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7653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长寿命且小型的开关装置。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装置具备:壳体,其在底面具有凸部;基板,其具有固定触点,且以与所述凸部嵌合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面上;可动触点,其配置为覆盖所述固定触点以及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且能够进行反转动作;以及操作件,其能够将所述可动触点朝向所述固定触点按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装置
本技术涉及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利用了具备设置于基板的固定触点、以及以覆盖该固定触点的上方的方式配置的可动触点的触摸开关。近年来,随着触摸开关的用途的多样化,期望触摸开关的小型化。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1995号公报以往的触摸开关在可动触点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将基板固定于壳体的凸起。因此,能够利用的可动触点的大小被凸起限制。在使触摸开关小型化的情况下,由于凸起的限制而使可动触点越来越小,存在触摸开关的寿命变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技术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长寿命且小型的开关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装置具备:壳体,其在底面具有凸部;基板,其具有固定触点,且以与所述凸部嵌合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面上;可动触点,其配置为覆盖所述固定触点以及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且能够进行反转动作;以及操作件,其能够将所述可动触点朝向所述固定触点按下。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长寿命且小型的开关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开关装置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开关装置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基板的固定触点的周边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基板的固定触点的周边部分的俯视图。图5是将基板固定于壳体前的图3的B-B线剖视图。图6是将基板固定于壳体后的图3的B-B线剖视图。图7是图1的A-A线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基板;3:可动触点;4:杆;5:操作件;6:盖体;7:线束;11:底面;12:侧面;13:凸起;14:开口部;15:第一引导件;16:第二引导件;17:凹部;18:嵌合部;19:嵌合部;21:第一触点;22:第二触点;23:开口部;24A、24B:输出端子;25:贯通电极;26:贯通电极;27:接触部;28:切口部;31:触点部;32:脚部;51:操作部;52:覆盖部;61:开口部;71A、71B: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对于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通过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参照图1~图7对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装置10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装置100是触摸开关的一例。图1是示出开关装置100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开关装置100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开关装置100具备壳体1、基板2、可动触点3A~3C、杆4、操作件5、以及盖体6。壳体1是由树脂形成的开关装置100的主体部分。如图1所示,壳体1与操作件5以及盖体6一起构成开关装置100的外观。如图2所示,壳体1在内部收容有基板2、可动触点3A~3C、杆4、以及操作件5。壳体1具备底面11和侧面12。底面11具备凸起13。凸起13是为了固定基板2而与后述的基板2的开口部23嵌合的凸部,设置为从底面11向上方突出。对于凸起13,详细情况后述。在图2的例子中,底面11呈大致矩形,但底面11的形状不限于此。侧面12从底面11的外周部朝向上方地设置。在图2的例子中,侧面12具备用于将线束7与在壳体1的内部配置的基板2连接的开口部14,但开口部14也可以设置于底面11。基板2配置在壳体1的底面11上。基板2具备第一触点21、第二触点22、开口部23、以及输出端子24A、24B。第一触点21以及第二触点22是在基板2的表面的形成的固定触点,由印刷于基板2的表面的导电性材料、粘贴于基板2的表面的铜箔等形成。开关装置100在第一触点21以及第二触点22电连接时接通,在不电连接时断开。第一触点21以及第二触点22不电连接,因此开关装置100通常时(操作件5的非按下时)断开。开口部23是与在壳体1的底面11设置的凸起13嵌合的贯通孔。输出端子24A与第一触点21电连接,且与线束7的端子71A连接。输出端子24B与第二触点22电连接,且与线束7的端子71B连接。可动触点3A~3C是金属制的碟形弹簧(金属接触部),重叠地配置在基板2上。具体而言,可动触点3A配置在基板2上。可动触点3B配置在可动触点3A上。可动触点3C配置在可动触点3B上。以下,在不区分可动触点3A~3C的情况下,称作可动触点3。可动触点3具备触点部31和脚部32。触点部31具有向上方凸出的形状,是通过操作件5的按下而与第一触点21接触的部分。通过在按下操作件5时产生的触点部31的反转动作,产生操作件5的按下时的点击感。在此所说的反转动作是指,由于操作件5的按下而使触点部31变形为向下方凸出的形状的动作。在图2的例子中,触点部31呈圆形,但触点部31的形状不限于此。脚部32是将触点部31支承于基板2(第一触点21)的上方的部分,在触点部31的外周部设置有多个。脚部32与第二触点22接触,将第二触点22与可动触点3电连接。在图2的例子中,脚部32在触点部31的周围设置有四个,但脚部32也可以设置三个或者五个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触点3可以由硅橡胶等树脂形成。在该情况下,在可动触点3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与第一触点21接触的部分)设置由导电性材料(金属、碳)形成的触点部31即可。在该情况下,固定触点(第一触点21以及第二触点22)配置为能够相对于触点部31接触或分离即可。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开关装置100具备三个可动触点3,但也可以具备一个、两个、或者四个以上的可动触点3。可动触点3的数量根据开关装置100所要求的点击感来设计即可。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可动触点3呈在触点部31的外周部设置有四个脚部32的十字形,但也可以呈圆形。在该情况下,圆形的触点部31的外周部发挥脚部32的作用。杆4配置在可动触点3的触点部31上。当操作者将操作件5按下时,经由杆4而将可动触点3按下,可动触点3与第一触点21接触。由此,经由可动触点3而使第一触点21与第二触点22电连接,开关装置100接通。另外,优选杆4配置为使杆4的中心与触点部31的中心一致。由此,操作者能够更加可靠地按压可动触点3的中心,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操作感觉。需要说明的是,在操作件5能够将可动触点3直接按下的情况下,开关装置100也可以不具备杆4。操作件5由硅橡胶等树脂形成,以覆盖配置有可动触点3的基板2的上方的空间的方式配置在杆4上。操作件5具备操作部51和覆盖部52。操作部51是供开关装置100的操作者操作(按下)的部分,设置为向上方突出。在图2的例子中,在操作件5中,针对一个覆盖部52具备一个操作部51,但也可以针对一个覆盖部52而具备多个操作部51。在该情况下,针对每个操作部51设置有第一触点21、第二触点22、可动触点3、以及杆4。覆盖部52是将操作部51支承在相对于壳体1的规定的位置的部分,配置为使外周部与壳体1的侧面12相接。由此,配置有可动触点3的基板2的上方的空间被操作件5密封。其结果是,抑制了水、异物向配置有可动触点3的基板2的上方的空间的进入,从而开关装置100的寿命长期化。盖体6是由树脂形成的、开关装置100的盖部分,配置于操作件5的上部,且外周部嵌合于壳体1的侧面12的上部。盖体6具备开口部61。开口部61是用于使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在底面具有凸部;基板,其具有固定触点,且以与所述凸部嵌合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面上;可动触点,其配置为覆盖所述固定触点以及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且能够进行反转动作;以及操作件,其能够将所述可动触点朝向所述固定触点按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13 JP 2017-079417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在底面具有凸部;基板,其具有固定触点,且以与所述凸部嵌合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面上;可动触点,其配置为覆盖所述固定触点以及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且能够进行反转动作;以及操作件,其能够将所述可动触点朝向所述固定触点按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凸部嵌合的开口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高度比所述基板的高度低。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高度比所述基板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原启志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