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98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包括内胀底座,所述内内胀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胀缸体,内胀缸体的顶部安装有内胀挡圈,内胀挡圈的顶部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的顶部连接有挤压铜头,内胀缸体上设有内胀活塞,内胀缸体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内胀底座的下方设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顶部焊接有同一个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通过内胀缸体和内胀挡圈,大大提高内胀机构的承载压力,大大减小内胀机构的体积,封堵效果和承载压力可提高数倍,且结构稳定,密封件替换性强,并且通过第一板和第二板,增强高压油轨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
本技术涉及封堵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
技术介绍
高压油轨内胀封堵机构的承载压力比较小,封堵效果较差且活塞不能很快复位,目前的内胀封堵机构,靠胶圈来保证内胀活塞的复位和密封,如果工况压力很大,很难保证封堵效果,并且活塞复位很慢,加工成本也会很高,体积会很大,往往很难满足特殊情况下的内胀封堵的需求,长时间使用胶圈容易损坏,胶圈可替换性差,并且高压油轨在工作时的稳定性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了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包括内胀底座,所述内胀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胀缸体,内胀缸体的顶部安装有内胀挡圈,内胀挡圈的顶部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的顶部连接有挤压铜头,内胀缸体上设有内胀活塞,内胀缸体内设有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内胀底座的下方设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顶部焊接有同一个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内胀底座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槽内,安装槽的两侧内壁上均焊接有挡板,内胀底座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竖板,安装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竖孔,竖板的底部贯穿竖孔,安装座的底部开设有两个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板,两个滑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弹簧,两个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焊接于两个滑动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两个滑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底部均焊接有第一板,两个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均焊接有第二板。优选的,两个滑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把手,且把手上设有防滑螺纹。优选的,所述内胀底座的底部与挡板的顶部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一板的底部与第二板的顶部相接触。优选的,两个滑动槽均位于两个竖孔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内胀底座、内胀缸体、内胀挡圈、挤压铜头、密封圈、内胀活塞和复位弹簧相配合,大大提高内胀机构的承载压力,大大减小内胀机构的体积,封堵效果和承载压力可提高数倍,且结构稳定,密封件替换性强;(2)、通过支撑板、安装座、挡板、竖板、滑动槽、滑动板、弹簧、第一板和第二板相配合,拉动把手,将内胀底座放置于安装槽内,使得内胀底座的底部与挡板的顶部相接触,竖板的底部贯穿竖孔,松开把手,弹簧由于自身的弹力带动滑动板进行移动,滑动板带动第一板进行移动,使得第一板的底部与第二板的顶部相接触,增强高压油轨在工作时的稳定性。本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通过内胀缸体和内胀挡圈,大大提高内胀机构的承载压力,大大减小内胀机构的体积,封堵效果和承载压力可提高数倍,且结构稳定,密封件替换性强,并且通过第一板和第二板,增强高压油轨在工作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胀底座、2内胀缸体、3内胀挡圈、4挤压铜头、5密封圈、6内胀活塞、7复位弹簧、8支撑板、9安装座、10安装槽、11挡板、12竖板、13竖孔、14滑动槽、15滑动板、16弹簧、17第一板、18第二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包括内胀底座1,内胀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胀缸体2,内胀缸体2的顶部安装有内胀挡圈3,内胀挡圈3的顶部连接有密封圈5,密封圈5的顶部连接有挤压铜头4,内胀缸体2上设有内胀活塞6,内胀缸体2内设有复位弹簧7,通过内胀底座1、内胀缸体2、内胀挡圈3、挤压铜头4、密封圈5、内胀活塞6和复位弹簧7相配合,大大提高内胀机构的承载压力,大大减小内胀机构的体积,封堵效果和承载压力可提高数倍,且结构稳定,密封件替换性强;通过支撑板8、安装座9、挡板11、竖板12、滑动槽14、滑动板15、弹簧16、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相配合,拉动把手,将内胀底座1放置于安装槽10内,使得内胀底座1的底部与挡板11的顶部相接触,竖板12的底部贯穿竖孔13,松开把手,弹簧16由于自身的弹力带动滑动板15进行移动,滑动板15带动第一板17进行移动,使得第一板17的底部与第二板18的顶部相接触,增强高压油轨在工作时的稳定性,本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通过内胀缸体2和内胀挡圈3,大大提高内胀机构的承载压力,大大减小内胀机构的体积,封堵效果和承载压力可提高数倍,且结构稳定,密封件替换性强,并且通过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增强高压油轨在工作时的稳定性。