若因振动等而对突片施力使突片倾斜的话,突片与接受板的接触部就会变成点接触。此时,因为随着突片的倾斜程度而使得触点位置会有所不同,故存有突片与接受板的接触部的触点位置不定的问题。此外,一般而言阴型的端子零件的材质与阳型的对方侧端子的材质不同,阴型的端子零件比阳型的对方侧端子有更高的导电率。因此,突片与接受板的接触部的触点位置位于比弹性接触片的触点部靠前方(突片的前端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与触点位置位于比弹性接触片的触点部靠后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存有往突片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变长,端子间的电阻变大的问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说明书揭示的阴端子,其与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阳侧主体部的阳端子嵌合,所述阴端子具备阴侧主体部、弹性接触片以及接受部;所述阳侧主体部从前方插通到所述阴侧主体部,所述弹性接触片从相对于所述阴端子与所述阳端子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一方的方向与所述阳侧主体部发生弹性接触,所述接受部从与所述一方的方向相反的另一方的方向与所述阳侧主体部抵接;作为所述接受部与所述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受侧触点部位于比作为所述弹性接触片与所述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触片侧触点部靠前方的位置。根据像这样的结构,由于接受侧触点部比接触片侧触点部靠前方,故与现有的接受侧触点部比接触片侧触点部靠后方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往阳侧主体部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而减少阴阳端子间的电阻。此外能够为以下结构:所述阴侧主体部具有供所述阳侧主体部插通的开口部体;所述弹性接触片具有回折部,所述回折部形成为从所述开口部的前缘以悬臂状向后方回折的形状;在所述回折部设有突条部,所述突条部向所述另一方的方向突出成突条状;所述接触片侧触点部设在所述突条部上。根据像这样的结构,弹性接触片与阳侧主体部的触点会确定在突条部上,使触点位置得以明确。此外能够为以下结构:所述接受部形成为向所述一方的方向突出的山形状,并具备前侧倾斜部以及后侧倾斜部,所述前侧倾斜部以所述接受侧触点部作为顶点而位于前侧,并向所述另一方的方向倾斜,所述后侧倾斜部位于后侧而向所述另一方的方向倾斜;所述前侧倾斜部为比所述后侧倾斜部陡峭的倾斜,所述接受侧触点部设在所述阴侧主体部的所述开口部侧。根据像这样的结构,由于接受侧触点部的位置在开口部侧,故能够缩短往阳侧主体部流动的电流路径。此外能够为以下结构:所述接受部在所述阴侧主体部内的宽度方向并排配置多个。根据像这样的结构,接受侧触点部为多个,故能够谋求降低阴阳端子间的接触电阻。此外,通过增加阳侧主体部与接受部之间的触点,能够防止阳侧主体部在阴侧主体部内的晃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说明书揭示的阴端子,能够通过缩短往低导电率的阳端子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并增加往高导电率的阴端子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从而抑制阴阳端子间的电阻。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阴壳体与阳壳体嵌合时的剖面图(正向嵌合的情形)。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阴壳体与阳壳体嵌合时的剖面图(斜向嵌合的情形)。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阴端子的剖面图。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沿图3的A-A线的剖面图。图5是实施方式2中的从下方观看接受部时的剖面图,是与图4对应的剖面图。图6是实施方式3中的从下方观看接受部时的剖面图,是与图4对应的剖面图。图7是实施方式4中的从下方观看接受部时的剖面图,是与图4对应的剖面图。图8是参考例1中的阴端子的剖面图。图9是参考例1中的沿图8的B-B线的剖面图。图10是参考例2中的阴端子的剖面图。图11是参考例2中的沿图10的C-C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参见图1至图4说明实施方式1。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阴端子10是被收纳在阴壳体50使用。阴壳体50与收纳有阳端子40的阳壳体70嵌合。当阴壳体50与阳壳体70嵌合时,阴端子10会与阳端子40嵌合。后续的说明中,将图1至图4中的X方向设为前方,Z方向设为上方,Y方向设为右方。阴端子10是通过将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如图3、图4所示,阴端子10具备呈现方筒状且在前后方向开口的阴侧主体部11。阴侧主体部11具备上侧的顶壁13、下侧的底壁21、将顶壁13的侧缘与底壁21的侧缘之间连结的一对侧壁20及弹性接触片23。如图3所示,顶壁13通过将2张板上下重叠设置而构成,由上侧的上侧顶壁14及下侧的下侧顶壁15构成。在下侧顶壁15的前侧设有向下方突出成山状的接受部16。如图4所示,接受部16在左右方向並排配置2个。接受部16的顶点成为与后述阳侧主体部41接触的接受侧触点部19。如图3所示,接受部16由从接受侧触点部19向前侧倾斜的前侧倾斜部17及向后侧倾斜的后侧倾斜部18构成。后侧倾斜部18为平缓的倾斜,前侧倾斜部17为比后侧倾斜部18陡峭的倾斜。由此方式,接受侧触点部19的位置处于阴侧主体部11的前侧的开口部12的附近。如图3所示,底壁21为板状,在比中央稍微靠后侧设有开口的卡止孔22。虽未图示,但从底壁21的后端向后方突出设置有电线连接部。虽未图示,但在电线连接部固定有电线的芯线,阴端子10与电线为电连接。在电线插通有未图示的橡胶栓,在电线连接部固定有被电线插通的橡胶栓。如图3所示,弹性接触片23具备第1回折部(回折部)25、第2回折部29以及过度挠曲防止部31。第1回折部25形成为从底壁21的前端经由第1基端部24向后方回折的形状。此外,在第1回折部25设有从上表面以突条(bead)状向上方突出的突条部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阴端子,其与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阳侧主体部的阳端子嵌合,所述阴端子具备阴侧主体部、弹性接触片以及接受部;所述阳侧主体部从前方插通到所述阴侧主体部,所述弹性接触片从相对于所述阴端子与所述阳端子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一方的方向与所述阳侧主体部发生弹性接触,所述接受部从与所述一方的方向相反的另一方的方向与所述阳侧主体部抵接;作为所述接受部与所述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受侧触点部位于比作为所述弹性接触片与所述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触片侧触点部靠前方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31 JP 2017-1480451.一种阴端子,其与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阳侧主体部的阳端子嵌合,所述阴端子具备阴侧主体部、弹性接触片以及接受部;所述阳侧主体部从前方插通到所述阴侧主体部,所述弹性接触片从相对于所述阴端子与所述阳端子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一方的方向与所述阳侧主体部发生弹性接触,所述接受部从与所述一方的方向相反的另一方的方向与所述阳侧主体部抵接;作为所述接受部与所述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受侧触点部位于比作为所述弹性接触片与所述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触片侧触点部靠前方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端子,其中,所述阴侧主体部具有供所述阳侧主体部插通的开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天野敬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