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019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梁、后浇节点和与剪力墙整体浇筑的阶梯型连接段,阶梯型连接段内浇筑有普通钢筋Ⅰ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预制梁内浇筑有普通钢筋Ⅱ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普通钢筋Ⅰ与普通钢筋Ⅱ之间通过连接套筒进行连接,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与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之间通过连接套筒进行连接,阶梯型连接段内的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与预制梁内的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对称交叉分布,后浇节点处填充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施工简便,改善预制梁与其它混凝土构件连接节点的变形、耗能能力,避免了后浇节点裂缝快速开展和梁端在剪力作用下的脆性断裂。

An Assembled Beam Connection Joint with UHTCC and Cross-shaped Low Yield Point Reinforce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ssembled beam connection joint containing UHTCC and cross-shaped low yield point steel bars, including prefabricated beams, post-poured joints and step-shaped joints integrally poured with shear walls, in which ordinary steel bars I and low yield point connecting steel bars I are poured, in which ordinary steel bars II and low yield point connecting steel bars II are poured in prefabricated beams, and in which ordinary steel bars I and low yield point connecting steel bars II are poured into prefabricated beams. The common steel bar II is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sleeve, the low yield point connecting steel bar I and the low yield point connecting steel bar II ar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sleeve, the low yield point connecting steel bar I in the stepped connection section is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with the low yield point connecting steel bar II in the prefabricated beam, and the post-pouring joint is filled with ultra-high toughness cement-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construction, improved deform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joints between precast beams and other concrete members, avoided rapid crack development of post-cast joints and brittle fracture of beam ends under shear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植和推动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取得了较快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其具有建造效率高、建造质量好、对环境污染较小、工人劳动条件好等优点,是符合我国未来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趋势的一种结构形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核心技术是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的构造形式及处理工艺,其质量直接影响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力学指标。然而传统的混凝土材料通常存在抗拉强度较低,延性较差等缺点。在装配式结构梁端或节点区域使用时,为保证其梁端抗剪能力,通常需要加密箍筋,易造成现场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浇筑不密实等问题。同时,装配构件之间的后浇节点区域经常在较小荷载作用下裂缝迅速开展,造成节点变形能力较差,耗能能力较低等缺点。相关研究已经证明:配制低屈服点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拥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同时在剪切作用下可以表现出较好的延性。在钢筋混凝土后浇节点处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可有效避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后浇节点开裂后刚度和承载力损失较大、延性和变形能力不足,在地震作用下耗能能力较差等缺点,并可改善地震作用下节点区的破坏特征,从而为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后浇节点的抗震性能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如何利用已有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构造一种受力性能良好、受力合理、传力明确且施工方便快捷的新型混凝土预制梁连接节点,已经成为装配式建造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重要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解决目前混凝土预制梁与其他构件连接处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差,施工较复杂,且裂缝产生后开展较快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梁和与剪力墙整体浇筑的阶梯型连接段,所述预制梁与阶梯型连接段之间设有后浇节点,所述阶梯型连接段内浇筑有普通钢筋Ⅰ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所述普通钢筋Ⅰ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预留一段在阶梯型连接段外,所述预制梁内浇筑有普通钢筋Ⅱ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所述普通钢筋Ⅱ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预留一段在预制梁外,所述普通钢筋Ⅰ与普通钢筋Ⅱ之间通过连接套筒进行连接,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与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之间通过连接套筒进行连接,所述阶梯型连接段内的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与预制梁内的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对称交叉分布,所述后浇节点处填充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梁的梁端设有阶梯段,所述阶梯段的形状与所述阶梯型连接段的阶梯形状相同。进一步的,所述阶梯段沿预制梁高度方向上至少设置三个阶梯,每个所述阶梯的厚度为预制梁横截面高度的1/6—1/4,所述预制梁与阶梯型连接段上距离最近的两个阶梯之间的距离应为所述阶梯高度的1-1.5倍。