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553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其包括炉体,炉体内开设有炉膛,且该炉膛竖直方向的中部设置有若干转动的输送件,该输送件沿炉膛的开口方向等距排布设置,还包括斜口与直冷组件,斜口设置于输送件与炉体内壁的连接位置处,直冷组件设置于炉体上,其包括位于炉体上部的进风单元与位于炉体下部的回风单元,其通过在输送件与炉膛两侧炉壁接触的部位开始斜口,使炉膛的宽度得到加宽补偿,使输送件上输送的工件的宽度可以得到增加,解决炉膛宽度对工件加工过程中产生限制的技术问题,并且利用直冷组件对炉膛内进行均匀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
本技术涉及微晶玻璃的直冷炉
,具体为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
技术介绍
微晶玻璃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按照融化—压延成型—退火—晶化—退火—切割—磨平—抛光的加工工序进行生产,而在晶化后的退火工序中,需要先对晶化后的微晶玻璃进行急冷—缓冷—直冷的冷却工序进行加工生产,在直冷过程中,冷空气需要直接通入窑炉内对微晶玻璃进行直接接触冷却。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1010190365.7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微晶玻璃隧道式晶化窑的二段热风循环的退火和冷却处理系统;急冷段的两侧窑墙上部与两侧窑墙下部各安装一排急冷风喷吹口,急冷风喷吹口与急冷风喷吹口支管相连通,所有急冷风喷吹口支管均与第二热风循环管的输出端口相连通;冷却带缓冷段的两侧窑墙上分别设有三排热循环风喷吹口,热循环风喷吹口与热循环风喷吹口支管相连通,所有热循环风喷吹口支管均与第一热风循环管的输出端口相连通;所有第一热循环风抽风口支管均与第一热风循环管的输入端口相连通;所有第二热循环风抽风口支管均与第二热风循环管的输入端口相连通。该退火和冷却处理系统能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产品的变形、炸裂等缺陷。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两个技术问题:1、窑炉内部容纳微晶玻璃的空间取决于炉膛的宽度,无法超越炉膛宽度生产微晶玻璃;2、窑炉内部风冷循环不均匀,容易在炉内形成温差,导致微晶玻璃冷热不均爆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其通过在输送件与炉膛两侧炉壁接触的部位开始斜口,使炉膛的宽度得到加宽补偿,使输送件上输送的工件的宽度可以得到增加,解决炉膛宽度对工件加工过程中产生限制的技术问题,并且利用直冷组件对炉膛内进行均匀冷却。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包括炉体,该炉体内开设有炉膛,且该炉膛竖直方向的中部设置有若干转动的输送件,该输送件沿所述炉膛的开口方向等距排布设置,还包括:斜口,所述斜口设置于所述输送件与所述炉体内壁的连接位置处;以及直冷组件,所述直冷组件设置于所述炉体上,其包括位于所述炉体上部的进风单元与位于所述炉体下部的回风单元。作为改进,所述斜口为八字形开口设置,其开口方向面向所述炉膛设置,且其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作为改进,所述斜口上端根部至所述输送件上端面的距离L与加热工件厚度D之间关系满足:L>D。作为改进,所述进风单元包括:进风主管,所述进风主管设置于炉体的顶部,其内流通有冷却用的气体;第一进风支管,所述第一进风支管设置于所述进风主管的一侧,其与所述进风主管连通设置;第二进风支管,所述第二进风支管相对于所述第一进风支管设置于所述进风主管的另一侧,其与所述进风主管连通设置,且其位于所述第一进风支管的下方;以及出风冷却管,若干的所述出风冷却管设置于所述炉膛内,该出风冷却管位于输送件的上方,其沿炉膛的开口方向等距设置,且其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支管或第二进风支管连通设置。作为改进,相邻的所述出风冷却管内的气体流动方向相反。作为改进,所述出风冷却管的上均不有若干的出风孔。作为改进,所述出风孔设置于所述出风冷却管面向输送件的一侧,且该出风孔呈扇形分布设置。作为改进,相邻的所述回风单元包括:回风管,若干的所述回风管设置于所述输送件的下方,其一端悬空设置于所述炉膛内,其另一端穿透炉体设置于所述炉膛外;以及回风主管,所述回风主管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一侧,其与所述回风管连通设置。作为改进,所述回风管位于所述炉膛内的一端封堵设置,且所述回风管位于炉体内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的回风孔。