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线套以及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087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防水性下降的护线套以及线束。护线套,其具备:主体部(11),其与壁(40)的贯穿孔(41)嵌合而紧贴于所述贯穿孔(41)的周缘部;以及加固部件(25),其在所述主体部(11)的内部设置于向与所述贯穿孔(41)的贯通方向相同的方向开口的贯通空间(12),抑制所述主体部(11)向内侧变形。根据这样的构成,利用加固部件(25)保持主体部(11)的形状,从而维持对贯穿孔(41)的周缘部的密合性,因此能够防止防水性下降。

Sheath and wiring harnes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tective sheath and a wiring harness which can prevent the waterproof property from declining. A sheath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part (11), which is chimed with a perforation (41) of the wall (40) and is close to the periphery of the perforation (41), and a reinforcing part (25), which is internally arranged in a penetrating space (12) open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penetrating direction of the perforation (41), so as to restrain the inner deformation of the main part (11). According to such a composition, the shape of the main part (11) is maintained by using the reinforcing member (25), thereby maintaining the tightness of the periphery through the perforation (41), thereby preventing the waterproofing from decrea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护线套以及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线套以及线束。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已知有一种具备护线套的线束,护线套装配到形成于车身的壁的、用于插通电线的贯穿孔(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通过将护线套装配于贯穿孔,从而能够防止水从贯穿孔浸入到壁的内侧。该护线套具有能与贯穿孔嵌合的筒部,筒部紧贴于贯穿孔的周缘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20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如上述的构成中,例如存在如下情况:筒部因车辆布局而产生的向护线套的应力或者在高压清洗时被喷射的高压清洗水而向内侧变形。当筒部向内侧变形时,有可能对贯穿孔的周缘的密合性不能被维持,防水性下降。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防水性下降的护线套以及线束。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护线套其具备:主体部,其与壁的贯穿孔嵌合而紧贴于所述贯穿孔的周缘部;以及加固部件,其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设置于向与所述贯穿孔的贯通方向相同的方向开口的贯通空间,抑制所述主体部向内侧变形。本专利技术的线束其具备:多个电线;外装部件,其将所述多个电线一并包围;以及所述护线套。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加固部件保持主体部的形状,从而维持对贯穿孔的周缘部的密合性,因此能够防止防水性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线束,并且示出从车辆的室外侧到室内侧的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线束中的从车辆的室外侧到室内侧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示出护线套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护线套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护线套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护线套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护线套的密封部紧贴于波纹管的状态的线束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如下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护线套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加固部件为沿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的筒状部件,并被收纳于所述贯通空间。根据这样的构成,仅仅通过将加固部件收纳于贯通空间的容易的作业,保持主体部的形状,由此能够防止防水性下降。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护线套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加固部件为贯穿所述主体部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外周面紧贴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不用进行像以前那样的将波纹管的端部固定于护线套的作业,也能够将护线套与波纹管之间液密状地密封。