进一步的,所述阶梯型连接段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普通钢筋Ⅰ、普通钢筋Ⅱ与连接套筒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与连接套筒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包括水平段与斜向段,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的水平段锚固于阶梯型连接段内,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的斜向段上涂抹有硅胶,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的斜向段伸出阶梯型连接段并向后浇节点内侧弯折45°。进一步的,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包括水平段与斜向段,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的水平段锚固于预制梁内,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的斜向段上涂抹有硅胶,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的的斜向段伸出预制梁并向后浇节点内侧弯折45°。进一步的,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的截面积不小于预制梁截面面积的0.4%。进一步的,所述后浇节点处设有箍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预制梁钢筋连接处采用低屈服点钢筋连接,可以利用软刚屈服点较低,变形能力较强的优点,应用在装配式混凝土后浇节点区域,增强连接部位的延性和变形能力,避免其在剪切作用下发生脆性断裂,并在地震中耗散地震能量。(2)在剪力墙或柱上预先施工一定长度的阶梯型连接段,可以避免装配连接部位处于受力最为不利的梁端,控制其塑性铰出现的位置,提高结构的安全性。(3)预留的剪力墙阶梯型连接段和预制梁阶梯型连接段之间形成“X”型的后浇节点,该后浇节点填入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后,恰好可以抵御剪切方向的作用力,避免脆性破坏。同时避免裂缝产生后过快向上发展,在两种混凝土材料界面过早开裂并形成水平通缝。(4)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作为后浇区和梁端的浇筑材料,可以有效改善梁端连接的延性和变形能力,同时增强节点在地震中的耗能能力,抑制主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避免预制混凝土梁在连接处发生脆性破坏。(5)由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相比于一般混凝土造价较高,因此,只在梁端位置和后浇节点区采用该种材料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6)与现浇混凝土节点相比较,该种节点采用工业化的方式进行生产,按标准严格检验出厂产品,施工质量更加容易保证,且相关试验已经证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可以同受剪钢筋协同受剪,后浇区不需加密箍筋,以避免传统装配式技术中因节点区箍筋过于密集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和后浇部分混凝土浇筑不密实。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的正视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的俯视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与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中:1、预制梁;2、阶梯型连接段;31、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32、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41、普通钢筋Ⅰ;42、普通钢筋Ⅱ;5、剪力墙;6、后浇节点;7、连接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的具体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于某超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根据结构设计要求,预制梁1的截面为300mm×800mm,梁跨度为9m,选择普通钢筋Ⅱ42为HRB400,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32选择LY225,确定与剪力墙5连接的阶梯型连接段2的外伸长度为500mm,宽度为300mm,每一个阶梯段长度均为150mm,各阶梯段高度为160mm;预制梁1中的阶梯状连接段与剪力墙上的外伸连接段上的阶梯对称布置,在阶梯型连接段2内布置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梁(1)和与剪力墙(5)整体浇筑的阶梯型连接段(2),所述预制梁(1)与阶梯型连接段(2)之间设有后浇节点(6),所述阶梯型连接段(2)内浇筑有普通钢筋Ⅰ(41)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31),所述普通钢筋Ⅰ(41)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31)预留一段在阶梯型连接段(2)外,所述预制梁(1)内浇筑有普通钢筋Ⅱ(42)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32),所述普通钢筋Ⅱ(42)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32)预留一段在预制梁(1)外,所述普通钢筋Ⅰ(41)与普通钢筋Ⅱ(42)之间通过连接套筒(7)进行连接,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31)与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32)之间通过连接套筒(7)进行连接,所述阶梯型连接段(2)内的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31)与预制梁(1)内的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32)对称交叉分布,所述后浇节点(6)处填充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梁(1)和与剪力墙(5)整体浇筑的阶梯型连接段(2),所述预制梁(1)与阶梯型连接段(2)之间设有后浇节点(6),所述阶梯型连接段(2)内浇筑有普通钢筋Ⅰ(41)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31),所述普通钢筋Ⅰ(41)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31)预留一段在阶梯型连接段(2)外,所述预制梁(1)内浇筑有普通钢筋Ⅱ(42)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32),所述普通钢筋Ⅱ(42)和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32)预留一段在预制梁(1)外,所述普通钢筋Ⅰ(41)与普通钢筋Ⅱ(42)之间通过连接套筒(7)进行连接,所述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31)与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32)之间通过连接套筒(7)进行连接,所述阶梯型连接段(2)内的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Ⅰ(31)与预制梁(1)内的低屈服点连接钢筋Ⅱ(32)对称交叉分布,所述后浇节点(6)处填充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1)的梁端设有阶梯段,所述阶梯段的形状与所述阶梯型连接段(2)的阶梯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含UHTCC和交叉形低屈服点钢筋的装配式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段沿预制梁(1)高度方向上至少设置三个阶梯,每个所述阶梯的厚度为预制梁(1)横截面高度的1/6—1/4,所述预制梁(1)与阶梯型连接段(2)上距离最近的两个阶梯之间的距离应为所述阶梯高度的1-1.5倍。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内含UHTC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增志周大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