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插座及具有该充电插座的连接器、机器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862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插座及具有该充电插座的连接器、机器人组件,充电插座包括基座和相对基座沿上下方向浮动安装的浮动座,所述浮动座具有用于与充电插头的插针沿上下方向顶压配合而实现导电连接的导电顶压面,所述浮动座与基座之间设置有向浮动座施加向上远离基座的作用力的弹性件,导引结构的引导使插针在移动过程中逐渐向下顶推浮动座,并通过基体与浮动座之间的弹性件保证插针与导电顶压面的稳定接触,实现良好的电连接,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人工操作,省时省力。

Charging socket, connector and robot assembly with the charging socke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harging socket, a connector and a robot assembly with the charging socket. The charging socket includes a floating seat floating along the upper and lower directions of the base and the relative base. The floating seat has a conductive top-pressure surface for conductive connection by pressing the pin of the charging plug along the upper and lower directions. The floating seat is applied to the floating seat between the floating seat and the base. Up away from the elastic parts of the base force, the guide structure makes the pin push down the floating seat gradually in the course of moving, and ensures the stable contact between the pin and the conductive top pressure surface through the elastic parts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floating seat, so as to achieve a good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a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no manual operation, time-saving and labor-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插座及具有该充电插座的连接器、机器人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插座及具有该充电插座的连接器、机器人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的机器人的充电基本为人工操作,需要对机器人进行充电时,人工将机器人上的插头与插座插接配合,充满时再人工分离,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高压等环境下,人工操作风险很大,而且必须有人员值班,这样就比较耗费人力,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充电的充电插座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插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充电时需要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充电插座的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连接器的机器人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1种技术方案是:充电插座,包括基座和相对基座沿上下方向浮动安装的浮动座,所述浮动座具有用于与充电插头的插针沿上下方向顶压配合而实现导电连接的导电顶压面,所述浮动座与基座之间设置有向浮动座施加向上远离基座的作用力的弹性件。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2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1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浮动座的上表面具有在充电插头的插针沿从右向左的方向移动时与导电顶压面相互顶压配合而使浮动座向下靠近基座的坡面段,坡面段从左向右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浮动座的上表面还包括与坡面段一体成型于坡面段的左端的用于与充电插座的插针沿上下方向顶压配合的平面段,所述导电顶压面由平面段构成。通过坡面段和平面段的设置实现位于最终充电位置时插针与平面段的表面相互顶压,保证最佳的可靠接触面。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3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2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浮动座包括浮动座本体和铺设在浮动座本体的上表面的导电片,所述导电顶压面由导电片的上表面构成。导电片相比于导电金属块的体积较小,节省成本,实现导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4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3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电片的左端边沿向下弯折而延伸至浮动座的下表面构成导电连接端,所述导电连接端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电缆连接的连接结构。实现电缆与导电片之间在基体内的连接。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5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1种~第4种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座与浮动座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保证相对浮动时的导向性。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6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5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向结构为孔轴插接导向配合结构。便于加工,而且导向精度容易保持。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7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6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上下延伸的导向杆,还包括设置在浮动座上供导向杆插入实现导向的导向孔。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8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7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导向杆上并顶压设置在基座与浮动座之间的压簧。向浮动座一直提供向上的顶推力,保证到导电顶压面与插针之间可靠的电接触。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9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5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基座与浮动座之间靠近插针插入方向的一侧还顶压设置有辅助弹簧。在插针开始与导电顶压面接触时在浮动座与基座之间提供两个支点,防止浮动座相对偏斜卡滞。