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首大学专利>正文

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219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预制楼板和支撑柱,预制楼板上设有连接孔,预制楼板通过连接孔套设于支撑柱上,预制楼板的下底面与固定在支撑柱上的横梁、纵梁相抵,连接孔为台阶孔,台阶孔内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上端面低于台阶孔的上端面,连接组件包括与台阶孔内壁固定连接的外围板以及固定套设在支撑柱上的内围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用于提高预制楼板与支撑柱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防震、防水的效果以及预制楼板建筑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国家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和节约劳动力。其特点就是“搭积木”式造房子,流水线上“生产”房子。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技术,又称湿法作业,虽对城乡建设快速发展贡献很大,但存在的弊端也日渐突出,比如,钢材、水泥浪费严重;用水量过大;工地环境差等问题。因此,变革传统建造方式,发展装配式建筑也是节能环保的需求。装配式建筑中,由于预制构件在工厂预制能很好的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装配式结构的安全主要取决于这些构件与周边构件的连接。各次大地震的震害调查发现:在整体倒塌的建筑物中,预制梁、柱构件破坏较轻,而主要的倒塌原因是框架结构内各个构件间的连接破坏。预制楼板安装到支撑柱上,由于预制楼板与支撑柱之间留有间隙,传统的通过现浇混凝土的方式填充该间隙,使得预制楼板与支撑柱连接为整体结构,但遇到地震,预制楼板震动的过程中会直接横向撞击支撑柱,导致支撑柱易受损,直接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此外,预制楼板与现浇混凝土之间还易产生缝隙,防水能力较弱。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装配式建筑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用于提高预制楼板与支撑柱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防震、防水的效果以及预制楼板建筑的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预制楼板和支撑柱,所述预制楼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预制楼板通过连接孔套设于支撑柱上,所述预制楼板的下底面与固定在支撑柱上的横梁、纵梁相抵,其中,所述连接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内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上端面低于台阶孔的上端面,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台阶孔内壁固定连接的外围板以及固定套设在支撑柱上的内围板,所述外围板与内围板的轴线一致,所述外围板与台阶孔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一,所述内围板与支撑柱之间设有密封圈二,所述外围板与内围板之间的空间为容腔,所述容腔的下端设有用于封堵浇筑混凝土的模板,所述容腔内水平设有撑板,所述撑板将容腔分离成上容腔和下容腔,所述上容腔和/或所述下容腔内周向均匀设有吸能板,所述吸能板垂直于内围板、撑板,所述吸能板的上端与下端均留有通道,所述撑板上设有多条变形槽和连通上容腔与下容腔的多个通孔,所述变形槽包括多条X轴向槽和多条Z轴向槽,所述X轴向槽设于位于纵梁上方的撑板上且X轴向槽与纵梁垂直,所述Z轴向槽设于位于横梁上方的撑板上且Z轴向槽与横梁垂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有益效果:由于台阶孔的设置能够增加预制楼板对现浇混凝土的支撑面积,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现浇混凝土在震动时自台阶孔脱离情况的发生;由于上容腔和/或下容腔内周向均匀设有吸能板,吸能板垂直于内围板、撑板,撑板上设有变形槽,变形槽包括多条X轴向槽和多条Z轴向槽,X轴向槽设于位于纵梁上方的撑板上且X轴向槽与纵梁垂直,Z轴向槽设于位于横梁上方的撑板上且Z轴向槽与横梁垂直,吸能板与撑板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形减缓震动过程中预制楼板对支撑柱的横向冲击力,防止预制楼板在震动过程中对支撑柱造成较大程度的损坏;由于现浇混凝土与支撑柱、预制楼板之间是先后成型,因此在现浇混凝土与支撑柱之间,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楼板之间易出现裂缝,防水效果较差,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围板与台阶孔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一,内围板与支撑柱之间设有密封圈二,密封圈一与密封圈二的设置能够提高预制楼板与支撑柱之间的防水效果。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吸能板的沿着力的方向顺利变形,所述吸能板的水平截面为波浪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能板上纵向设有多条吸能槽。作为优选方案,为了提高连接组件与预制楼板连接的稳固性,所述台阶孔包括上垂直面、中水平面和下垂直面,所述外围板包括与下垂直面贴合的垂直围板以及与中水平面贴合的翻折边,所述翻折边自垂直围板的上端径向向外延伸。作为优选方案,为了更好的实现撑板在震动力作用下的变形,所述变形槽设于撑板的上表面。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安装的便捷性以及结构连接的稳固性,所述模板与撑板之间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连接,所述模板与预制楼板抵紧。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现浇混凝土流通的顺畅性以及混凝土分布的均匀性,避免长时间在上容腔内堆积,所述通孔周向均匀设有四组,每组两个,两个所述通孔对称设于撑板中线的两侧。