本技术中,内胀底座1的下方设有两个支撑板8,两个支撑板8的顶部焊接有同一个安装座9,安装座9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0,内胀底座1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槽10内,安装槽10的两侧内壁上均焊接有挡板11,内胀底座1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竖板12,安装槽10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竖孔13,竖板12的底部贯穿竖孔13,安装座9的底部开设有两个滑动槽14,滑动槽14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板15,两个滑动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弹簧16,两个弹簧16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焊接于两个滑动槽14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两个滑动板15相互远离的一侧底部均焊接有第一板17,两个竖板12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均焊接有第二板18,两个滑动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把手,且把手上设有防滑螺纹,内胀底座1的底部与挡板11的顶部相接触,第一板17的底部与第二板18的顶部相接触,两个滑动槽14均位于两个竖孔13之间,通过内胀底座1、内胀缸体2、内胀挡圈3、挤压铜头4、密封圈5、内胀活塞6和复位弹簧7相配合,大大提高内胀机构的承载压力,大大减小内胀机构的体积,封堵效果和承载压力可提高数倍,且结构稳定,密封件替换性强;通过支撑板8、安装座9、挡板11、竖板12、滑动槽14、滑动板15、弹簧16、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相配合,拉动把手,将内胀底座1放置于安装槽10内,使得内胀底座1的底部与挡板11的顶部相接触,竖板12的底部贯穿竖孔13,松开把手,弹簧16由于自身的弹力带动滑动板15进行移动,滑动板15带动第一板17进行移动,使得第一板17的底部与第二板18的顶部相接触,增强高压油轨在工作时的稳定性,本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通过内胀缸体2和内胀挡圈3,大大提高内胀机构的承载压力,大大减小内胀机构的体积,封堵效果和承载压力可提高数倍,且结构稳定,密封件替换性强,并且通过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增强高压油轨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工作原理:使用中,内胀底座1、内胀缸体2、内胀挡圈3、挤压铜头4、密封圈5、内胀活塞6和复位弹簧7之间的相互配合,大大提高内胀机构的承载压力,大大减小内胀机构的体积,封堵效果和承载压力可提高数倍,且结构稳定,密封件替换性强,拉动把手,将内胀底座1放置于安装槽10内,使得内胀底座1的底部与挡板11的顶部相接触,竖板12的底部贯穿竖孔13,松开把手,弹簧16由于自身的弹力带动滑动板15进行移动,使得滑动板15在滑动槽14的内壁上进行滑动,滑动板15带动第一板17进行移动,使得第一板17的底部与第二板18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包括内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胀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胀缸体(2),内胀缸体(2)的顶部安装有内胀挡圈(3),内胀挡圈(3)的顶部连接有密封圈(5),密封圈(5)的顶部连接有挤压铜头(4),内胀缸体(2)上设有内胀活塞(6),内胀缸体(2)内设有复位弹簧(7)。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包括内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胀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胀缸体(2),内胀缸体(2)的顶部安装有内胀挡圈(3),内胀挡圈(3)的顶部连接有密封圈(5),密封圈(5)的顶部连接有挤压铜头(4),内胀缸体(2)上设有内胀活塞(6),内胀缸体(2)内设有复位弹簧(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油轨内胀自动封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胀底座(1)的下方设有两个支撑板(8),两个支撑板(8)的顶部焊接有同一个安装座(9),安装座(9)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0),内胀底座(1)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槽(10)内,安装槽(10)的两侧内壁上均焊接有挡板(11),内胀底座(1)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竖板(12),安装槽(10)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竖孔(13),竖板(12)的底部贯穿竖孔(13),安装座(9)的底部开设有两个滑动槽(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阿普顿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