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7967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气缸、钢板和第一加热盘,利用第二气缸驱动活塞杆伸长从而推动边框向上移动至钢板上方并使第二限位板的底部与钢板顶部持平,根据所要压合电路板的尺寸进行计算出其在钢板顶部的位置,进一步推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移动从而将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移动至指定位置,从而实现了对待压合电路板在钢板顶部位置的标识,操作简单,进一步将电路板放置在钢板顶部并使电路板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接触,从而实现了电路板在钢板顶部位置的限定,操作简单,无需人工在对电路板位置进行调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合装置,具体是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PCB(PrintedCircuit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电子设备采用印制板后,由于同类印制板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了人工接线的差错,并可实现电子元器件自动插装或贴装、自动焊锡、自动检测,保证了电子设备的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并便于维修;印制板压合制程中,叠板是非常重要的流程。为保证在压合时印制板各处受力均匀。要求叠板时印制板必须放置在钢板正中间。以保证钢板受力均匀。如果板放于钢板四周,钢板受力不均,不仅产品会出现品质问题,久之,压合机台上的压板也会变形,造成更大品质隐患。目前压机的钢板都大于印制板尺寸,钢板要求平整度非常高,也不能在钢板上用刻度标示。人员在叠板时,只能根据目视判断来确认是否放置在钢板正中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且精准度较差,难以保证电路板的品质,同时现有的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的减震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包括顶板、第一加热盘、第一气缸、第一减震装置、定位装置、钢板、底板、第一驱动装置、第二加热盘、底座、第二驱动装置、支撑腿和第二减震装置,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加热盘,所述第二加热盘顶部固定安装有钢板,所述钢板顶部正上方设置有第一加热盘,所述第一加热盘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活塞杆的端部,所述第一加热盘顶部正上方设置有顶板,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顶板顶部,所述第一加热盘顶部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加热盘和钢板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滑块、第一滑轨、边框、刻度线、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所述底板底部对称安装有支撑腿,所述边框套设在钢板外侧,所述边框相邻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的另一端与边框与第一滑轨对应的一侧内壁接触,所述第二滑块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的一端,第二限位板的另一端与边框与第二滑轨对应的一侧内壁接触,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第二限位板下方,第一限位板顶部和第二限位板底部贴合,所述边框顶部对应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位置均标记有刻度线,所述边框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杆、横板、安装板和第二气缸,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支撑腿内侧,所述安装板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安装在横板顶部,横板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顶端固定安装在边框底部,所述支撑杆竖向贯穿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杆穿过的通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L型支架、移动块、减震弹簧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在顶板底部一端,支撑柱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部,所述支撑柱竖向贯穿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柱穿过的通孔,所述移动块一侧固定安装有L型支架的一端,L型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加热盘顶部,所述移动块底部和底板顶部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支撑柱外侧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移动块底部和底板顶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的结构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边框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钢板的长度和宽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刻度线用于对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移动距离进行精准控制和掌握,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位置进行精准调节,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利用第二气缸驱动活塞杆伸长从而推动边框向上移动至钢板上方并使第二限位板的底部与钢板顶部持平,根据所要压合电路板的尺寸进行计算出其在钢板顶部的位置,进一步推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移动从而将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移动至指定位置,从而实现了对待压合电路板在钢板顶部位置的标识,操作简单,进一步将电路板放置在钢板顶部并使电路板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接触,从而实现了电路板在钢板顶部位置的限定,操作简单,无需人工在对电路板位置进行调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电路板在钢板顶部放置时位置的准确度,从而保证了压合后电路板的品质,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利用第二气缸驱动活塞杆收缩,从而带动边框向下移动,进一步利用第一气缸驱动活塞杆伸长从而推动第一加热盘向下移动至与电路板挤压接触,利用第一加热盘和第二加热盘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对电路板的压合,通过设置减震弹簧用于对第一加热盘向下移动过程中的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提高了第一加热盘与电路板接触时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电路板的品质,提高了设备的减震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