作为优选方案,为了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所述翻折边通过螺栓一与中水平面固定连接,所述翻折边与中水平面之间设有密封圈一,所述密封圈一到翻折边内边线的距离小于螺栓一到翻折边内边线的距离,所述内围板通过周向均匀设置的螺栓二固定在支撑柱上,所述螺栓二的固定位置高于密封圈二的位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围板、内围板和预制楼板的下端面平齐。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撑板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所述上容腔与下容腔的深度相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装配式建筑构件的部分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无预制楼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装配式建筑构件中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预制楼板1;支撑柱2;横梁3;纵梁4;台阶孔5;外围板6;内围板7;密封圈一8;密封圈二9;撑板10;上容腔11;下容腔12;吸能板13;通道14;变形槽15;通孔16;模板17;上垂直面18;中水平面19;下垂直面20;垂直围板21;翻折边22;螺栓一23;螺栓二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预制楼板1和支撑柱2,预制楼板1上设有连接孔,预制楼板1通过连接孔套设于支撑柱2上,预制楼板1的下底面与固定在支撑柱2上的横梁3、纵梁4相抵,其中,连接孔为台阶孔5,台阶孔5内用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将台阶孔5填满,台阶孔5与传统的连接孔比较,能够增加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楼板1的支撑面积,一定程度上防止现浇混凝土自台阶孔脱离情况的发生;台阶孔5内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上端面低于台阶孔5的上端面,连接组件包括与台阶孔5内壁固定连接的外围板6以及固定套设在支撑柱2上的内围板7,外围板6与内围板7的轴线一致,由于现浇混凝土与支撑柱2、预制楼板1之间是先后成型,因此在现浇混凝土与支撑柱2之间,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楼板1之间易出现裂缝,防水效果较差,通过外围板6与台阶孔5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一8,内围板7与支撑柱2之间设有密封圈二9,密封圈一8与密封圈二9的设计能够提高预制楼板1与支撑柱2之间的防水效果;外围板6与内围板7之间的空间为容腔,容腔的下端设有用于封堵浇筑混凝土的模板17,容腔内水平设有撑板10,撑板10的设置增加了外围板6与内围板7之间的结构强度,撑板10将容腔分离成上容腔11和下容腔12,为了实现撑板10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上容腔11与下容腔12的深度相同,上容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预制楼板和支撑柱,所述预制楼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预制楼板通过连接孔套设于支撑柱上,所述预制楼板的下底面与固定在支撑柱上的横梁、纵梁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内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上端面低于台阶孔的上端面,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台阶孔内壁固定连接的外围板以及固定套设在支撑柱上的内围板,所述外围板与内围板的轴线一致,所述外围板与台阶孔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一,所述内围板与支撑柱之间设有密封圈二,所述外围板与内围板之间的空间为容腔,所述容腔的下端设有用于封堵浇筑混凝土的模板,所述容腔内水平设有撑板,所述撑板将容腔分离成上容腔和下容腔,所述上容腔和/或所述下容腔内周向均匀设有吸能板,所述吸能板垂直于内围板、撑板,所述吸能板的上端与下端均留有通道,所述撑板上设有多条变形槽和连通上容腔与下容腔的多个通孔,所述变形槽包括多条X轴向槽和多条Z轴向槽,所述X轴向槽设于位于纵梁上方的撑板上且X轴向槽与纵梁垂直,所述Z轴向槽设于位于横梁上方的撑板上且Z 轴向槽与横梁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预制楼板和支撑柱,所述预制楼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预制楼板通过连接孔套设于支撑柱上,所述预制楼板的下底面与固定在支撑柱上的横梁、纵梁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内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上端面低于台阶孔的上端面,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台阶孔内壁固定连接的外围板以及固定套设在支撑柱上的内围板,所述外围板与内围板的轴线一致,所述外围板与台阶孔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一,所述内围板与支撑柱之间设有密封圈二,所述外围板与内围板之间的空间为容腔,所述容腔的下端设有用于封堵浇筑混凝土的模板,所述容腔内水平设有撑板,所述撑板将容腔分离成上容腔和下容腔,所述上容腔和/或所述下容腔内周向均匀设有吸能板,所述吸能板垂直于内围板、撑板,所述吸能板的上端与下端均留有通道,所述撑板上设有多条变形槽和连通上容腔与下容腔的多个通孔,所述变形槽包括多条X轴向槽和多条Z轴向槽,所述X轴向槽设于位于纵梁上方的撑板上且X轴向槽与纵梁垂直,所述Z轴向槽设于位于横梁上方的撑板上且Z轴向槽与横梁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板的水平截面为波浪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柯达
申请(专利权)人:吉首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