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厂水净化车间的集约式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10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6:47
一种电厂水净化车间的集约式布置结构,包括并列连续布置在地面上的若干个澄清池,澄清池的旁侧地面上布置有滤池,澄清池与滤池之间设置有管廊,滤池进水管、澄清池出水管以及澄清池总排泥管均在与管廊相接;地下联合布置有上清液调节池和污泥调节池,上清液调节池具平面形状有门字形缺口,污泥调节池拼接在其缺口上;所述的滤池与加药设备、上清液升压泵、污泥升压泵以及污泥清运工作区域共同布置在上清液调节池和污泥调节池的顶板上,加药设备、上清液升压泵、污泥升压泵与污泥清运工作区域的屋顶上布置有污泥脱水设备、加氯设备及配电间;与污泥脱水设备相邻的澄清池的一侧布置有污泥浓缩池和污泥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节省投资,节约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厂水净化车间的集约式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厂布置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电厂水净化车间的集约式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电厂原水净化站通常采用分散式结构布置,水净化车间的水处理构筑物、加药加氯间、脱水车间等均属于不同单体建筑物,这使得原水净化站的占地面积较大。近年来为了节约用地,电厂各建构筑物要求尽量合并布置,以期优化厂区占地面积,减少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厂水净化车间的集约式布置结构,能够结合具体的工程要求,节省投资,并且节约占地面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并列连续布置在地面上的若干个澄清池,澄清池的旁侧地面上布置滤池,澄清池与滤池之间设有管廊,滤池进水管、澄清池出水管以及澄清池总排泥管均在管廊相接;地下联合布置有上清液调节池和污泥调节池,上清液调节池平面形状具有门字形缺口,污泥调节池拼接在其缺口上;所述的滤池与加药设备、上清液升压泵、污泥升压泵以及污泥清运工作区域共同布置在上清液调节池和污泥调节池的顶板上,加药设备、上清液升压泵、污泥升压泵与污泥清运工作区域的屋顶上布置污泥脱水设备、加氯设备及配电间;与污泥脱水设备相邻的澄清池的一侧布置有污泥浓缩池和污泥泵。所述澄清池与滤池的数量不限,二者之间不设升压设备,澄清池全露天布置。所述上清液调节池的长度与澄清池的总长度相等,污泥调节池的长度可使澄清池总排泥管能直接通入污泥调节池。所述的加药设备、上清液升压泵、污泥升压泵以及污泥清运工作区域在非寒冷地区仅设屋顶,在寒冷地区加设封闭围墙,邻近澄清池的一侧利用澄清池的池壁作为墙体。所述的污泥脱水设备、加氯设备及配电间布置在封闭的屋内。澄清池在澄清池出水管相对的另一侧布置澄清池进水管,澄清池出水管朝向滤池。所述的管廊从上清液调节池和污泥调节池的上方空间经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地下联合布置有上清液调节池和污泥调节池,上清液调节池平面形状具有门字形缺口,污泥调节池拼接在其缺口上形成完整矩形。将滤池与加药设备、上清液升压泵、污泥升压泵以及污泥清运工作区域共同布置在上清液调节池和污泥调节池的顶板上,上清液调节池和污泥调节池的宽度及深度可灵活调整,加药设备、上清液升压泵、污泥升压泵与污泥清运工作区域的屋顶上布置有污泥脱水设备、加氯设备及配电间,管廊布置在澄清池与滤池之间,本技术采用集中立体布置的形式,使总体占地最合理,工艺流程布置合理顺畅,节省投资,节约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不含污泥脱水设备、加氯设备及配电间的结构俯视图;图2本技术位于顶层的污泥脱水设备、加氯设备及配电间的结构俯视图;图3本技术污泥浓缩池和污泥泵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澄清池;2-滤池;3-加药设备;4-上清液调节池;5-上清液升压泵;6-污泥调节池;7-污泥升压泵;8-污泥清运工作区域;9-污泥脱水设备;10-加氯设备;11-配电间;12-管廊;13-澄清池进水管;14-澄清池出水管;15-滤池进水管;16-澄清池总排泥管;17-污泥浓缩池;18-污泥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3,本技术电厂水净化车间的集约式布置结构将澄清池1、滤池2、加药设备3、上清液调节池4和上清液升压泵5、污泥调节池6和污泥升压泵7)、污泥脱水设备9、污泥浓缩池17、污泥泵18、加氯设备10、配电间11与管廊12集中立体布置为净化车间。