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76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2:03
本申请属于飞机起落架缓冲器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腔缓冲器。提供了一种双腔缓冲器,其包括有:内筒;第一堵盖;第二堵盖;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外筒;挡套;内筒中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油腔、第一气腔及第二气腔,外筒套设在内筒外侧,其间形成第二油腔,与第一油腔通过节流孔连通,其与第一气腔及第二气腔呈并行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双腔缓冲器的长度可有效被缩短,结构更为紧凑,可获得较小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缓冲器
本申请属于飞机起落架缓冲器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双腔缓冲器。
技术介绍
飞机在着陆过程中,总是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地面,产生撞击载荷,为降低这种撞击载荷对飞机的影响,现代飞机上设计起落架来承受并减缓这种撞击载荷。其中,又由于起落架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没有效用,基于此方面的考虑,希望起落架的质量尽可能的轻,其体积尽可能的小。起落架中承受并减缓撞击载荷的关键部件是其上的缓冲器,缓冲器在飞机着陆过程中通过其内油液及气体的压缩来吸收、耗散撞击载荷所携带的能量,以此,减轻对飞机的影响。直升机具有较高的着陆性能要求,常见的单腔缓冲器难以获得理想的过载控制,此时,多需要采取双腔缓冲器。典型的双腔缓冲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飞机着陆时,油腔A被压缩,其内的液态油流经油孔挤压低压腔B,低压腔B内的气体被压缩,由此,吸收撞击载荷的能量;当低压腔B内的压力大于高压腔C内的压力时,高压腔C内的气体会被压缩,由此,进一步吸收撞击载荷的能量,减轻飞机着陆时,撞击载荷对飞机的影响。该双腔缓冲器,整体而言其上油腔、低压腔、高压腔沿轴向依次排列,整个缓冲器较长,有一定的重量代价。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双腔缓冲器,以解决克服或减轻上述至少一方面的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腔缓冲器,包括:内筒,其上开设有节流孔;第一堵盖,用于封堵内筒的一端;第二堵盖,用于封堵内筒的另一端;第一浮动活塞,设置在内筒内部,与内筒密封接触,且能够沿内筒轴向运动;第一浮动活塞与第一堵盖之间形成第一气腔;第二浮动活塞,设置在设筒内部,与内筒密封接触,且能够沿内筒轴向运动;第二浮动活塞与第二堵盖之间形成第二气腔;第一浮动活塞与第二浮动活塞之间形成第一油腔;外筒,设置在内筒外周,能够相对于内筒沿轴向运动;外筒的一端与内筒外壁密封;挡套,设置在内筒与外筒之间,且与内筒固定设置,并与外筒密封接触;挡套与内筒及外筒之间形成第二油腔;节流孔连通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其中,第一气腔及第二气腔充有气体;第一油腔及第二油腔充有液态油。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支撑套,设置在内筒与外筒之间,位于外筒的一端,其与内筒及外筒密封接触,且能够跟随外筒运动;第二支撑套,设置在内筒与外筒之间,位于外筒的另一端,其与内筒及外筒密封接触,且能够跟随外筒运动。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充气嘴,设置在第一堵盖上,用于为第一气腔充气或放气;第二充气嘴,设置内筒上,用于为第二气腔充气或放气;充油嘴,设置在外筒上,用于为第二油腔充油或放油。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凸台,设置在第一油腔内,位于节流孔的一侧,且靠近第一浮动活塞;第二凸台,设置在第一油腔内,位于节流孔的另一侧。优选地,P1>P2或P1<P2;其中,P1为第一浮动活塞与第一凸台抵触时,第一气腔内的压力;P2为第二浮动活塞与第二凸台抵触时,第二气腔内的压力。优选地,第一气腔及第二气腔内的气体为惰性气体。优选地,惰性气体为氮气。优选地,液态油为航空液压油。优选地,内筒位于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的壁进行加厚设计。优选地,节流孔为多个,沿内筒轴向排列,且沿内筒周向均匀分布。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提供了一种双腔缓冲器,其包括有内筒及外筒,内筒中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气腔及第二气腔,外筒套设在内筒外侧,其间形成第二油腔,与第一气腔及第二气腔呈并行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双腔缓冲器的长度可有效被缩短,结构更为紧凑,可获得较小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腔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双腔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双腔缓冲器,包括:内筒1,其上开设有节流孔6;第一堵盖2A,用于封堵内筒1的一端;第二堵盖2B,用于封堵内筒1的另一端;第一浮动活塞3A,设置在内筒1内部,与内筒1密封接触,且能够沿内筒1轴向运动;第一浮动活塞3A与第一堵盖2A之间形成第一气腔;第二浮动活塞3B,设置在内筒1内部,与内筒1密封接触,且能够沿内筒1轴向运动;第二浮动活塞3B与第二堵盖2B之间形成第二气腔;第一浮动活塞3A与第二浮动活塞3B之间形成第一油腔;外筒4,设置在内筒1外周,能够相对于内筒1沿轴向运动;外筒4的一端与内筒1外壁密封;挡套5,设置在内筒1与外筒4之间,且与内筒1固定设置,并与外筒4密封接触;挡套5与内筒1及外筒4之间形成第二油腔;节流孔6连通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其中,第一气腔及第二气腔充有气体;第一油腔及第二油腔充有液态油。