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连动枢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695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轴连动枢轴装置,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同轴固定安装于第一轴上,第二齿轮同轴固定安装于第二轴上,还设有中间齿轮和容置本体,容置本体内侧形成有中空的腔体,容置本体两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一轴和第二轴穿设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间齿轮能够转动的安装于容置本体内,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恰容置于容置本体的腔体内,且中间齿轮同时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整体结构简单,装配零件少,做到一个零件兼具多个功能,进而达到优化结构、减少零件搭配公差及组装工时的效果,并可提升整体刚性强度而更为经久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轴连动枢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动枢轴,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如电子设备枢轴装置的同动的双轴连动枢轴装置。
技术介绍
如笔记型计算机类的移动电子设备为例,基本上由可彼此相对打开或关闭的显示端与系统端所组成,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通常是通过枢轴器来连接并作为开闭动作轴心,显示端及系统端还分别与枢轴器的用于定位各转轴的相对承架组合。一般的双轴同动枢轴器,主要是使其中一轴转动时,另一轴可进行同步旋转,使显示端及系统端可通过枢轴器进行同步转动。一般来说,双轴以上的多轴枢轴器在每一转轴上均设有传动齿轮,要使多轴同步转动,而目前的结构设计是在转轴之间设置中间齿轮来构成同动齿轮机构,使中间齿轮上下端分别与一体成型出的相对螺旋斜齿轮彼此啮接连动,有助于提升此类双轴同动枢轴器小型化传动机构的受力结构强度。然而,这类电子设备上的枢轴器装置,通常是设置在显示端及系统端相对端部之间的狭窄空间中,目前现有技术虽然体积小可容进该狭窄空间内,但现有的设计构件复杂繁多,要定位上述的同动齿轮机构,现有技术所设计的枢轴器装置必须使用到较多的零件,而且这些相关零件的制造公差精密度要求较高,组装也较为耗费工时,组装后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影响到整个电子设备的耐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轴连动枢轴装置,该双轴连动枢轴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减少零件搭配公差,便于组装,整体刚性强度高,经久耐用,且各个零件的开模及组装稳定性高。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轴连动枢轴装置,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同轴固定安装于第一轴上,第二齿轮同轴固定安装于第二轴上,还设有中间齿轮和容置本体,容置本体内侧形成有中空的腔体,容置本体两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一轴和第二轴穿设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间齿轮能够转动的安装于容置本体内,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恰容置于容置本体的腔体内,且中间齿轮同时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平行排列,中间齿轮的转轴位于第一、二轴之间并与第一、二轴垂直,第一、二齿轮和中间齿轮均为斜齿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本体侧壁上设有与第一、二穿孔垂直的第三穿孔,中间齿轮的转轴为铆钉,中间齿轮能够转动的套设于铆钉外侧,铆钉两端的铆合翻边分别紧抵于容置本体外侧表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容置本体两相对侧壁上的第三穿孔为对称设置的沉头孔,铆钉的铆合翻边部恰容置于第三穿孔的沉头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一端均设有直径外扩的第一、二凸环,第一轴和第二轴均为非圆形结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内孔为与第一轴和第二轴匹配的非圆形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两端分别止挡于第一、二凸环和容置本体一端的内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容置本体两相对侧壁上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径分别与第一轴和第二轴轴及其上的凸环外径匹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本体上还设有供中间齿轮进入的镂空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镂空部位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至少一个沿其圆周方向的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具有镂空部的第一、二穿孔为侧壁开口的破孔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呈L形的显示端承架和系统端承架,所述显示端承架和系统端承架的一侧壁分别与第一、二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显示端承架和系统端承架的另一侧壁平行于第一轴和第二轴设置,显示端承架和系统端承架的另一侧壁上分别设有供显示端和系统端固定定位的连接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一个容置本体实现第一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二轴上的第二齿轮和中间齿轮的容纳,同时,容置本体还兼用于实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定位以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轴向定位,整体结构简单,装配零件少,做到一个零件兼具多个功能,进而达到优化结构、减少零件搭配公差及组装工时的效果,并可提升整体刚性强度而更为经久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第一种状态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第一种状态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第二种状态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