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07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20:54
公开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制造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容易地改变容量、电压或类似物的二次电池。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电极层叠体和第二电极层叠体,电极层叠体中阴极、隔膜和阳极交替层叠,阴极、隔膜和阳极的每一个在其周边包括至少一个线段部;及阴极接片和阳极接片,分别具有从阴极和阳极的线段部突出的形状,其中阴极、隔膜和阳极层叠而使它们的线段部面对彼此,阴极接片层叠而使阴极接片面对彼此,由此形成阴极接片束,阳极接片层叠而使阳极接片面对彼此,由此形成阳极接片束,第二电极层叠体连接至第一电极层叠体的侧部,并且第一电极层叠体的阴极接片束和阳极接片束连接至第二电极层叠体的阴极接片束和阳极接片束,这些电极接片束彼此相同或不同。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is disclos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secondary batteries can be manufactured which can easily change capacity, voltage or the lik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users. For this purpose,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the first electrode stack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stack, the alternating stack of cathode, diaphragm and anode in the electrode stack, each of the cathode, diaphragm and anode includes at least one line segment around it; and the cathode joint and the anode joint, respectively, have prominent shapes from the line segment of cathode and anode, in which the cathode, diaphragm and anode are stacked to make it. Their line segments face each other, and the cathode plates overlap so that the cathode plates face each other, thus forming a cathode plate bundle. The anode plates overlap so that the anode plates face each other, thus forming an anode plate bundle.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body is connected to the sid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body, and the cathode plate bundl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body and the anode plate bundl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body are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body. The cathode and anode patch bundles are identical or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离子二次电池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7年1月2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012712号的优先权权益,通过引用将该申请整体并入本申请。
本申请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更特定而言,涉及这样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结构能够最大化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空间利用并且容易地改变构成电池的电极组件之间的连接状态。
技术介绍
能够重复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可根据参与充放电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所涉及的材料的类型而分类为NaS二次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等。特别地,在二次电池中广泛使用此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因为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小程度的自放电。近年,需要二次电池的各种领域已经多元化,对二次电池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特别地,在手机、汽车和储能系统领域中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需求逐渐增大。根据制造方法或结构可将二次电池分类为圆型二次电池、棱柱型二次电池和袋型二次电池。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此种二次电池的情形中,在完成制造构成二次电池的单元后,存在难以根据使用二次电池的消费者的需求改变容量、电压及类似物的问题。此外,在根据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的情形中,仅以规则形状(诸如圆柱形形状、矩形板形状及类似形状)制造二次电池和构成二次电池的单元,这产生所谓的死空间,所述死空间无助于产生输出,从而导致空间利用恶化的问题。[现有技术文件][专利文件](专利文件1)韩国专利公开案第10-2016-0141676号(2016年12月9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容易地改变容量、电压及类似物的二次电池。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最小化无助于产生输出的死空间以最大化空间利用的二次电池。技术方案根据用于实现以上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电极层叠体和第二电极层叠体,每个电极层叠体具有正极、隔膜和负极交替层叠的结构,正极、隔膜和负极的每一个在其周缘部分上包括至少一个线段部;及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分别具有从正极和负极的线段部突出的形状,其中正极、隔膜和负极层叠而使线段部面对彼此,正极接片层叠而面对彼此并由此提供正极接片束,负极接片层叠而面对彼此并由此提供负极接片束,第二电极层叠体连接至第一电极层叠体的侧部,并且第一电极层叠体与第二电极层叠体串联或并联。通过交替层叠各自包括至少一个线段部的正极、隔膜和负极而形成的第一电极层叠体和第二电极层叠体的侧平面可被设置成面对彼此。由于正极、隔膜和负极的每一个具有多边形形状,因此第一电极层叠体和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每一个可具有多棱柱形状。由于正极、隔膜和负极的每一个具有六边形形状,因此第一电极层叠体和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每一个可具有六棱柱形状。由于正极、隔膜和负极的每一个具有正多边形形状,所述正多边形形状的一个内角具有360度的整除部分,因此第一电极层叠体和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每一个可具有正多棱柱形状。由于正极、隔膜和负极的每一个具有正六边形形状,因此第一电极层叠体和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每一个可具有正六棱柱形状。第一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可电连接至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且第一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可电连接至第二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第一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可电连接至第二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且第一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可不电连接至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可进一步包括:第三电极层叠体,具有其中正极、隔膜和负极交替层叠的结构,正极、隔膜和负极的每一个在其周缘部分上包括至少一个线段部;正极接片束和负极接片束,分别具有在第一电极层叠体的相对侧以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为基准从第二电极层叠体突出的形状;以及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分别具有从第三电极层叠体的正极和负极的线段部突出的形状,其中第三电极层叠体的正极、隔膜、负极层叠而使线段部面对彼此,第三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层叠而面对彼此并由此提供正极接片束,第三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层叠而面对彼此并由此提供负极接片束,并且第二电极层叠体与第三电极层叠体像第一电极层叠体与第二电极层叠体之间的连接那样彼此串联或并联。由于第三电极层叠体的正极、隔膜和负极的每一个具有六边形形状,因此第三电极层叠体可具有六棱柱形状。由于第三电极层叠体的正极、隔膜和负极的每一个具有正多边形形状,所述正多边形形状的一个内角具有360度的整除部分,因此第三电极层叠体可具有正多棱柱形状。由于第三电极层叠体的正极、隔膜和负极的每一个具有正六边形形状,因此第三电极层叠体可具有正六棱柱形状。