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一支撑套7A,设置在内筒1与外筒4之间,位于外筒4的一端,其与内筒1及外筒4密封接触,且能够跟随外筒4运动;第二支撑套7B,设置在内筒1与外筒4之间,位于外筒4的另一端,其与内筒1及外筒4密封接触,且能够跟随外筒4运动。设置第一支撑套7A及第二支撑套7B起支撑及密封加强的作用。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一充气嘴8A,设置在第一堵盖2A上,用于为第一气腔充气或放气;第二充气嘴8B,设置内筒1上,用于为第二气腔充气或放气;充油嘴9,设置在外筒4上,用于为第二油腔充油或放油。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一凸台10A,设置在第一油腔内,位于节流孔6的一侧,且靠近第一浮动活塞3A;第二凸台10B,设置在第一油腔内,位于节流孔6的另一侧。进一步地,P1>P2或P1<P2;其中,P1为第一浮动活塞3A与第一凸台10A抵触时,第一气腔内的压力;P2为第二浮动活塞3B与第二凸台10B抵触时,第二气腔内的压力。进一步地,第一气腔及第二气腔内的气体为惰性气体。进一步地,惰性气体为氮气。进一步地,液态油为航空液压油。进一步地,内筒1位于第一凸台10A与第二凸台10B之间的壁进行加厚设计,该部分由于开设节流孔6使其结构强度降低,对其进行加厚设计,以此补偿该部分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节流孔6为多个,沿内筒1轴向排列,且沿内筒1周向均匀分布。当飞机着陆时,承受撞击载荷,使外筒4向挡套5方向运动,第二油腔被压缩,其内液态油被挤压通过节流孔6进入第一油腔,推动第一浮动活塞3A和/或第二浮动活塞3B背向第一油腔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腔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1),其上开设有节流孔(6);第一堵盖(2A),用于封堵所述内筒(1)的一端;第二堵盖(2B),用于封堵所述内筒(1)的另一端;第一浮动活塞(3A),设置在所述内筒(1)内部,与所述内筒(1)密封接触,且能够沿所述内筒(1)轴向运动;所述第一浮动活塞(3A)与所述第一堵盖(2A)之间形成第一气腔;第二浮动活塞(3B),设置在所述内筒(1)内部,与所述内筒(1)密封接触,且能够沿所述内筒(1)轴向运动;所述第二浮动活塞(3B)与所述第二堵盖(2B)之间形成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浮动活塞(3A)与所述第二浮动活塞(3B)之间形成第一油腔;外筒(4),设置在所述内筒(1)外周,能够相对于所述内筒(1)沿轴向运动;所述外筒(4)的一端与所述内筒(1)外壁密封;挡套(5),设置在所述内筒(1)与所述外筒(4)之间,且与所述内筒(1)固定设置,并与所述外筒(4)密封接触;所述挡套(5)与所述内筒(1)及所述外筒(4)之间形成第二油腔;所述节流孔(6)连通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第二油腔;其中,所述第一气腔及所述第二气腔充有气体;所述第一油腔及所述第二油腔充有液态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1),其上开设有节流孔(6);第一堵盖(2A),用于封堵所述内筒(1)的一端;第二堵盖(2B),用于封堵所述内筒(1)的另一端;第一浮动活塞(3A),设置在所述内筒(1)内部,与所述内筒(1)密封接触,且能够沿所述内筒(1)轴向运动;所述第一浮动活塞(3A)与所述第一堵盖(2A)之间形成第一气腔;第二浮动活塞(3B),设置在所述内筒(1)内部,与所述内筒(1)密封接触,且能够沿所述内筒(1)轴向运动;所述第二浮动活塞(3B)与所述第二堵盖(2B)之间形成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浮动活塞(3A)与所述第二浮动活塞(3B)之间形成第一油腔;外筒(4),设置在所述内筒(1)外周,能够相对于所述内筒(1)沿轴向运动;所述外筒(4)的一端与所述内筒(1)外壁密封;挡套(5),设置在所述内筒(1)与所述外筒(4)之间,且与所述内筒(1)固定设置,并与所述外筒(4)密封接触;所述挡套(5)与所述内筒(1)及所述外筒(4)之间形成第二油腔;所述节流孔(6)连通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第二油腔;其中,所述第一气腔及所述第二气腔充有气体;所述第一油腔及所述第二油腔充有液态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支撑套(7A),设置在所述内筒(1)与所述外筒(4)之间,位于所述外筒(4)的一端,其与所述内筒(1)及所述外筒(4)密封接触,且能够跟随所述外筒(4)运动;第二支撑套(7B),设置在所述内筒(1)与所述外筒(4)之间,位于所述外筒(4)的另一端,其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为民苗红涛方建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