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洪庆专利>正文

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76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包括油缸本体、活塞和活塞杆,还包括阻尼机构,阻尼机构固定设置在油缸本体内,阻尼机构与油缸本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内置气囊的第一腔室,内置气囊设置在第一腔室内,活塞设有供阻尼机构穿过的第一通孔,活塞杆设有供阻尼机构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且第一通孔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直径,阻尼机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当活塞下压或上升时,活塞与阻尼机构之间的阻力逐渐变大。本产品通过设置一根两头直径大,中间直径小的阻尼调节柱,通过阻尼调节柱与活塞的通孔配合,使活塞在下压或上升时阻力始终逐渐变大,因此达到双向阻力的目的,其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非常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特别涉及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同类减震器为单段阻尼,虽然也有功能近似,可调节阻尼减震,但只能在用时根据个人偏好调节阻力大小,调好后,就只有一种阻尼,这样在车子运行中,会因为阻力过小而弹簧回弹过快,从而降低驾驶人的舒适度,阻力过大则减震回弹过慢,而使车轮离地,减少了车轮抓地力,从而使整车行驶中消耗功力过大,所以需要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包括油缸本体、活塞和活塞杆,活塞杆与活塞连接并带动活塞在油缸本体内做活塞运动,所述油缸本体内设有内置气囊,还包括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固定设置在油缸本体内,阻尼机构与油缸本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内置气囊的第一腔室,所述内置气囊设置在第一腔室内,所述活塞设有供阻尼机构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杆设有供阻尼机构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且第一通孔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直径,所述阻尼机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阻尼机构和活塞与油缸本体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活塞和活塞杆与油缸本体之间形成第三腔室,活塞杆设有回流孔,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通过回流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阻尼机构设有排油孔,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通过排油孔连通,阻尼机构插入第二通孔的一端与第二通孔密封使油缸本体内形成密封,当活塞下压或上升时,活塞与阻尼机构之间的阻力逐渐变大。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底座和阻尼调节柱,所述底座与阻尼调节柱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座外壁与油缸本体之间密封固定装配。所述的阻尼调节柱两端直径大于中间直径。所述的阻尼调节柱两端至中间直径逐渐变小。所述的阻尼调节柱最大直径大于第一通孔。所述阻尼调节柱插入第二通孔的一端位置始终保持在回流孔上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本产品通过设置一根两头直径大,中间直径小的阻尼调节柱,通过阻尼调节柱与活塞的通孔配合,使活塞在下压或上升时阻力始终逐渐变大,因此达到双向阻力的目的,其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非常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包括油缸本体100、活塞200和活塞杆300,活塞杆300与活塞200连接并带动活塞200在油缸本体100内做活塞200运动,所述油缸本体100内设有内置气囊400,还包括阻尼机构500,所述阻尼机构500固定设置在油缸本体100内,阻尼机构500与油缸本体10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内置气囊400的第一腔室a,所述内置气囊400设置在第一腔室a内,所述活塞200设有供阻尼机构500穿过的第一通孔210,所述活塞杆300设有供阻尼机构500穿过的第二通孔310,所述第一通孔210与第二通孔310连通,且第一通孔210直径小于第二通孔310直径,所述阻尼机构500一端穿过第一通孔210和第二通孔310,阻尼机构500和活塞200与油缸本体100之间形成第二腔室b,活塞200和活塞杆300与油缸本体100之间形成第三腔室c,活塞杆300设有回流孔320,第二腔室b与第三腔室c通过回流孔320、第一通孔210和第二通孔310连通,阻尼机构500设有排油孔530,第二腔室b与第一腔室a通过排油孔530连通,阻尼机构500插入第二通孔310的一端与第二通孔310密封使油缸本体100内形成密封,当活塞200下压或上升时,活塞200与阻尼机构500之间的阻力逐渐变大,其工作原理如下,当活塞杆300带动活塞200下压时,第二腔室b的压力逐渐变大,第二腔室b内的介质(油、液体或气体)通过排油孔530压入第一腔室a,第一腔室a内的内置气囊400受压收缩,同时第二腔室b的部分介质通过第一通孔210和第二通孔310进入第一腔室a,活塞200的第一通孔210与阻尼调节柱520配合,由于阻尼调节柱520的直径是两端大中间小,所以活塞200的第一通孔210与阻尼调节柱520直径的阻尼逐渐变大,从而实现活塞200下压时的缓冲减震目的,活塞200回弹时(也就是活塞200上升时),内置气囊400释压恢复原状,第一腔室a内的介质通过排油孔530进入第二腔室b,第一腔室a受压,第一腔室a内的介质通过回流孔320、第二通孔310和第一通孔210进入第二腔室b,活塞200的第一通孔210与阻尼调节柱520直径的阻力逐渐变大,从而实现回弹时的缓冲减震。所述阻尼机构500包括底座510和阻尼调节柱520,所述底座510与阻尼调节柱52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座510外壁与油缸本体100之间密封固定装配,底座510用于将阻尼调节柱520固定在油缸本体100内。所述的阻尼调节柱520两端直径大于中间直径,本产品中所采取的阻尼调节柱520横截面两侧呈弧形结构,也可以采用横截面为其他形状的直径变化,但优选为横截面两侧呈弧形结构。所述的阻尼调节柱520两端至中间直径逐渐变小,阻尼调节柱520两端至中间直径逐渐变小,使活塞200在下压或上升(回弹)时与阻尼调节柱520之间的阻力逐渐变大,从而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所述的阻尼调节柱520最大直径大于第一通孔210,所述阻尼调节柱520插入第二通孔310的一端位置始终保持在回流孔320上方,阻尼调节柱520上端与活塞杆300的第二通孔310始终保持密封配合,保证油缸本体100内始终处于密封。内置气囊400起到确保油缸本体100内始终没有空气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本产品通过设置一根两头直径大,中间直径小的阻尼调节柱,通过阻尼调节柱与活塞的通孔配合,使活塞在下压或上升时阻力始终逐渐变大,因此达到双向阻力的目的,其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非常实用。上述结构并不限定于油压缸,气压缸和液压缸等均可采用该结构,上述的方向位置、上升、下降等仅仅针对附图而言,实际方位和运动方向根据实物的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包括油缸本体、活塞和活塞杆,活塞杆与活塞连接并带动活塞在油缸本体内做活塞运动,所述油缸本体内设有内置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固定设置在油缸本体内,阻尼机构与油缸本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内置气囊的第一腔室,所述内置气囊设置在第一腔室内,所述活塞设有供阻尼机构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杆设有供阻尼机构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且第一通孔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直径,所述阻尼机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阻尼机构和活塞与油缸本体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活塞和活塞杆与油缸本体之间形成第三腔室,活塞杆设有回流孔,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通过回流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阻尼机构设有排油孔,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通过排油孔连通,阻尼机构插入第二通孔的一端与第二通孔密封使油缸本体内形成密封,当活塞下压或上升时,活塞与阻尼机构之间的阻力逐渐变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阻力减震器,包括油缸本体、活塞和活塞杆,活塞杆与活塞连接并带动活塞在油缸本体内做活塞运动,所述油缸本体内设有内置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固定设置在油缸本体内,阻尼机构与油缸本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内置气囊的第一腔室,所述内置气囊设置在第一腔室内,所述活塞设有供阻尼机构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杆设有供阻尼机构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且第一通孔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直径,所述阻尼机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阻尼机构和活塞与油缸本体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活塞和活塞杆与油缸本体之间形成第三腔室,活塞杆设有回流孔,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通过回流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阻尼机构设有排油孔,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通过排油孔连通,阻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洪庆
申请(专利权)人:胡洪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