顶板1、第一加热盘2、第一气缸3、L型支架4、移动块5、第一减震装置6、减震弹簧7、支撑柱8、定位装置9、钢板10、底板11、第一驱动装置12、第二加热盘13、底座14、支撑杆15、横板16、安装板17、第二气缸18、第二驱动装置19、支撑腿20、第二减震装置21、第一滑块22、第一滑轨23、边框24、刻度线25、第二限位板26、第一限位板27、第二滑块28、第二滑轨2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包括顶板1、第一加热盘2、第一气缸3、第一减震装置6、定位装置9、钢板10、底板11、第一驱动装置12、第二加热盘13、底座14、第二驱动装置19、支撑腿20和第二减震装置21,所述底板11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加热盘13,所述第二加热盘13顶部固定安装有钢板10,所述钢板10顶部正上方设置有第一加热盘2,所述第一加热盘2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3活塞杆的端部,所述第一加热盘2顶部正上方设置有顶板1,第一气缸3固定安装在顶板1顶部,所述第一加热盘2顶部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6和第二减震装置21,所述第一减震装置6包括L型支架4、移动块5、减震弹簧7和支撑柱8,所述支撑柱8的顶端固定安装在顶板1底部一端,支撑柱8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底板11顶部,所述支撑柱8竖向贯穿移动块5,所述移动块5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柱8穿过的通孔,所述移动块5一侧固定安装有L型支架4的一端,L型支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包括顶板(1)、第一加热盘(2)、第一气缸(3)、第一减震装置(6)、定位装置(9)、钢板(10)、底板(11)、第一驱动装置(12)、第二加热盘(13)、底座(14)、第二驱动装置(19)、支撑腿(20)和第二减震装置(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加热盘(13),所述第二加热盘(13)顶部固定安装有钢板(10),所述钢板(10)顶部正上方设置有第一加热盘(2),所述第一加热盘(2)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3)活塞杆的端部,所述第一加热盘(2)顶部正上方设置有顶板(1),第一气缸(3)固定安装在顶板(1)顶部,所述第一加热盘(2)顶部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6)和第二减震装置(21),所述第一加热盘(2)和钢板(10)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定位装置(9),所述定位装置(9)包括第一滑块(22)、第一滑轨(23)、边框(24)、刻度线(25)、第二限位板(26)、第一限位板(27)、第二滑块(28)和第二滑轨(29),所述底板(11)底部对称安装有支撑腿(20),所述边框(24)套设在钢板(10)外侧,所述边框(24)相邻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23)和第二滑轨(29),所述第一滑轨(23)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22),所述第二滑轨(29)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28),所述第一滑块(22)上开设有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二滑块(28)上开设有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一滑块(2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27),第一限位板(27)的另一端与边框(24)与第一滑轨(23)对应的一侧内壁接触,所述第二滑块(28)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26)的一端,第二限位板(26)的另一端与边框(24)与第二滑轨(29)对应的一侧内壁接触,所述第一限位板(27)位于第二限位板(26)下方,第一限位板(27)顶部和第二限位板(26)底部贴合,所述边框(24)顶部对应第一滑轨(23)和第二滑轨(29)的位置均标记有刻度线(25),所述边框(24)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12)和第二驱动装置(19),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9)包括支撑杆(15)、横板(16)、安装板(17)和第二气缸(18),所述安装板(17)固定安装在支撑腿(20)内侧,所述安装板(17)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18),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安装在横板(16)顶部,横板(16)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顶端固定安装在边框(24)底部,所述支撑杆(15)竖向贯穿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杆(15)穿过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装置,包括顶板(1)、第一加热盘(2)、第一气缸(3)、第一减震装置(6)、定位装置(9)、钢板(10)、底板(11)、第一驱动装置(12)、第二加热盘(13)、底座(14)、第二驱动装置(19)、支撑腿(20)和第二减震装置(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加热盘(13),所述第二加热盘(13)顶部固定安装有钢板(10),所述钢板(10)顶部正上方设置有第一加热盘(2),所述第一加热盘(2)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3)活塞杆的端部,所述第一加热盘(2)顶部正上方设置有顶板(1),第一气缸(3)固定安装在顶板(1)顶部,所述第一加热盘(2)顶部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6)和第二减震装置(21),所述第一加热盘(2)和钢板(10)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定位装置(9),所述定位装置(9)包括第一滑块(22)、第一滑轨(23)、边框(24)、刻度线(25)、第二限位板(26)、第一限位板(27)、第二滑块(28)和第二滑轨(29),所述底板(11)底部对称安装有支撑腿(20),所述边框(24)套设在钢板(10)外侧,所述边框(24)相邻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23)和第二滑轨(29),所述第一滑轨(23)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22),所述第二滑轨(29)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28),所述第一滑块(22)上开设有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二滑块(28)上开设有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一滑块(2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27),第一限位板(27)的另一端与边框(24)与第一滑轨(23)对应的一侧内壁接触,所述第二滑块(28)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26)的一端,第二限位板(26)的另一端与边框(24)与第二滑轨(29)对应的一侧内壁接触,所述第一限位板(27)位于第二限位板(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呼宝宝曾凡伍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荣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