第一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可电连接至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第一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可电连接至第二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可电连接至第三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且第二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可电连接至第三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第一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可电连接至第二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第一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可不电连接至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可电连接至第三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且第二电极层叠体的负极接片束可不电连接至第三电极层叠体的正极接片束。根据用于实现以上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层叠体,每一个电极层叠体具有其中正极、隔膜和负极交替层叠的结构,其中由于正极、隔膜和负极的每一个具有正多边形形状,所述正多边形形状的一个内角具有360度的整除部分,因此第一和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每一个具有正多棱柱形状,设置在第二电极层叠体的侧部上且彼此相邻的第一侧平面和第二侧平面中的第一侧平面面对第一电极层叠体的一个侧平面且与其重叠,设置在第二电极层叠体的侧部上且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侧平面和所述第二侧平面中的第二侧平面面对第三电极层叠体的一个侧平面且与其重叠,并且第二电极层叠体与第一和第三电极层叠体串联或并联。所述正多边形可以是正六边形,所述正多棱柱可以是正六棱柱。第一电极层叠体的一个侧平面和第三电极层叠体的一个侧平面可面对彼此且彼此重叠。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制造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容易地改变容量、电压及类似物的二次电池。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在二次电池中最小化无助于产生输出的死空间,以最大化空间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的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的结构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层叠体的层叠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层叠体的结构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层叠体之间的并联结构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层叠体之间的串联结构的平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层叠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结构。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结构的平面图。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电极层叠体和第二电极层叠体,每个电极层叠体具有正极、隔膜和负极交替层叠的结构,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的每一个在其周缘部分上包括至少一个线段部;及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分别具有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所述线段部突出的形状,其中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层叠而使所述线段部面对彼此,所述正极接片层叠而面对彼此并由此提供正极接片束,所述负极接片层叠而面对彼此并由此提供负极接片束,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的侧部,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与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串联或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26 KR 10-2017-0012712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电极层叠体和第二电极层叠体,每个电极层叠体具有正极、隔膜和负极交替层叠的结构,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的每一个在其周缘部分上包括至少一个线段部;及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分别具有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所述线段部突出的形状,其中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层叠而使所述线段部面对彼此,所述正极接片层叠而面对彼此并由此提供正极接片束,所述负极接片层叠而面对彼此并由此提供负极接片束,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的侧部,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与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串联或并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的侧平面通过交替层叠各自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线段部的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而形成,所述侧平面被设置成面对彼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由于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的每一个具有多边形形状,因此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每一个具有多棱柱形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由于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的每一个具有六边形形状,因此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每一个具有六棱柱形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由于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的每一个具有正多边形形状,所述正多边形形状的一个内角具有360度的整除部分,因此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每一个具有正多棱柱形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由于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的每一个具有正六边形形状,因此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每一个具有正六棱柱形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的所述正极接片束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所述正极接片束,且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的所述负极接片束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所述负极接片束。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的所述正极接片束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所述负极接片束,且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的所述负极接片束不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的所述正极接片束。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进一步包括:第三电极层叠体,具有其中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交替层叠的结构,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的每一个在其周缘部分上包括至少一个线段部;正极接片束和负极接片束,所述正极接片束和所述负极接片束分别具有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叠体的相对侧以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为基准从所述第二电极层叠体突出的形状;和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分别具有从所述第三电极层叠体的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所述线段部突出的形状,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层叠体的所述正极、所述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基宋周容郑熙锡安智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