第二种状态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立体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第三种状态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剖视结构原理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双轴连动枢轴装置,包括第一轴10、第二轴20、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22,第一齿轮12同轴固定安装于第一轴10上,第二齿轮22同轴固定安装于第二轴20上,还设有中间齿轮50和容置本体60,容置本体60内侧形成有中空的腔体64,容置本体60两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穿设的第一穿孔68和第二穿孔69,中间齿轮50能够转动的安装于容置本体60内,所述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22恰容置于容置本体60的腔体64内,且中间齿轮50同时与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22啮合传动。第一、二轴通过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22和中间齿轮50的啮合传动实现同动,通过设置容置本体60实现第一、二齿轮和中间齿轮50的收容,避免二者裸露在外,保证其传动顺畅,且该结构的容置本体60既用于容纳齿轮又用于实现转轴的支撑定位,减少了转轴同动结构的零件,减小了零件间组装的累积误差,增强了整体组装结构的刚性强度,增加了零件开模以及组装稳定性。所述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平行排列,中间齿轮50的转轴位于第一、二轴之间并与第一、二轴垂直,第一、二齿轮和中间齿轮50均为斜齿轮。通过斜齿轮啮合传动,提高了啮合传动稳定性和整体强度,此外也可以为直齿轮。所述容置本体60侧壁上设有与第一、二穿孔垂直的第三穿孔70,中间齿轮50的转轴为铆钉,中间齿轮50能够转动的套设于铆钉外侧,铆钉两端的铆合翻边分别紧抵于容置本体60外侧表面上。通过铆钉铆接的方式将中间齿轮50安装咋容置本体60内,方便组装,组装后整体结构稳定,此外也可以通过螺栓的方式实现中间齿轮50的安装。位于容置本体60两相对侧壁上的第三穿孔70为对称设置的沉头孔,铆钉的铆合翻边部恰容置于第三穿孔70的沉头内。通过沉头孔结构实现铆钉铆接翻边的容置,保持容置本体60表面平整、光洁,外形美观。所述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的一端均设有直径外扩的第一、二凸环11、21,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均为非圆形结构,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22的内孔为与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匹配的非圆形孔,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22两端分别止挡于第一、二凸环11、21和容置本体60一端的内侧壁上。通过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上的直径外扩第一、二凸环11、21与容置本体60侧壁实现对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22轴向的定位,节省零件。容置本体60两相对侧壁上的第一穿孔68和第二穿孔69内径分别与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轴及其上的凸环外径匹配。实现对第一、二轴的转动支撑,同时第一、二轴及其上的第一、二齿轮可以采用插入的方式装入容置本体60,容置本体60的腔体64内侧可以为与一齿轮、第二齿轮22和中间齿轮50外形匹配的多曲面交叉空间。所述容置本体60上还设有供中间齿轮50进入的镂空部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轴连动枢轴装置,包括第一轴(10)、第二轴(20)、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22),第一齿轮同轴固定安装于第一轴上,第二齿轮同轴固定安装于第二轴上,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中间齿轮(50)和容置本体(60),容置本体内侧形成有中空的腔体(64),容置本体两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一轴和第二轴穿设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间齿轮能够转动的安装于容置本体内,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恰容置于容置本体的腔体内,且中间齿轮同时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连动枢轴装置,包括第一轴(10)、第二轴(20)、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22),第一齿轮同轴固定安装于第一轴上,第二齿轮同轴固定安装于第二轴上,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中间齿轮(50)和容置本体(60),容置本体内侧形成有中空的腔体(64),容置本体两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一轴和第二轴穿设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间齿轮能够转动的安装于容置本体内,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恰容置于容置本体的腔体内,且中间齿轮同时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连动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平行排列,中间齿轮的转轴位于第一、二轴之间并与第一、二轴垂直,第一、二齿轮和中间齿轮均为斜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连动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本体侧壁上设有与第一、二穿孔垂直的第三穿孔,中间齿轮的转轴为铆钉,中间齿轮能够转动的套设于铆钉外侧,铆钉两端的铆合翻边分别紧抵于容置本体外侧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连动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容置本体两相对侧壁上的第三穿孔(70)为对称设置的沉头孔,铆钉的铆合翻边部恰容置于第三穿孔的沉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连动枢轴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子郁余钧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刚毅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