澄清池1为矩形,澄清池1数量不限,可并排连续布置在地面之上,全露天布置;澄清池1和滤池2之间无升压设备,滤池2数量不限,可并排连续布置在地面之上。上清液调节池4和污泥调节池6联合布置在地下,上清液调节池4为“[”形,污泥调节池6为矩形,污泥调节池6拼接到上清液调节池4的“[”形缺口,形成规整的矩形。联合调节池紧邻澄清池1出水管侧布置,上清液调节池4的长度和澄清池1总长度一致,污泥调节池6的长度可使澄清池1总排泥管直接进入污泥调节池6,根据对容积的要求以及场地条件,上清液调节池4和污泥调节池6的宽度及深度可灵活调整;滤池2、加药设备3、上清液升压泵5、污泥升压泵7、污泥清运工作区域均布置在上清液调节池4和污泥调节池6的顶板上;滤池2全露天布置,在非寒冷地区加药设备3、上清液升压泵5、污泥升压泵7及污泥清运工作区域上可仅设屋顶(即半露天布置),在寒冷地区可加围墙封闭(即屋内布置),邻近澄清池1侧可利用澄清池1壁作为墙体;污泥脱水设备9、加氯设备10、配电间11为屋内布置,均布置在加药设备3、上清液升压泵5、污泥升压泵7及污泥清运工作区域8的屋顶上;污泥浓缩池17、污泥泵18设在澄清池1一侧,靠近污泥脱水设备9;澄清池1进水管均布置在同一方向,所有出水管布置在另一方向,即进水管方向与出水管方向夹角180度,出水管朝向滤池2。澄清池1和滤池2之间,联合调节池之上的空间为立体管廊12。本技术将净化站水处理设备、加药设备、调节池和升压设备、污泥处理设备、管廊与配电间集中立体布置为净化车间,能够实现净化设备、建/构筑物等集中立体布置,使总体占地最合理,工艺流程布置合理顺畅,节省投资,节约占地面积。以上内容是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厂水净化车间的集约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连续布置在地面上的若干个澄清池(1),澄清池(1)的旁侧地面上布置有滤池(2),澄清池(1)与滤池(2)之间设置有管廊(12),滤池进水管(15)、澄清池出水管(14)以及澄清池总排泥管(16)均在管廊(12)相接;地下联合布置有上清液调节池(4)和污泥调节池(6),上清液调节池(4)平面形状具有门字形缺口,污泥调节池(6)拼接在其缺口上;所述的滤池(2)与加药设备(3)、上清液升压泵(5)、污泥升压泵(7)以及污泥清运工作区域(8)共同布置在上清液调节池(4)和污泥调节池(6)的顶板上,加药设备(3)、上清液升压泵(5)、污泥升压泵(7)与污泥清运工作区域(8)的屋顶上布置有污泥脱水设备(9)、加氯设备(10)及配电间(11);与污泥脱水设备(9)相邻的澄清池(1)的一侧布置有污泥浓缩池(17)和污泥泵(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水净化车间的集约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连续布置在地面上的若干个澄清池(1),澄清池(1)的旁侧地面上布置有滤池(2),澄清池(1)与滤池(2)之间设置有管廊(12),滤池进水管(15)、澄清池出水管(14)以及澄清池总排泥管(16)均在管廊(12)相接;地下联合布置有上清液调节池(4)和污泥调节池(6),上清液调节池(4)平面形状具有门字形缺口,污泥调节池(6)拼接在其缺口上;所述的滤池(2)与加药设备(3)、上清液升压泵(5)、污泥升压泵(7)以及污泥清运工作区域(8)共同布置在上清液调节池(4)和污泥调节池(6)的顶板上,加药设备(3)、上清液升压泵(5)、污泥升压泵(7)与污泥清运工作区域(8)的屋顶上布置有污泥脱水设备(9)、加氯设备(10)及配电间(11);与污泥脱水设备(9)相邻的澄清池(1)的一侧布置有污泥浓缩池(17)和污泥泵(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厂水净化车间的集约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澄清池(1)与滤池(2)的数量不限,二者之间不设升压设备,澄清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迎哲康敬让韩子俊沈德王蓓林园园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