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10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1种~第4种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座包括上下分体设置的下基体和上基体,所述上基体为套状结构,所述浮动座从下至上穿装于上基体内,并通过上基体和下基体的相对固定实现浮动座与基座的装配,所述上基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浮动座沿上下方向挡止配合以防止浮动座脱出的限位结构。装配时,容易安装,限位结构能够保证浮动座不会向上与基座分离。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11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1种~第4种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浮动座有间隔设置的两个,两个浮动座上的导电顶压面分别用于与对应的插针顶压配合而实现正负极连接。合理利用基座上的空间,整体占用面积减小,集成化高。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12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座的第1种~第4种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充电插座还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在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座连接时用于与机器人箱体上的激光反馈结构信号连接的反光镜。便于机器人充电时找正。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1种技术方案是: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座和充电插头,充电插座和充电插头的其中一个用于设置在机器人的箱体上,所述充电插头包括上下方向延伸的插针,充电插座包括基座和相对基座沿上下方向浮动安装的浮动座,所述浮动座具有与充电插头的插针沿上下方向顶压配合而实现导电连接的导电顶压面,所述导电顶压面与所述插针之间设有用于供插针移动至导电顶压面上的导引结构,所述浮动座与基座之间设置有向浮动座施加向上远离基座的作用力的弹性件。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2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1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引结构包括设置在浮动座的上表面上的在充电插头的插针沿从右向左的方向移动时与导电顶压面相互顶压配合而使浮动座向下靠近基座的坡面段,坡面段从左向右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浮动座的上表面还设有与坡面段一体成型于坡面段的左端的用于与充电插座的插针沿上下方向顶压配合的平面段,所述导电顶压面由平面段构成。通过坡面段和平面段的设置实现位于最终充电位置时插针与平面段的表面相互顶压,保证最佳的可靠接触面。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3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2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浮动座包括浮动座本体和铺设在浮动座本体的上表面的导电片,所述导电顶压面由导电片的上表面构成。导电片相比于导电金属块的体积较小,节省成本,实现导电连接。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4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3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电片的左端边沿向下弯折而延伸至浮动座的下表面构成导电连接端,所述导电连接端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电缆连接的连接结构。实现电缆与导电片之间在基体内的连接。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5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1种~第4种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座与浮动座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保证相对浮动时的导向性。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6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5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向结构为孔轴插接导向配合结构。便于加工,而且导向精度容易保持。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7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6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上下延伸的导向杆,还包括设置在浮动座上供导向杆插入实现导向的导向孔。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8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7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导向杆上并顶压设置在基座与浮动座之间的压簧。向浮动座一直提供向上的顶推力,保证到导电顶压面与插针之间可靠的电接触。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9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5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基座与浮动座之间靠近插针插入方向的一侧还顶压设置有辅助弹簧。在插针开始与导电顶压面接触时在浮动座与基座之间提供两个支点,防止浮动座相对偏斜卡滞。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10种技术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1种~第4种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座包括上下分体设置的下基体和上基体,所述上基体为套状结构,所述浮动座从下至上穿装于上基体内,并通过上基体和下基体的相对固定实现浮动座与基座的装配,所述上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相对基座沿上下方向浮动安装的浮动座,所述浮动座具有用于与充电插头的插针沿上下方向顶压配合而实现导电连接的导电顶压面,所述浮动座与基座之间设置有向浮动座施加向上远离基座的作用力的弹性件。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相对基座沿上下方向浮动安装的浮动座,所述浮动座具有用于与充电插头的插针沿上下方向顶压配合而实现导电连接的导电顶压面,所述浮动座与基座之间设置有向浮动座施加向上远离基座的作用力的弹性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座的上表面具有在充电插头的插针沿从右向左的方向移动时与导电顶压面相互顶压配合而使浮动座向下靠近基座的坡面段,坡面段从左向右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浮动座的上表面还包括与坡面段一体成型于坡面段的左端的用于与充电插座的插针沿上下方向顶压配合的平面段,所述导电顶压面由平面段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座包括浮动座本体和铺设在浮动座本体的上表面的导电片,所述导电顶压面由导电片的上表面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的左端边沿向下弯折而延伸至浮动座的下表面构成导电连接端,所述导电连接端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电缆连接的连接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闯李瑶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