作为改进,所述回风孔开设于所述回风管面向所述输送件的一侧,且该回风孔呈扇形分布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在输送件与炉膛两侧炉壁接触的部位开始斜口,使炉膛的宽度得到加宽补偿,使输送件上输送的工件的宽度可以得到增加,使窑炉可以适应生产宽度规格更加丰富的工件;(2)本技术在设置进风单元时,将相邻出风冷却管内的冷却气体的流向反向设置,使炉膛内的冷却气体相互交叉流动,对炉膛内部进行均匀冷却,避免冷却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温差,提高冷却效果;(3)本技术在设置出风冷却管时,将出风孔设置在正对输送件的一侧,且呈扇形分布,可以使冷却气体集中覆盖工件进行冷却,冷却效果更好;(4)本技术,在利用第一进风支管与第二进风支管对出风冷却管进行交叉供风,使出风冷却管进风时可以更加均匀,避免出现靠近主进风管进风端越近的出风冷却管的风力越强的状况发生;(5)本技术在设置回风单元时,利用回风管将完成热交换后的气体快速从炉膛内送出,避免气体在炉膛内积蓄,形成高压状态,对冷却的工件产生压力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冷却效果好、冷却更加均匀、适用产品规格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微晶玻璃的直冷炉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出风冷却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出风冷却管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回风管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包括炉体1,该炉体1内开设有炉膛11,且该炉膛11竖直方向的中部设置有若干转动的输送件2,该输送件2沿所述炉膛11的开口方向等距排布设置,还包括:斜口3,所述斜口3设置于所述输送件2与所述炉体1内壁的连接位置处;以及直冷组件4,所述直冷组件4设置于所述炉体1上,其包括位于所述炉体1上部的进风单元41与位于所述炉体1下部的回风单元42。进一步的,所述斜口3为八字形开口设置,其开口方向面向所述炉膛11设置,且其沿所述炉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更进一步的,所述斜口3上端根部至所述输送件2上端面的距离L与加热工件厚度D之间关系满足:L>D。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直冷炉,炉膛内部的宽度就是能加工工件尺寸的最大尺寸,因此,炉膛的宽度就是现在工件尺寸的最大因素。通过在输送件2与炉体1连接的部位设置八字形开口的斜口,使炉膛11用于输送工件部位的宽度得到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包括炉体(1),该炉体(1)内开设有炉膛(11),且该炉膛(11)竖直方向的中部设置有若干转动的输送件(2),该输送件(2)沿所述炉膛(11)的开口方向等距排布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口(3),所述斜口(3)设置于所述输送件(2)与所述炉体(1)内壁的连接位置处;以及直冷组件(4),所述直冷组件(4)设置于所述炉体(1)上,其包括位于所述炉体(1)上部的进风单元(41)与位于所述炉体(1)下部的回风单元(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包括炉体(1),该炉体(1)内开设有炉膛(11),且该炉膛(11)竖直方向的中部设置有若干转动的输送件(2),该输送件(2)沿所述炉膛(11)的开口方向等距排布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口(3),所述斜口(3)设置于所述输送件(2)与所述炉体(1)内壁的连接位置处;以及直冷组件(4),所述直冷组件(4)设置于所述炉体(1)上,其包括位于所述炉体(1)上部的进风单元(41)与位于所述炉体(1)下部的回风单元(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口(3)为八字形开口设置,其开口方向面向所述炉膛(11)设置,且其沿所述炉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口(3)上端根部至所述输送件(2)上端面的距离L与加热工件厚度D之间关系满足:L>D。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设置斜口的直冷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单元(41)包括:进风主管(411),所述进风主管(411)设置于炉体(1)的顶部,其内流通有冷却用的气体;第一进风支管(412),所述第一进风支管(412)设置于所述进风主管(411)的一侧,其与所述进风主管(411)连通设置;第二进风支管(413),所述第二进风支管(413)相对于所述第一进风支管(412)设置于所述进风主管(411)的另一侧,其与所述进风主管(411)连通设置,且其位于所述第一进风支管(412)的下方;以及出风冷却管(414),若干的所述出风冷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涵杨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清热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