<实施例>以下,参照图1-图7,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个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护线套10具备在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中将搭载于车身前部的设备和搭载于车身后部的设备之间连接的线束30。线束30的大部分配置于车身的地板下,并且贯穿车身的壁40而与车室内的设备连接。线束30具备多个电线31和外装部件,外装部件一并包围多个电线31。电线31是用绝缘包覆部将导体的外周包围的电线,具有良好的可挠性。在电线31的两个端部连接有端子零件,端子零件能与设备侧连接。外装部件为合成树脂制或者金属制的管32、波纹管33等。管32主要包围电线31中的配置于地板下(室外)的部分,从而保护电线31。波纹管33与管32的端部连接,包围优选能自由弯曲的部位、主要是电线31中的配置于地板上的(室内)的部分进行包围。波纹管33为合成树脂制,且为设置有以在轴向上连续的方式设置有峰部34和谷部35的自由折弯的蛇腹状的管材。波纹管33利用橡胶衬套以及捆扎带等连接部件36而以使管32的端部确保防水性的状态被连结。波纹管33具有圆形截面。护线套10为橡胶制,安装于车身的壁40,对壁40的贯穿孔41进行轴密封。护线套10具有主体部11,主体部11与壁40的贯穿孔41嵌合而紧贴于贯穿孔41的周缘部。主体部11形成为轴向的尺寸比相对于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稍微小的扁平的筒状。主体部11的轴向中的两个面呈大致平行。在主体部11的内部形成有贯通空间12,贯通空间12向主体部11的轴向的两侧开口。主体部11的贯通空间12在主体部11的轴向中的两端完全开放。贯通空间12形成为与壁40的贯穿孔41大致相同形状的截面呈圆形状。如图6所示,在主体部11的内周面中的轴向的一端侧形成有倾斜面(以下,称为第一周面14),倾斜面以开口宽度朝向端部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另外,在主体部11的内周面中的除了第一周面14以外的部分形成有开口宽度在轴向上恒定,换句话来讲,相对于主体部11的轴线大致平行的面(以下,称为第2周面15)。在主体部11设置有外凸缘部16和内凸缘部17,外凸缘部16在安装到壁40的状态下配置于室外侧,内凸缘部17配置于室内侧。外凸缘部16以及内凸缘部17从主体部11朝径向外侧突出。在护线套10装配于壁40的状态下,外凸缘部16紧贴于壁40的外壁面,并且内凸缘部17紧贴于壁40的内壁面,从而成为壁40在外凸缘部16和内凸缘部17之间被弹性地夹持的状态。外凸缘部16遍及主体部11的整个周向地设置于主体部11的轴向上的端部(室外侧的端部)。外凸缘部16设为比主体部11厚的厚壁。在外凸缘部16的外缘部设置有外抵接部18。外抵接部18在外凸缘部16的整个周向上连续地设置,在护线套10装配于壁40时,弹性地紧贴于壁40的壁面。内凸缘部17与外凸缘部16相比,外径尺寸设定得小。并且,在主体部11的轴向的一端侧(向壁40的装配方向的前端侧)形成有锥形部13,锥形部13形成为外径尺寸朝向端部逐渐变小的形状。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11设置有突出部21,突出部21以主体部11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突出部21形成为从内凸缘部17遍及至锥形部13的厚壁的形态。突出部21形成为截面呈大致三角形的肋状。如图5所示,在主体部11设置有带状部22,带状部22从主体部11的端缘向轴向突出。带状部22的突出尺寸设定为与主体部11的轴向的尺寸相等的尺寸,带状部22的宽度尺寸(主体部11的圆周方向的尺寸)设为与突出部21的宽度尺寸相等的尺寸。带状部22配置成在主体部11的圆周方向上与突出部21相同的位置,并且形成为与突出部21在轴向上相连。带状部22形成为主体部11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沿轴向延伸,并且形成为沿主体部11的端缘变形的截面呈圆弧形状。在带状部22的突出端部设置有突缘部27,突缘部27向径向外侧突出。突缘部27以遍及带状部22的整个宽度的方式形成。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11设置有密封部24,密封部24能紧贴于波纹管33的外周面。密封部24形成于主体部11中的紧贴于壁40的部位。如图6所示,密封部24具有突出设置于主体部11的内周面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2条)唇部26。多个唇部26从第2周面15大致垂直地立起,在主体部11的轴向上隔着预定的间隔地配置。多个唇部26中的一唇部26设置于内凸缘部17的内侧,其他唇部26设置于外凸缘部16的内侧。唇部26从主体部11的内周面向内方突出并且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唇部26形成为能够进入波纹管33的槽部的截面呈峰形状。唇部26的宽度尺寸(主体部11的轴向上的尺寸)形成为朝向突出端逐渐变小。唇部26的两个侧面(主体部11的轴向的两个面)以朝向突出端大致相同的斜率接近。唇部26的突出端面为与第2周面15大致平行的面。多个唇部26具有相等的突出尺寸并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唇部26的突出尺寸设为比波纹管33的谷部35的深度尺寸(凹陷尺寸)稍微大的尺寸。在主体部11的内部具备加固部件25,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线套,其具备:主体部,其与壁的贯穿孔嵌合而紧贴于所述贯穿孔的周缘部;以及加固部件,其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设置于向与所述贯穿孔的贯通方向相同的方向开口的贯通空间,抑制所述主体部向内侧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24 JP 2016-1251681.一种护线套,其具备:主体部,其与壁的贯穿孔嵌合而紧贴于所述贯穿孔的周缘部;以及加固部件,其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设置于向与所述贯穿孔的贯通方向相同的方向开口的贯通空间,抑制所述主体部向内侧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井洋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